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登门效应的内涵分析所谓登门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也就是一个人在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之后,如果加以适当劝说引导可能会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个效应来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 an)与他的助手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 "登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个效应是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3.
康钊 《教学与管理》2006,(11):58-59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康钊 《教书育人》2006,(11):26-27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 ,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 ,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 ,应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 ,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 ,克服其消极影响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实效。一、正确运用门坎效应 ,制定确当的教学目标所谓门坎效应 ,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 ,适当引导 ,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 1 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 :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门…  相似文献   

6.
"新"随"心"动——浅谈心理效应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六种心理效应,即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习得性失助效应、超限效应、鲇鱼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作为班主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要运用好心理效应,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以提高班级管理实效.  相似文献   

9.
心理效应是指社会心理、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它普遍地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普遍地存在于各种场合.心理效应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要会恰当地利用它.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效应作用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  相似文献   

11.
如何激活思想政治课,是笔者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中一直探求的问题,多年的教学经验得知正确发挥心理效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所渭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如果认真学习和研究一些心理效应,就能充分发挥各种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影响,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进门坎效应”是指个体一旦接受了他人的较小要求以后。为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进而接受他人较大的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让人接受要求,叫做进门坎技术。  相似文献   

13.
心理效应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产生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般指师生相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只有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才有可能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是"登门槛"效应。语文个性化阅读就需要学生发挥"登门槛"效应从达成小得目标逐渐到达成更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现象和规律,是因人和事物的行为作用,而引起他人和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教学中的心理效应一般指,师生相互交往中的某些心理活动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一般说来,心理效应对教学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巧妙合理地运用心理效应,往往能使自己的教学事半功倍,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心理效应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反应。本文主要探讨了五种心理效应,即圆桌效应、南风效应、食盐效应、巴奴姆效应、贝尔纳效应以及它们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暗示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以不明显的方式,有意识地向个体发出某信息,使人在未意识到的刺激作用下,不自觉地接受他人的控制,形成一种观念,转化为某种行动或产生某种效应.可见,暗示是双方的,一方面暗示者运用语言或行动制造某种气氛,使对方发生自己所期望的行为;另一方面被暗示者通过接受这些刺激而发生社会或班集体所要求的行为.学生在集体中无时无刻不在接受别人的暗示,同时也暗示着别人.这种以期望为目的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教育控制.  相似文献   

18.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心理效应对课堂教学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关键是如何趋利避害、灵活恰当地运用。  相似文献   

19.
晕轮效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一个人在对他人进行评价时,对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非常清晰鲜明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也就是说,这一突出的特征或品质起着一种类似晕轮的作用,使观察者看不到其他品质,而仅凭借一点信息就对人的整体面貌作出判断. 教师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如果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被晕轮效应所掩盖,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晕轮效应,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班级管理巧用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建伟 《班主任》2007,(3):15-16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映效果。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应认真学习和研究心理效应,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