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要‘不喊'、‘不叫'、‘不跑'、‘不跳'?"这是一封学生告状信中的第一句话。记得是在新学期开学初的一个早上,两位六年级女生气冲冲地拿着一封信放在我桌上,"哼"的一声,扭过头便走了,一句话也没说。一般说来,学生进入校长室还是有点胆怯的,可这是为什么呢?我急忙打开信件看了起来,原来这与我们新学期的一系列规定有关。  相似文献   

2.
项羽救桂     
相传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项羽,小时候却是一个非常喜欢花草树木的人。看到谁任意毁苗伐树,他都要千方百计劝阻。有一次,他看到邻居老汉拿着斧子,要砍掉院中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桂树,便连忙走上去问:"大伯,这棵树长得这么好,为什么要砍掉呢?"邻居老汉长叹一声说:"我家庭院四四方方,这棵桂树立在中间,正好像'困'宇,多不吉利啊!"项羽听了,感到好笑,便接着  相似文献   

3.
怪枇杷先生     
我老家宅子是一个庭院,紧挨着我们庭院住的,是一个性格有些怪异的老爷爷。老爷爷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两棵枇杷树,于是我叫他枇杷爷爷。"枇杷爷爷,您更喜欢哪一棵枇杷树呢?"年仅5岁的我曾这样问。"我不叫他们树,我叫他们先生。"枇杷爷爷用他那像枯叶一般沙哑的声音说:"左边这棵叫枇杷先生,右边这棵模样比较奇特,我叫他怪枇杷先生。你更喜欢哪一棵呀?""当然是枇杷先生。爷爷您呢?"我凑近看了看说。  相似文献   

4.
浸染内地数学教育多年的我,从骨子里认同这样一句话——数学是"讲理"的.教学中,我们最常问的话是:"这是为什么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算呢?"……"为什么?" 甚至于,"数学学得好的孩子,在弄明白是怎样的同时,自己会去想一想'为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5.
开会归来,见一家长领着孩子气势汹汹地来到我面前,大声质问:"你们老师是怎么当的,为什么许多孩子都指着我们家孩子说他‘臭'?这不是欺负人吗?"我急忙询问原因,原来离园时间,班中另一位老师正带孩子们玩一种叫"臭豆腐"的民间游戏,违反游戏规则的孩子,将被同伴指着喊"臭、臭、臭",然后大家一起做一个自己喜欢的舞蹈动作转一圈蹲下.而家长看到的只是孩子被指的这一瞬间.我解释之后,家长余怒未消地走了.  相似文献   

6.
"五月槐花香","五一"节过后,校园的几棵大槐树就开花了。一进校门,槐香扑鼻而来,深深吸一口,一直渗透到人的五脏六腑,这是一种让人激动、兴奋的舒适。这些日子,整个校园便都浸在香海之中了。这学期教材中有写植物的作文,理所当然该写写校园的大槐树,否则就枉费了这几株可人的大槐树了。于是,我给学生布置了家庭作业——《校园的大槐树》。第二天,收上日记本一看,我大失所望。按说大槐树的确是这几天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大家那么喜欢大槐树,为什么写出的作文却干巴巴的呢?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 "叶子"主题活动进行一段时间了.孩子们饶有兴致地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叶子,对其特性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一天,一帆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段葱管,很神秘地告诉大家:"我的葱叶子还会‘唱歌'呢!"大家看了一帆的表现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叶子还会‘唱歌'吗?怎样才能让叶子‘唱歌'呢?"根据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利用我园地处农村的有利自然资源,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8.
<正>努力不一定成功,但努力的过程值得尊重。就像每一朵花都有结果的心,即使最后没有结果,但谁又能否认花开得美丽呢?为了梦想,努力绽放吧!那年春天,父亲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我问父亲:"是不是以后我们在家就能吃到苹果了?"父亲乐呵呵地说:"当然。"父亲的回答让我对这棵苹果树充满了期待。第二年春天,苹果树开  相似文献   

9.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正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此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当时我虽感突然,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转而共同关注并针对学生的质疑,从而生成了一段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那年春天,父亲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苹果树。我问父亲:"是不是以后我们在自家院子里就能摘到苹果吃了?"父亲乐呵呵地说:"当然。"父亲的回答让我对这棵苹果树充满了期待。第二年春天,苹果树开花了,一树的花朵,开得缤纷而且热烈。等到繁花落尽,我们  相似文献   

11.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2.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3.
1 课堂提问的作用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魏书生、宁鸿彬等都十分重视课堂提问.于漪曾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伴随我的是‘为什么'?‘怎么样'?‘何以见得'?‘有何根据'?"她是如此的重视课堂提问,这是为什么?因为课堂提问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这不是‘放弃’,是‘放下’!"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冻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  相似文献   

15.
<正>"喜欢"是一个我们在交流中常用的表达情感的词语,是一个令人产生愉悦情绪的词语,却在我们班引起了一场小风波。"老师,您快去看看,鑫鑫哭了,可厉害了!"刚走上楼梯的我被几名女生拉着急匆匆地往教室里赶。我不禁一愣,鑫鑫是班长,是个稳重、冷静、宽容的女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她的情绪如此失控呢?我连忙问:"她为什么哭呢?"孩子们抢着回答:"上体育课回来,牛牛就在班里不断地喊‘泽泽说了,他喜欢鑫  相似文献   

16.
花絮一朵     
《红领巾》2014,(2)
正喵天正在欣赏熊猫侠辛苦拼好的"红红火火",突然想起一件事。:"熊猫侠,我找的‘宝剑'呢?":"哦,对了,你的‘宝剑'掉河里了,因为,我们要讲个成语叫‘刻舟求剑'!":"好创意哦!",两人相视大笑:"哈哈哈哈哈……"  相似文献   

17.
<正>《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我带着学生一起梳理贾府人物关系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王熙凤可以在荣国府当家"。当时就有学生冲口而出:"因为贾母喜欢她!"底下的同学哈哈大笑,我趁机就问了:"仅仅因为这个就可以吗?大家想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哦?是不是仅凭‘我喜欢’就可以成功的?"我又问那个同学:"你为什么认为荣国府不能是王熙凤当家呢?"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探讨起来。以前教这篇文章总是把重点落在人物的塑造上面,好像从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于是在学生的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周围,总有一些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孩子,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不仅喜欢问"这是什么?"还会追问"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不依不饶的态度常常让家长和老师头疼,有时老师会搪塞过去,有时会一通大棒:"就你问题多?"其实,孩子们喜  相似文献   

19.
周晓慧 《家教世界》2014,(6X):51-51
<正>今天是新春开学第一天,孩子们个个穿着新衣服新鞋子,欢天喜地来到幼儿园。早晨一来就快乐地簇拥在我的身边。我说:"小朋友们新年好!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瑶瑶第一个抢着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是马年!"我向她伸出大拇指夸奖她:"对啦,今年是马年哦!你们喜欢马吗?"孩子们高兴地说:"喜欢!"我接着说:"老师祝你们今年个子高高像小马,身体壮壮像大马,开动脑筋像快马,运动锻炼像赛马!"孩子们听了都鼓起掌来。琪琪捂着嘴乐着说:"周老师说了好多‘马’字,真好玩儿!"我接着问:"那你们心里有没有甜甜话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有!"我说:"现在我们都来  相似文献   

20.
二年级的熊老师上识字课,她问:"同学们怎样记住‘虹’这个字呢?"一男生举手说:"由一个‘虫’字旁加上一个‘工’字。"另一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为什么‘虹’字是虫字旁呢?"老师听到学生的疑问,笑着说:"问得好,下课我们再一起找答案好吗?"老师就这样把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处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