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光小老人在《无名的裘德》中不是最主要人物,他出现在小说的后半部分,但是他的悲剧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性。同时时光小老人是这本小说中最具象征意义的一个人物,他不仅代表了哈代的宗教观念,对陈旧宗教思想的批判与思考,而且时光小老人就像是裘德的一面镜子,他代表了主人公裘德的悲剧命运以及失败的婚姻。该文从亚里士多德《诗学》理论视域下,运用悲剧的反转、发现以及苦难这三个悲剧成分来分析印证时光小老人的悲剧性以及在小说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于1992年出版,这是中国小说史上关于乡土小说的第一部著作。他以世界性的视野对中国乡土小说的定义进行了阈定,指出了乡土小说只有在现代文明和城市的对照下才能显现出来,提出了乡土小说的现代审美特征"三画四彩"。丁帆是一位具有批判眼光的知识分子,因此他常站在批判、解构的立场上来对待他的批评对象,然而他又是一位富有同情心的人道主义学者,因此,对乡土小说的评价自然处处也充满着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3.
日本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以坪内逍遥的文论著作《小说神髓》的发表为标志。他提出的写实主义小说观,成为明治文坛上振聋发聩的新声,在更新日本小说观念、确立文学的独立价值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显示出他作为先行者所具有的胆识和勇气,也为日本近代文学和文学观念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著作.他的小说是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对社会制度的无情批判,因此,哈代小说大多都以悲剧结束.在此基础上,就托马斯·哈代小说悲剧性产生的原因及其悲剧性特征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5.
探究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变革,第一要务是打通戊戌与五四两个时段。五四小说观念是在“破”、“立”的互动中完成变革的。“破”体现为对旧小说的全面批判;“立”包括小说形式的重新确立与小说观念的彻底更新。小说观念变革从一个侧面展览了五四新思潮,彰显出五四一代在文化---审美上的抉择。  相似文献   

6.
郁达夫的小说始终贯穿着现实反省与道德批判对本能冲动的斗争与压抑.在现代伦理道德的影响下,他将欲望作为表现的对象,但传统意识的观照却又使他自觉到性的罪恶,通过隐讳、转移和忏悔三种方式,郁达夫的小说实现了对欲望的救赎.  相似文献   

7.
契诃夫小说的最主要特征是其荒诞性。他以十九世纪末期的俄国为背景,揭示了人的生存境遇的无奈与荒诞。作品中的荒诞意识不仅反映了契诃夫反传统的精神特质,而且也表现出他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和对人类终极意义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炜的创作就处于一种持续的不安和焦灼之中。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和浪漫精神的作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社会面前,他的灵魂仿佛被两股不同的力争夺着、撕扯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抒情同时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所创作的是一种典型的独白型小说。其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定性与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这既成就了张炜小说创作的鲜明个性,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张炜的创作就处于一种持续的不安和焦灼之中。作为一个具有浪漫气质和浪漫精神的作家,在急剧变化的时代与社会面前,他的灵魂仿佛被两股不同的力争夺着、撕扯着,现实主义文学的社会批判与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观抒情同时出现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所创作的是一种典型的独白型小说。其小说中人物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定性与评价,都没有超出作者的观念、意识框架,没有遇到来自人物内心的对话式的反抗。这既成就了张炜小说创作的鲜明个性,也带来了相关的艺术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蹇先艾的乡土小说以批判的眼光对贵州自然文化形态、农村鄙风陋习以及军阀势力当政给人们造成的深刻而恶劣的影响,作了全方位的审视;他笔下以城市为背景的小说则在不动声色的讽刺中见出其对城市中伪君子、旧式官僚文人及其社会现实环境的批判的力度.  相似文献   

11.
老舍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中西两种文化进行了辩证的认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传统文化的丧失,他怀着复杂的心情,惋惜、无奈、但更多的是站在世界先进文化的高度,对传统文化负面因素的批判;另一方面,他也批判了西方文明中金钱、物欲对人的心灵的腐蚀。老舍小说中的文化批判远远大于文化认同,从而使老舍小说文化批判力量远远大于其他作家。  相似文献   

12.
吴趼人的代表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们大多把它看作是一部讽刺社会的暴露型小说.其实,它是作者的自叙传小说,不但小说主人公“九死一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设置和主题意蕴也都体现了自传性.小说中展开的社会批判和道德谴责,都与作者的身世感怀融合在一起.这样的创作突破了“小说界革命”理论中狭隘的政治功利性,丰富和推进了近代小说启蒙观念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3.
老舍早期的小说创作,以清醒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从文化批判的层面批判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与此同时,他也在作品中通过塑造一系列理想人物,寄寓了自己追求的民族个体人格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他者化在鲁迅与库切小说中有着充分的表现。他者化行为的施动者均以相貌体征、生活习性、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作为判定他者之依据,均以心理、言语、行动作为将对方他者化之手段。在他者身份的流变形态上,鲁迅小说表现为传递,库切小说表现为逆转,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尽管鲁迅笔下的他者化体现的是对国民劣根性以及封建文化的批判,库切批判的矛头更侧重于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以及施行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帝国:且鲁迅悲愤、决绝,库切犹疑、伤感,但以对弱者的关怀和对非人道行为的否定为主要标志的人道主义思想仍然是两位作家笔下的他者化表现共同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5.
河北作家胡学文的作品执著于对底层民众生存现状及其精神世界的关怀。胡学文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坝上风情,他笔下"目不识丁"的乡村妇女更为理性、明智,坚持一份关于人性的又或是道德的捍卫。在他的作品中,女人比男人背负的更多,更有一种救赎的力量。除了明显的底层性之外,胡学文的小说还具有深刻的社会性。他一点点剥开那些浮华背后的内伤,从容淡定地披露人世百态,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一份批判与质疑。较之同类的作家,胡学文的小说创作更显得成熟沉稳,更具有反思意义和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梅东伟 《天中学刊》2014,29(6):76-82
“以俗为戏”是李渔小说婚俗叙事的基本价值取向.李渔继承了晚明士人中流行的享乐之风和晚明思想中的怀疑精神,这种风气、精神和李渔个性的结合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是“自娱娱人”与追求“新奇”小说观念的形成.“以俗为戏”是这种小说观念的鲜明体现.“以俗为戏”的价值取向在小说叙事中主要表现在形象设置、情节构织和叙述语言的戏谑化等方面.“以俗为戏”这一叙事价值取向表达了士子对僵化婚姻礼俗的某种置疑,瓦解了话本小说婚俗叙事的教化倾向,赋予婚俗一种崭新的叙事形象和价值;但也不免陷入媚俗的境地,稀释了这一题材应有的批判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陈独秀在五四运动前后发表的一系列小说评论文章,以及大量有关小说艺术的零散意见,构成了他小说理论的基本内容.他批判明清小说中的封建陈腐习气和"名山著述思想",抨击传统小说中的载道宗圣和无病呻吟的弊端,但赞赏其中批判现实、张扬自由、鼓吹反抗的积极因素,在文学的独立精神和现实主义宗旨方面提出了鲜明的现代美学理想,并将艺术风格技巧视为新文学的努力方向,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注入了新锐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先锋派的余华,他小说中的人物不再是单纯的指涉符号,作家的着眼点不是塑造人物形象,而是借这种形象传递自己的观念,即余华对世界、对人性的认知。论文就此对余华小说中涉及到的成人观念和非成人观念做了概念上的界定。然后分三点展示这两种观念在他小说中的具体表现。一是成人观念与非成人观念的初次冲撞;二是成人观念对未成人观念的侵入,展示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成人对孩童的倾轧。三是孩童对成人观念的顺从,因为成人观念的侵入而导致孩童间一种以欺诈暴力为主的观念的盛行。最后部分,苦海尽头的一抹亮光。实际上是论述他创作观念转型后作品中成人与非成人观念的转变,作品比前期多了些生活的温情。  相似文献   

19.
夏佩尔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绝对主义和受历史主义影响的费耶阿本德、库恩的相对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的、系统的发展观。本文力图论述夏佩尔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并且剖析他对过程性的“理由”等一系列科学观念的理解,进而在如此的批判和剖析的过程中阐明夏佩尔所主张的科学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夏佩尔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绝对主义和受历史主义影响的费耶阿本德、库恩的相对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开放的、系统的发展观。本文力图论述夏佩尔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批判,并且剖析他对过程性的“理由”等一系列科学观念的理解,进而在如此的批判和剖析的过程中阐明夏佩尔所主张的科学哲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