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幸福是外部事物对主观内部进行“刺激一反应”的心理过程表现,由此产生各种“心理效应”现象。影响幸福的因素不仅包括人的基本需要,还有其他诱因,而最主要的是人的心理品质。了解幸福的“心理效应”现象,有助于幸福感的建构,也有助于对人的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洁 《教育教学论坛》2011,(29):246-247
在我国教育深入发展的今天,研究和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教师的幸福问题,在揭示出幸福和教师幸福内涵的同时,论证在学校共同体中,教师对于集体记忆的保持、生命意义的追寻及回归生活世界的反思都将有助于教师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幸福是在自由而互不妨害的条件下,人们所追求的满意的生活。平等、宽容、自主、自由是民主守护的核心价值,民主为幸福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有助于幸福生活获得的民主社会和民主的生活方式,最终只有通过民主教育才能形成。以培养民主精神为主要目的的民主教育有助于幸福的获得,在教育过程中采取对话、协商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有助于幸福教育生活的获得。  相似文献   

4.
幸福既是哲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视阈内的理论难题,也是人生实践中充满诱惑而且难解的人生之谜。从学术研究角度看,界定幸福的涵义实非易事,因为幸福难以定性,也难以定量。正确认知幸福有助于人类走出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和心理危机。幸福的涵义可界定为:幸福是人的迫切而合理的需要通过正当途径得以实现或部分实现时的积极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距离     
主旨独特——在比较中发现幸福。但是,同阿维伙伴所作的比较,落入俗套——以“失学”来突出“上学”的幸福,这是“大路文章”的做法。宜选用“打工路上通罗马”材料来同“上学”作比较,从而凸显主旨——幸福就在身边。两个层面的比较,宜将“作文获三等奖”的比较提前,这有助于文意向纵深开掘。提升主旨的途径是,提高认识水平,将“幸福就在身边”的主旨推己及人。  相似文献   

6.
论教师幸福的追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师幸福的追寻需要社会和教师共同努力。就社会而言:给“圣化”的教师形象“祛魅”,奉持合理的教师角色期望;正视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有助于职业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优化教师职场环境,保障职业生涯中的正当权益。就教师自身而言:克服职场病态,形成追求人生幸福的积极态度;完善自身心性素养,形成属于“我”的幸福尺度;领悟职业使命的真谛,引领学生走向幸福人生;追求“自我实现”,体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7.
主观幸福(SwB)是目前教育经济学用来测量幸福程度的重要指标。虽然教育有时候会降低生活满意度,但它能通过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为个人提供更有创造性的工作,对个人身心健康、婚姻家庭、社会网络等产生积极的影响,能通过提高国家的生产效率、促进民主与减少收入分配不公,改善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公共教育支出有助于提高国民幸福水平,尤其是在低收入国家,惠及低收入群体的公共教育投入对提升国民幸福水平的影响更大。经济学对教育与幸福关系的研究应在如何建立数据库进行动态追踪调查、教育如何通过中间变量影响幸福以及如何将幸福设为教育政策目标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8.
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会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兴趣得到延伸,个性得到发展。因此,师生关系会变得到融洽,从而会有助于教师从学生的身上体验到教育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仁爱与豁达是教师幸福的源泉,沟通与合作是教师幸福桥梁,反思与研究是教师幸福的通道。所以当学生在难题面前豁然开朗,当学生精神的意气风发时,当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时,教师都会有一种愉悦的情感,这就是教师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人们挂在嘴边常常谈论的话题。但从学理上来说,幸福并不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幸福”完全是一回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幸福?人们怎样才能把握自己的幸福?幸福指的是一种“主体的主观情感,是主体的一种心理感受”吗?那么幸福感又是什么呢?也有人认为“幸福就是环境与人的内在尺度相符合的状态”,是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通融区。幸福,说到底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追问,但其前提条件是要立足于一定的客观现实状态。那么,以对人的关怀为最高目的的教育学理应要关注人的幸福和幸福生活,又能为人之幸福做点什么?我们又怎样进行幸福教育?  相似文献   

10.
幸福     
幸福无处不在。读书是幸福,思考是幸福;牵挂是幸福,欢聚是幸福;收获是幸福,付出是幸福……幸福是一把无形的尺.丈量着我们生命的丰富和尊严。  相似文献   

11.
幸福,不幸福,表面上看起来对立,实则非常辨证。因为看世间所有事情,倘若没有不幸福,又怎来幸福?——题记看完《开学第一课》视频,感触颇深,而对"幸福"这个词,我有了一番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幸福究竟是什么东西?也许没有人能够准确回答。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然而,时至今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贫穷国家的人们,无一不是还在追求着想象中的幸福。由此可见,幸福只能是每个人对生存状态下的不同精神感悟罢了,从来就没有什么统一的想象标准,也没有统一的攀比指数。近日,一份有关《2005年中国城市及生活幸福度调查报告》(以下简称《幸福报告》)的出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心中的幸福”的精神会餐。据悉,该《幸福报告》是由人为设置的“城市幸福度”调查和“生活幸福度”调查两部分构成,并由…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其生态思想在劳动幸福的判定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马克思生态思想,揭示了自然界是劳动幸福的自然基础、物质变换理论是劳动幸福的存在论根据;深入分析了资本扩张的无限性与消费主义的盛行阻碍劳动幸福的实现.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劳动幸福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幸福国家提供经验启示:有助于全面理解劳动...  相似文献   

14.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以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依偎在妈妈温暖怀抱里的温馨;幸福,是与好友畅谈时的欢乐;幸福,是心愿实现后的喜悦。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对幸福的理解。在我看来,幸福其实是充满亲情的三杯水。  相似文献   

16.
马丽群 《学子》2014,(7):18-19
幸福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通过教育的途径实现人们对幸福的追寻,并在追寻中获得幸福。幸福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为实现其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实施幸福教育,应构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课程,并将其作为实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载体和重要途径。在这一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把"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成长需求"、  相似文献   

17.
列宁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是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制度保障;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实现自身幸福的主体力量;人民幸福要通过劳动来实现;理性对待资本主义有助于更好实现人民幸福;发展国民教育是实现人民幸福的有效途径。全面理解与准确把握列宁关于实现人民幸福的思想意涵对于推进新时代人民幸福事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幸福三部曲     
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同一个人不同时期、不同境况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从幼儿至今,我对幸福的理解和认识随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发生着变化,我逐渐懂得了幸福的真谛。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幸福具有双重内涵,一是精神上的幸福,即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期望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另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与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关的有利境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为幸福的双重内涵的实现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同时,幸福中国的实现需要道德建设的有力支撑.在中国,遵守社会道德与实现个人幸福在总体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助于提供公平、有序的道德环境.将为实现人民幸福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我的幸福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觉得有钱是幸福,有的人觉得生活惬意是幸福,有的人觉得吃穿用不愁是幸福,还有的人认为能多休息会儿是幸福,觉得占点便宜是幸福,人们对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