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不灵不钝,按我的理解,是指空钩情况下浮漂浮力与钩、坠等重力的相互抵消达到一定的平衡下,呈现出上钩触底、下钩躺底的状态。而不灵不钝点则是呈现上钩触底、下钩躺底状态时,浮漂所标示的目数。不灵不钝对钓底非常重要,如果对此不清楚,会影响钓技的提升。现结合实践,浅谈对不灵不钝点的寻找、确立、适用范围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双钩浮底不起空"双钩浮底不起空"的钓法,就是一只钩悬空,一只钩离地浮起的调试钓法。上钩与下钩之间的钩间距离为3~4厘米。这种钓法,实质上就是在悬坠底钓法调试的基础上,再把铅坠剪下一点点,使浮漂减轻点重力,提高  相似文献   

3.
台钓变脸     
管察 《钓鱼》2013,(7):6-7
坠钩沉底是为了钓底层鱼。坠悬起来后,钩的情况变了,既有两钩卧底,一拖一触,又有下钩触底、上钧离底,两钩离底。与底坠相比,悬坠四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而后两种情况是底坠没有的。由此引出的钓离底、钓定层、钓行程、钓一标深等等都是钓手根据鱼情作出的适应性变化:然而以鱼获为追求的野钓、休闲钓即使采用悬坠钓组,也是你中有我,灵活着该怎么钓就怎么钓。  相似文献   

4.
尚立和 《钓鱼》2006,(3):15-17
用悬坠法底钓,在同一钓点都调4钓2,因测水深方法及饵重等不同,两个钩饵在水底的状态也不同。在下钩上接铅皮测水深定钓目(以下称“下钩法”),水的深度是从下面的钩饵到钓目点的高度,下钓饵一定落底.上钩饵悬窄;又因饵重不同,  相似文献   

5.
郑巍 《钓鱼》2010,(18):12-13
国人对日本鱼钩的好评始于伊势尼。此前,我们对国产鱼钩的认定主要是安装饵和钓法需要,从钩柄长短、钩门宽窄、钓底还是钓浮去选择合适的钩形。如钓底用蚯蚓、蚕蛹、虾装钩,多选择钩柄较长的袖形、鹤嘴形、环形:用煮熟的红薯块、面团、玉米粒装钩,则用钩柄短而钩门宽的丸形。  相似文献   

6.
张炎冰 《钓鱼》2007,(5S):10-11
1998年,李宜学出彩全国钓鱼比赛时才18岁,第一次来大陆就问鼎个人手竿冠军。可是要问他是怎么得第一的,可能让人不信。在当时,手竿钓鲫技术主要是搓饵钓底,就是领先一点也就是搓小饵抓离底接钩。然而,非常偶然,到中午了,气温升高,钓饵状态衰退,搓不成形了,可是鱼见钩就抢,钓手胡乱搓饵抛钩中一颗饵掉了或者露出钩尖也不管了,就这样居然连连上鱼。  相似文献   

7.
秦犁 《钓鱼》2005,(23):24-24
没有雾化聚不来鲢鳙,可是雾化的东西很多,有的沉得快,有的沉得慢,在不能确定鱼在哪个深度的时候,钓术上有三种取舍自上而下,一个层次个层次地往下钓;先钓底,视迹象从钓离底一直钓到标深,守着一个钓棚等鱼咬钩。对此,我们来做番分析——  相似文献   

8.
管察 《钓鱼》2005,(13):22-22
让坠下沉水底有两个目的,一是定位钩饵,二是抗御流水。悬坠的缺点是流水快了,钩随水走,并将一部分钓饵带向下游。所以野钓多底坠,池钓用悬坠,然而不论哪一方都在思考:池钓用底坠,坠重和浮标怎样调整才合适:野钓用悬坠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做到既抵御流水,又维持钓得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金龙 《钓鱼》2004,(15):27-27
手竿传统钓组的组合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总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钩坠连体的朝天钩,一种是使用钩坠分离的卧底钩。其共同点一般使用单钩、散子漂,以底钓为主。这种钓组在钩、线、竿的选择和组装上比较灵活、简便且钓鱼效果也不错,因此,普及面比较广泛,为广大休闲垂钓者所青睐。  相似文献   

10.
串钩钓草鱼     
湖北钓友刘成先生来信说:他用海竿配串钩钓鱼,在钓底层的鲤鱼时,效果不错,经常有收获。他又说用串钩加漂,使他直插水底钓草鱼,多数时间不上鱼。改用大漂,将串钩提到水面,可下面的坠子不着底,刮风时浮漂被吹得满池跑,不知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11.
郅辽 《钓鱼》2005,(18):43-43
其实.早在我们认识日本袖钩之前.国产铁锚牌鱼钩就有了“袖钩”雏形,即所谓3字头.从大到小有9个规格。它的特点是强度高.钩柄长.钩弯平打.适合穿蚯蚓.在钓鲫时能兼顾鲤鱼。因钓组差异导致提竿技术的不同.在底钓用蚯蚓做钓饵时,我们注重了提竿发力.用深剌穿透来防止脱钩跑鱼.故而对钩条的要求是强度而不是细.对钩尖的锐利也只是一般性的要求。日本制造的袖钩有平打和不平打两种.平打的钩条比较硬.适合搓饵钓底:不平打的钩颈细.阻碍小.穿刺力强。随着拉饵速钓术的出现,细钩条白袖流行了.这与它的钩颈短而细.容易拉出饵球是一致的.但搓饵钓底也用未经平打袖钩就暴露出缺点来了。  相似文献   

12.
移动悬钩,即在传统钓法的基础上,在主线坠的上方穿两粒太空豆,然后用细于主线的单丝尼龙线,一端拴钩,另一端拴紧在主线太空豆的上方,但用力可以捋动,脑线长7~8厘米,再在主线上穿上漂座。太空豆是防止钓到较大鱼时悬钩下滑。 使用移动悬钩有以下几点好处:①一般情况下将移动悬钩移到坠上5厘米处,配合底钩钓底。②根据鱼情变化,需要钓浮时,不用更换浮漂或调整铅坠,只需将太空豆和悬钩一起向上推到适当位置即可。③由于钓浮时坠和底钩落底,可避免风吹浮漂而钩饵离窝。④在水的底层和中层或上层都有鱼时,可底浮钓兼顾。 在垂…  相似文献   

13.
王敏 《钓鱼》2005,(13):35-35
很多有水草的池塘,塘内溶氧充足,水底淤泥肥厚,鱼星很多,但经常出现鱼不咬钩的现象。经过笔者反复观察后,发现当钩落底时,由于铅坠重量的原因,将钩带进淤泥,使鱼不容易发现钩饵,减少了鱼上钩的几率。  相似文献   

14.
5.铺地拖底钓 天气温闷,或水温低,鱼儿不爱活动,或水宽鱼稀等,可采用密集搜索的方法下钩找鱼。 拖底钓是使钓饵在移动中有停顿,在停顿中待鱼上钩。 水阔鱼稀,定点钓很难有收获,就要主动出击,下钩找鱼,在竿线所及的范围内,钓饵如铺地毯似地不漏过任何水底,边寻边钓。  相似文献   

15.
李哲 《钓鱼》2004,(23):42-42
串钩钓组 串钩钓组,即用抛竿、鱼线轮、串钩、铅坠、连接器等钓具组成的钓组。该钓组的使用是在使用炸弹钩无效的情况下的一种补充钓法。它的优势是一根主线的钓钩上可分在不同泳层的水体中。施钓的适应面较广。很多使用串钩钓组的钓友,都曾有一副串钩中多鱼的经历。常有同一个钓组,上面的钩上了个翘嘴鲌鱼,中间的钩钓上了鲫鱼,底钩钓上了黄颡的事发生。当然,串钩能钓获的鱼类,不仅是上述的几种;  相似文献   

16.
李哲 《钓鱼》2004,(14):36-36
抛竿串钩钓法是仅次于炸弹钩钓的主要钓法,也是广大钓友最乐意的一种钓法。由于钓钩多,常常一钩组中双鱼或一钩组中多鱼。特别是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由于季节的交换,容易出现温差变化幅度较大的天气。一天中,早晨温度较低,随着日照的加强,水中的温度会出现变化。鱼会趋温离底上浮,改变泳层,以满足它对温度的需要。虽然此时的鱼仍有觅食的欲望,但却懒于主动地觅食,这时,若用炸弹钩钓底,是很难钓获的。如果使用串钩钓,那结果就会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柏名荣 《钓鱼》2004,(13):31-31
长竿短线钓法中的逗钓的是把死饵变活饵的一种战术,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钓法,常使得鱼咬钩的频率大增,这种近似底钓但又不完全底钓的方法,使鱼在咬钩时容易出现领漂、黑漂的多种不同的鱼讯,这种看似混乱的鱼讯,则是不同的鱼咬钩的正确反应。  相似文献   

18.
杨天举 《钓鱼》2009,(8):47-47
糟食钓法是一种以糟食为饵料,装配双钩或集束钩(组钩),选择静水域缓流水域钓鱼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核心技术是糟食饵料的酿制。此法适用于钓多种底层鱼,尤其是钓底栖且贴底耕泥觅食的鲤鱼最有效。此法既适用于手竿钓边钓浅,又适用于抛竿钓远钓深。  相似文献   

19.
游走铅     
张炎冰 《钓鱼》2010,(19):19-19
在传统钓组中,铅坠的作用是让钩快速下沉,并在钩沉底后起稳定钩位和抵御流水的作用。悬坠多了一项:平衡钓组。然而,在竞技创造了围追堵截,从钓底到钓离底,再到钓浮、打水皮的全泳层钓法后,铅坠的轻重、“死”活、高低不仅影响了线组的运动,还对寻找鱼层、改善鱼口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0.
汤昕东 《垂钓》2009,(6):34-35
问:很多人说浮钓时要用比底钓稍大的钩。这是什么道理?按我理解,浮钓时鱼更多的是吃运动中的饵,如果钩大了它们岂不是不容易吞进嘴?答:不能一概而论。钓食欲强、有抢食习惯的生口浮,钩稍大一点可以,这样可以造成它不易吐钩。钓滑口浮,则钩不易过大,钩大不易使鱼吞钩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