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性骚扰”是指违背对方的意志、损害对方尊严,将自己的性殷情强加于人,迫使他人屈从自己的性意志,满足其变态的性侵犯的欲望,其实质是一种性别歧视与暴力,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一个人从性器官逐渐成熟开始,到生命的结束,一直存在着两性关系问题。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性心理的发育成熟,两性关系问题就会日益突出,这就要求青少年朋友要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关系问题。由于刚刚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社会阅历浅、实际经验少;思想意识、心理素质和个性性格正处于动荡期,对社会现象往往没有成熟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处理两性关系上,如果缺…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领域,涉及两性关系的作品大多是以传统的男性视角来叙述,然而多丽斯?莱辛却大胆的从女性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而开放的女性世界,莱辛在两性关系的认识上摆脱了传统的性别模式,使女性处于话语中心,解构了男性中心论。她不仅看到了当代西方社会两性关系的病态,意识到缓和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对两性关系的积极看法,主张建构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其诗歌和小说中多次就两性关系进行了探讨,尤其是她的小说,简直就是一部浓缩版的人类两性关系史。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动力,两性和谐是人类社会勇往直前的必然保障。两性间的不和谐将会给整个人类生存带来灾害。其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存在一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一条清晰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4.
王小健的《中国古代性别结构的文化学分析》一书,不是叙事性的妇女史著作,而是为了发现历史上作用于两性关系的文化因素及其对现实社会的潜在影响。为此作者首先指出摩尔根母系理论的不足,进而分析了影响两性角色分化和不断社会化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劳动分工、宗教信仰、社会政治组织、礼节仪式和主流意识形态,描述了男权社会建立的过程及其法则。本书揭示的性别机制深化了我们对两性关系和妇女问题的整体认识,而作者借以采用的文化学方法则为妇女史研究提供了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两性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之一,是文明存在的基础。在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看来,两性关系是孕育一切人伦的原生地,两性关系的状态如何,牵涉到整个人伦秩  相似文献   

6.
文章将女性问题置于女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进行考察,尤其是两性关系问题,考察如何合理处理好两性关系。反映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男性参与中,则是男性在此问题上的如何作为。文章无意论证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上的单方面参与,而是把男女绑定在一起进行考究,要探讨的是两性关系问题,并试图借探讨两性关系如何重塑来重新商榷男女平等的提法是否合理,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涉及对两性关系问题的看法的角度,提出适中、男女合为一个整体思想,以协调两性关系,希望本文对性别问题的解决有所补裨。  相似文献   

7.
文章将女性问题置于女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中进行考察,尤其是两性关系问题,考察如何合理处理好两性关系。反映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男性参与中,则是男性在此问题上的如何作为。文章无意论证男性在推动性别平等上的单方面参与,而是把男女绑定在一起进行考究,要探讨的是两性关系问题,并试图借探讨两性关系如何重塑来重新商榷男女平等的提法是否合理,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涉及对两性关系问题的看法的角度,提出"适中"、"男女合为一个整体"思想,以协调两性关系,希望本文对性别问题的解决有所补裨。  相似文献   

8.
运用女性主义视角,从激进女性主义、温柔女性主义和生态女性主义三种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主义理论分析托妮·莫里森小说中两性关系的演变。通过对小说中对立、缓和、和谐三种不同两性关系的解读,剖析了莫里森小说中两性关系演变的原因所在。这种两性关系的演变旨在告诫人们只有两性和谐,社会才能和谐,才能有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性道德是指规定人类个体性行为、调节两性之间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所回答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样的性关系和性行为是正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类个体的性道德观,是个体对两性关系和行为是否符合现实社会的性道德要求的一般看法和观点,它是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而变化的。良好的性道德观是提高个人对两性关系的理性把握,升华个人人格的一种精神力量,它促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爱情和追求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0.
性别和谐的愿望古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性别和谐与传统社会的性别和谐有着实质性区别。现代意义的性别和谐,是在承认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两性相互平等、共同发展的内外一致的和谐。它表现为双方在价值观念、社会地位、主体人格、发展状态等方面的和谐状态。当今社会,两性关系仍然存在许多不和谐现象,需要我们在考察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寻求改变这种状况的基本路径,并由此建立起和谐的两性关系。从而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良好的两性关系基础。  相似文献   

11.
我校青年讲师陈大文同赵哓光同志合著的《两性关系中的法律问题》一书,已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两性关系中法律问题的专著。这部著作具有如下几个突出特色: (一)该书开拓了法学研究的新领域。两性关系是人类一种最普遍、最微妙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因受不同部门法调节所形成的法律问题都是分散、零星的。把两性关系中分散、零星的法律问题集中起来加以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在我国法学界和司法界一直还是一个无人问津的冷门课题。作者瞄准了这一课题,并敢于闯入这个冷门来辛勤开垦这块处女地,这项艰巨工作及其成果的开拓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西语言与社会文化中存在的性别差异,展现两性关系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而阐明现今社会中两性关系转型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作为一部反映晚明时期人生世相的世情小说,是以对两性关系的揭示作为展现世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小说中人物的两性关系,都是一定文化的产物,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潘金莲在两性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恶德恶行,说明欲望作为一种“革命”性的力量,会因对它无限制的追求而导致人性的扭曲和异化而走向恶,而潘金莲本人既是男权社会结出来的恶果,又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4.
从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婚姻中的两性关系、女性体验及女性命运的转变是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本文撷取海峡两岸在不同时期书写两性关系的两部小说,通过台湾女作家李昂的《杀夫》与大陆女作家池莉的《云破处》之比较,在社会历史沿革的视角下,力图揭示婚姻中的女性主体焦虑的复杂面向与发展趋向,并深刻阐释两部小说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基于社会性别理论的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对社会性别理论进行了阐述,并通过一份问卷调查进行相关方面的研究与分析,针对两性关系下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卢艳梅 《文教资料》2013,(32):80-82
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中常常涉及到对男女两性关系问题的探讨。通过分析《林中之死》这一文本,联系作家的生平、创作思想等,对小说中存在的两性关系进行梳理,指出,作家通过叙述者“我”的成长与格兰姆斯夫人的死亡这一对照,表达了在男女两性关系上“天才”与“缪斯”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两性和谐是和谐社会中两性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人们的共同追求。两性平等关系在传统社会与当代社会面临着具有历史延续性与变异性的障碍:来自女性、男性、社会三种主体思维模式中的桎梏。思索古人之训,建设两性精神文化家园,促进两性关系逾越障碍,进而促成两性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绣球》在晚清文坛上别开生面,独标一格.它以当时最尖锐、敏感的社会问题--妇女解放问题为中心,描写现代女性意识的觉醒,塑造女性社会形象,探讨新型两性关系,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意识和现代性品格,对中国现代小说特别是现代女性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 twood)是加拿大当代文坛享有国际声誉的女作家,其第一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反映出消费社会中女性丧失自我,无所适从的主题.本文从消费主义角度分析小说中的两性关系,探讨小说中消费与被消费、支配与从属的两性关系以及作者对构建和谐两性关系的初次尝试.  相似文献   

20.
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新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20年代美国“新女性”在行为、就业、教育和两性关系方面呈现新的特点。她们特立独行,就业和教育呈上升趋势,两性关系朝平等的方向发展。这种新的变化,与20年代消费社会的出现、性革命思想的影响以及大众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密切的关系,并对妇女运动、美国社会的妇女观和妇女的自我意识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