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  相似文献   

2.
范长江同志离开我们18年了。回忆他的生前,我曾在三个不同时期和他有过接触,并在一起生活过。第一次是1940年在重庆,我在长江同志直接领导下的国新社重庆办事处工作近一年。长江同志早在新闻界享有盛名,我对他怀有敬慕之情,能在他领导下工作,自然感到十分高兴。国新社是由长江同志和我国新闻文化界一些知名人士发起创办的。国新社在重庆同新华日报的关系至为密切,是两个并肩作战的兄弟单位,共同为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到底,反对国民党妥协投降的行径而斗争。在重庆,长江同志还是中国青年记者协会的领导人。“青记”在“陪都”团结了相当一部分新闻工作者,引导他们走向进步,做了种种有利于团结,有利于抗战的新闻报道,或至少取客观、中立的地位。长江同志在重庆期间,还进行了极其广泛而频繁的社会政治活动,特别是在新闻、文化、学术各界里及其他上层社会人士中,做了大量的有益于抗战,有益于进步的工作。当时,虽然长  相似文献   

3.
纪念周恩来同志百年诞辰前夕,舟山市档案馆接到舟山社科研究所所长王中同志一个电话.说他于1946年在重庆读书时,曾以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学生代表的身份随同吴有训、李旭日、马寅初等社会名流参加过著名的"一·二五"学生运动大游行,时值周恩来同志抵重庆参加旧政协会议.  相似文献   

4.
田伯萍同志和我们永别了。重庆市政府发出他的不幸逝世的讣告以后,许多和他在一起工作过、战斗过的人都怀着沉重的心情悼念他。抗日战争后期曾经在重庆市新闻界和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更是如此,大家都十分怀念这位老朋友、老同志。田伯萍同志曾担任重庆《新华日报》的记者。  相似文献   

5.
一九四九年冬天,周恩来同志听到一位原来在重庆商务日报工作的同志从香港来到北京时,他回想起了重庆商务日报当年的情景,很高兴地说:“重庆商务日报这段工作做得很不错。一九四一年我党在重庆还是比较孤立,只有文化教育界人士敢于接近我们。商务日报动员工商界反对四大家族,工商界开始靠近我们,扩大了我党的统一战线。”根据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要“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要记者陆诒去采访“国民政府”的监察院长于右任。陆诒说:他不会谈什么国内政治的.周恩来同志说;就不要他谈国内政治,可以请他谈谈办报的往事让我们学习学习也好.果然,那次于右任把他在辛亥革命前夜如何办  相似文献   

7.
大约在1938年春,八路军驻渝联络员周怡同志到了重庆,当时除他夫妇外,人手很少。最初一段时间,我常在他那里来往,帮他了解一些地方上的情况。汉口《新华日报》重庆航空版是由《大公报》代印的,每天要等大公报的机器空下来后才能开印,出版时间迟。周怡同志当时就想自己搞一套印刷,他给我谈起此事,也可能已预感到《新华日报》有一天会迁川,这点他没说。一摸底,问题可多了,当时迁川工厂甚多,凡是机器设备都很缺俏,印刷器  相似文献   

8.
伯昕同志去了,他安详地、静悄悄地去了。他一生勤奋,为我国建立新的出版事业,为这个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在出版界知识分子中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尽心竭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顾一生,他不会有什么遗憾。而我们活着的人将永远怀念他。徐伯昕同志是新出版事业的老前辈,是我的良师益友。1939年我在衡阳参加生活书店工作时,还只是一个刚刚跨进出版队伍的新兵,而伯昕同志在重庆生活书店总管理处主持工作。那时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开始后,新民报经理邓季惺的胞弟邓友民到延安去了。邓和报社一个与友民要好的同志,邀请他给《新民报》写通讯,他表示同意。《新民报》由南京迁到重庆复刊后不久,原在报社工作的胡迦彤(宋迪夏)同志也去延安,报社负责人和与胡有关的人,又要她写通讯,她也同意了。还有报社的其他同志,也根据各自的关系,约请去延安的同志写稿,都乐于接  相似文献   

10.
黄洛峰同志是我国出版界的一位老前辈,解放前是读书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生前凡是同他一道工作过的同志,对他的为人都很敬重。我曾长期在洛峰同志领导下工作,有一件事印象很深。1943年,我在重庆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那时出版社经济困难,要经营副业来补助。我被派和新华日报馆的苏国华同志合作经营梁山土报纸生意。洛峰同志是内部的总负责人。我是对外经理,苏国华同志是产地负责人。因为一件事情,我和洛峰同志看法不一致,并且都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争得不可开交。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再过几天就是我父亲100周年诞辰的日子,100年前老人家出生在重庆,这里有他亲人的手足情、革命的同志情和梦绕魂牵的思乡情。今天我们家人回到重庆,举办书籍赠送仪式,这是对他老人家诞辰100周年最好的、最有意义的纪念。书籍是他老人家一生的珍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12日,袁毓明同志逝世整整十年了。在我们这些三十年前曾与他在《川北日报》朝夕相处、合作共事的同志们的脑海中,依然不时浮现出这位老同志的音容笑貌。毓明同志许多亲切的教诲和他那优良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长期以来始终对我们起着教育与榜样作用。最近,我们通过书信和座谈,把分散在成都、重庆、南充、达县、昆明、灵川等地有关同志对毓明同志的怀念联在一起,力图忠实地纪录下我  相似文献   

13.
1949年5月,二野派干部到重庆找到川东党负责人刘兆丰同志,传达了上级党的指示:“迎接解放,配合接管”。接着,他召开了临江工作会议,部署川东地区迎接解放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华日报》的老战友田伯萍同志与我们永别了。他还只有六十几岁,一生却经历了坎坷的道路。正当他所有的委屈得到纠正,在重庆继续为党为社会主义文化出版事业奋勉辛劳,想把失掉的大好时光尽可能补救回来的时候,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的生命,令人扼腕痛惜!  相似文献   

15.
周钦岳同志是四川新闻界的老前靠。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重庆《新蜀报》先后担任过主笔、总编、总经理和社长,时间长达15年之久。直到1945年6月,《新蜀报》被国民党特务劫夺,他被迫登报辞职。  相似文献   

16.
邵荃麟同志受林彪、“四人帮”迫害,含冤去世已经九年多,去年沉冤终于得到昭雪。许多曾接受过他的教育以及和他共同战斗过的同志,对他解放前在上海、浙东、桂林、重庆、香港等地的革命活动,写了不少回忆文章。而从一九四六年起,荃麟同志和汉口大刚报断断续续长达四年之久的一段渊源,还很少有人涉及。我们作为先后在汉口大刚报社工作过的人,在和反动派进行曲折复杂的斗争策略上,在熬过  相似文献   

17.
重庆解放不久,邓小平即前往看望他青少时代的师长王儒楷老先生。王曾任重庆商会会长,早年曾帮助邓去法国勤工俭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孺子心迹》,是一部散文、游记、书评集,其特色是:紧紧围绕重庆的发展变化,如重庆的建设成就;重庆书的丰富多彩;重庆人的人生风采;以及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人文景观而抒情写意。本书的作者初蓉同志,是个老出版人,其人生道路,既有过风和日丽的顺境,也经历过风雨迷雾的坎坷逆境。在蒙冤受屈的长期劳动过程中,他虽曾有过困惑与迷惘,但他从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获得启示:要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所以他从未动摇过对党的信念和革命理想。他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座佑铭,激励自己老老实实地劳动。  相似文献   

19.
邹韬奋是新闻战线的一面旗帜.1941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香港,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掩护韬奋同志由香港进入广东.他打算到重庆或桂林继续进行抗战宣传,不料国民党当局秘密发布通缉令,要求特务机关发现他时“就地惩办”.  相似文献   

20.
陆诒答于友     
于友附记名记者陆治同志是三十年代初参加新闻工作的,先后在上粼新闻报》、重庆《新华日报》、《大公报》、上夕敏联合晚报》、《时代日报》以及解放后上宁粼解放日报》等重要报社任职,主要从事新闻采访。至今虽已因年迈离休,但仍不时访问一些新闻人物,写作通讯与特写。1938年陆治同志曾与胡愈之、范长江、孟秋江等一起创办国际新闻社,并为培养青年,传授过亲身经验,我是当年得益者之一。1988年我曾请求陆治同志写作有关新闻采访的书,以便后人学习,适应新闻事业发展的需要。他因忙于整理旧稿;未能执笔。我于是在年初向他提出了一些问题,请他在一年内书面作答。是年9月,他就答完了我提的所有问题。我觉得答案生动精采,都是经验之谈,非常宝贵,是供新闻界新进同业参考。特为重新加以编排,作为访问记录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