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世界遗产名录》中,几乎所有的文化遗产都承载着一部厚重的历史,惟独巴西的首都巴西利亚是一座崭新的城市,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时,它还不到27岁。如此年轻的一座城市为何能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2.
2011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正式批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评估西湖是在中国2000多年关于人类活动和居住所遵循的‘天人合一’理念支配下,结合中国古代地理知识和理想的山、海景观概念,在特大范围内巧妙而又大规模地利用特有的地形地  相似文献   

3.
“我像是来到了别的星球!”1961年,首位进入太空的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到访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00,(3):62-63
1999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公布了最新的48处化和自然遗产名单,其中南非、尼日利、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属首次涉及的国家。至目前为止,世界自然化遗产共有630处,118个国家。  相似文献   

5.
有一座20世纪建造的公墓,在它竣工54年后,即被破例载入世界化遗产名录。这座公墓就是瑞典的斯考西斯希尔科高登森林公墓。[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又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变化——开始关注酒文化。几个与酒有关的实体,陆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7.
中国素有“十年磨一剑”的古训,而以此比喻中国向联合国教科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下称代表作)的情况,是十分准确的。十年磨剑,要有恒心和耐力。我把申报“代表作”比作十年磨剑,主要是此意思。另一层意思是。十年磨出的是一把为国争光的宝剑。我们申报“代表作”的工作如同磨剑,付出很多辛苦,但终于为祖国争得荣誉。截至目前,中国拥有代表作的总数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14,(12):78-80
2000年的历史在德国土地上留上许多重要遗迹:它们沉默而有力地证明了德国文化和自然景观的伟大。  相似文献   

9.
2000多年前,起始于西汉都城长安的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经河西走廊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成为中西陆路交通、文化交流的大动脉,它所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10.
张文霞 《寻根》2010,(5):72-75
<正>2010年8月1日,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文化遗产。这项新的世界文化遗产,共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嵩山中岳庙便是其中之一。追溯中岳庙的前身,应是周代建立的太室祠,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当时便设有祠官,以主  相似文献   

11.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文化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承办,成都市文化局、成都市青羊区人民政府和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具体执行的第四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是凝聚民族历史和精神的公共财富,需要人们共同珍视,才能使其世代传承、发扬光大。法国是著名的文化遗产大国,历来十分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法律、行政、舆论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帮助公众树立祖国文化遗产继承人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因而在法国,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深入人心,文化遗产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成果的取得与“文化遗产日”活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正> 老子诞生于河南省周口市的鹿邑,是我国第一位哲学家、思想家,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思想早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社会中,由于"独尊儒术",老子文化在很多时候是被冷落或忽略的,尤其在社会动荡之时,人们更无心情"无为而治",客观而言,老子的思想更多适合于繁盛之世。对老子文化研究掀起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  相似文献   

14.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保护理念,并将其定义为"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15.
当前,人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维和保护行为已然走向纵深,厘清"保护"概念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保护"概念的形成发展趋势及其在应用实践中的主流思维。  相似文献   

16.
2014年6月23日,塞浦路斯、加莲、捷克、坦桑尼亚和喀麦隆5个国家的8位驻华使节抵达西安,参加“2014年驻华使节走进中国文化遗产”活动。该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陕西省文物局协办。斟家文物局办公室副主任王金华向驻华使节介绍中国文物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充分肯定驻华使节在中外文化遗产交流合作中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保护运动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下称“非遗”)日益成为时代强音和全民共识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我国的第二个“文化遗产日”。为此,本刊专访了文化部周和平副部长。  相似文献   

19.
卫波 《华夏文化》2012,(3):45-4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政府、专家和公民的青睐,有关文化遗产的文章也数不胜数。文化遗产总是与"资源"一词形成一个习惯性短语,即"文化遗产资源",如新华网发表的《贵州省成为文化遗产资源富土》,《陕西日报》的《整合文化遗产资源》等等。文化遗产能否被称作资源?文化遗产能否以资源的身份用于开发?大家似乎并不怎么关心这种问题。透过文化遗产资源习惯短语的背后,我们认为相关的博弈方更加看重文化遗产的经济性,而非文化性。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宝贵的文化遗产呢?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上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文物保护法》以及党和国家的文物工作方针,文物系统为保护祖国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涌现出一批积极工作,为文物保护乐于奉献的先进人物。通海县文化馆馆长、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李景泰同志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