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民国出版史》(2011年6月福建人民出版社版)是吴永贵先生积五六年之功倾心完成的一部力作,洋洋80万言.作者从史料出发,以史料说话,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充分把握了民国出版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民国出版活动作了符合历史客观事实和演进规律的科学揭示,体现出作者鲜明的出版史观,是民国出版史研究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2.
《出版文化史论》(以下简称《史论》)是章宏伟新近结集出版的出版史论文集,分上下两编,上编研究中国古代出版史,下编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出版活动。 本书虽然是单篇论文的结集,却有统一的构思和体例,并不使人感到零散杂乱。例如:上编关于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两宋出版业的四篇考述,都包括社会概况、图书政策、图书形态或形制、编校活动、出版物、图书贸易等方面的内容(隋唐五代和两宋增加“刻书事业”),已涵盖构成出版活动的编辑、复制、发行三要素,颇符合现代比较公认的出版定义。上编还有《论毛晋》、《中国古代编辑发展历程》和《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三篇论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明、清出版业和古代出版技术的发展概况。读者从上编收入的七篇论文中,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发展全貌,上编也可以说是一部简明扼要的中国古代出版史。  相似文献   

3.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一书试图从“大出版”的宏观层面上以“论”为主,建构起一种宏观总论式的研究模式。该书在充分借鉴和利用大量具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做了总结性研究,并对诸如“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等重要问题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展示出一种开阔的学术视野及研究理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近代现代出版通史》和《出版文化史论》的评介,着重阐述了中国出版史的起源和分期问题,提出中国出版丈化史分为刻写出版、印刷出版和电子出版三个阶段的观点,并指出,将出版文化的内容审选组合,编制成可供储存和传播的符号媒介,主要靠编辑出版活动。  相似文献   

5.
正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主任徐凯所著《燕园明清史论稿》一书,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满学(清史)专家文库"之一,是徐凯从事明清史研究30余年所撰论文的选集,包括明史考论、满洲族史论、八旗史论、政治与制度史论、人物与文化史论、中外关系史论及附录七大部分,共收入论文46篇。该书关注明朝时期三娘子、赵全、明臣出使朝鲜等学人较少注目的政  相似文献   

6.
最新出版的四卷本《交通银行史》,以200万字的篇幅、详实的史料,清晰展现了交行自创立(1908年)到1958年基本停止国内业务之间半个世纪的历程,并充分折射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民族金融业、银行业的沧桑嬗变,彰显了交通银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人文气息。本书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史出,史由证来,证史一致,史论结合,是近代银行史研究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7.
论从己出详明深细--评《侠义公案小说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最后十年,伴随着通俗文学的繁盛,人们纷纷寻究传统文学和文化成因,于是带来了中国大陆武侠史论的丰收。在武侠史的著作之林中,捧读曹亦冰《侠义公案小说史》,以其立足于文学本位,论从己出、平实严谨、深细详明的特色,引发着读者的深思。 该书作为“中国小说史丛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出版教育的实施方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大学的出版教育,二是各种专科学校的出版职业技术教育,三是由社会团体举办的出版技术短期培训教育。日本的大学,国立、公立、私立的,共905所,有学生200万人。据了解,有23所大学开设了33门出版方面的课程。其中有“出版论”、“出版文化论”、“出版编辑论”、“出版技术论”、“出版流通论”、“杂志论”、“出版史”,也有“编辑技术”、“校对技术”等课,一般是每周一次,每期半年或一年。这些课程多是基础知识教育性质的,是把出版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者作为大众传播工具之一进行探讨的,当然也包含着就业指导性质。在日本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华。如果把中国几千年文明积累的方方面面比作一面大网,那末中国哲学堪称这面大网的总纲。因此,无论是我们弘扬祖国文化,还是外国研究中国文明,都需要首先把握这个总纲。目前,讲中国哲学“史”的教科书或工具书也有一些,但是把中国哲学作为一个“论”的整体,以论为主、史论结合地全方位展现其总面貌的大型工具书,国内尚且没有。这部由著名学者方克立教授主编的《中国哲学大辞典》(近200万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正是填补了  相似文献   

10.
"史"的研究对于每一个学科而言都意义非凡。 它既要求呈现本学科的客观历史,又要求发挥著述主体的独立 个性。通过严肃的求证、系统化的梳理、有特色的分析,著述者在 整理知识的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阔的视野, 为相关领域的纵深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故而,"史"的研究无 论是在方法论意义,还是在学科价值上的地位都无可替代,也一 直为众多学者所孜孜以求。本期选取了近些年来出版的7部有一 定分量的"史"著一一评论,以期为读者描绘一幅丰富多彩的 "史"的研究的现状图景。其中涉及中国历史、学科史、文学史, 有大部头的论丛、丛编,也有小领域的专著和学人史论自选。它 们有的注重细节,彰显了"史"的严谨;有的生动有趣,跳跃着 "史"的睿智。  相似文献   

11.
“史”的研究对于每一个学科而言都意义非凡。 它既要求呈现本学科的客观历史,又要求发挥著述主体的独立 个性。通过严肃的求证、系统化的梳理、有特色的分析,著述者在 整理知识的同时,也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宽阔的视野, 为相关领域的纵深研究提供了多种可能。故而,“史”的研究无 论是在方法论意义,还是在学科价值上的地位都无可替代,也一 直为众多学者所孜孜以求。本期选取了近些年来出版的7部有一 定分量的“史”著一一评论,以期为读者描绘一幅丰富多彩的 “史”的研究的现状图景。其中涉及中国历史、学科史、文学史, 有大部头的论丛、丛编,也有小领域的专著和学人史论自选。它 们有的注重细节,彰显了“史”的严谨;有的生动有趣,跳跃着 “史”的睿智。  相似文献   

12.
我和出版史研究结缘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二十年来坚持不懈,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与人合著有《当代中国的出版事业》《中国编辑出版史》等,发表论文近百篇,论文《试论雕版印刷术起源问题》1997年被选入《大学语文》课本,论文集《出版文化史论》2002年1月出版后,被一些高校选作教科书、研究生考试指定参考书。  相似文献   

13.
肖东发的新著《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 ,在广泛吸收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对中国图书印刷文化做了系统概括和总结 ,理清了中国印刷术发明的脉络 ,进一步论证了是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该书反映了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研究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4.
李建新的《中国新闻教育史论》一书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多以来,作者和我都收到一些对该书褒奖有加的信函;出版社也说,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第一次印刷的书基本售完。《中国新闻教育史论》一书之所以受到好评和欢迎,除了它自身确实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8年底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大学图书馆史》一书,推动了我国大学图书馆史的研究,促进了河南省大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明确了河南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方向。该书是一部厚重之作,主要体现在史料翔实、发掘广泛;内容充实,结构整备;秉笔直书,客观公正。该书的不足之处,则是史论结合欠缺、口述史料缺乏、比较分析不够,愿该书在以后的修订中能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边集 《出版科学》2005,(6):26-26
本书从广阔的文化背景上阐述现代出版的诸多层面,有文化与产业论、宏观出版论、选题策划论、编辑实务论、出版品牌论等,既有宏观的理论概括,又有微观的实务研究;同时把现代出版与其内在的文化特质联系在一起,探讨现代出版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运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参考价值。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董中锋著,定价:25元。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研究中国近现代出版史,成了近年出版史研究领域一种可贵的探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尽管出版史研究坠入了一个相对的低落期,但以现代文学研究为主的其他学科在跨学科研究的推动下向出版史领域多有介入,众多的学院派学者开始超越传统的以文本分析为主的界阈,而对文学所赖以存在的大学、出版社等制度性空间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这种从文学史、学术史、思想史的角度切入的做法,落脚点多在于揭示、凸显近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价值取向等,由此而取得的可喜进展,使得出版史研究大大超越此前多满足于史料整理与罗列这一层面,而获致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论视野与学科品格.但毋可讳言的是,因为这些以学院派为主的研究者对出版行业的相对隔膜,谈出版文化往往偏重于阐释推演,难免失于史实空疏与不确.与此相比,一些出版中人尤其是老出版家因为长年注重史料爬梳,且有亲身的出版经历,对史料运用慎审,结论精当,一旦从出版文化的角度观照史料,往往豁然开朗,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18.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有六朝古都之称 ,留存有大量的文物古迹。南京城墙是世界上最大的古都城墙 ,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南京出版社从历史传承和文化积累的角度出发 ,推出了开张大气、厚实凝重的精品图书———《明南京城墙砖文图释》(王克昌等编著) ,填补了城墙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最近 ,部分知名专家学者就《图释》一书的出版进行了座谈。现将座谈要点整理如下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 ,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 ,它不仅对世界学术有着独特而宏富的贡献 ,而且对于今天的出版、文化事业有着很高的借鉴价值。而曹之先生的新著《中国古籍编撰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正是通过对古代图书编撰的研究 ,力图总结其理论与方法 ,古为今用 ,推动当代出版文化事业的发展。这部《中国古籍编撰史》主要围绕古籍编撰学理论的发展历史、古籍编撰者、古代图书编撰的内容、古代图书编撰的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该书主要有以下特点 :1.该书是填补学术空白之作。从相近图书的出版情况看 ,该书是…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一部200多万字的巨著,史论结合,以论为主,作者在更长的历史跨度和更广的空间跨度中详细集纳、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创立、发展的历史和相关的资料,并把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以致军事、历史、文化等思想联成一体加以阐述,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学说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