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是脍炙人口的杰作,其精巧绝妙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全词不过四十字,便用了五种修辞手法。其一,拟人。“绿肥红瘦”中的“肥”、“瘦”,常用以称道人和动物的,而用以拟写夜雨后海棠花的叶和花,形象生动。其二,借代。“绿肥红瘦”中的“绿”、“红”,是叶和花的颜色,用以代指海棠的叶和花,自然贴切。其三,设问。“知否?”问得寻常,答以“绿肥红瘦”,妙语天成,奇巧无比。其四,反复。“知否?知否?”一再叮咛,强调要仔细考究,别走马观花…  相似文献   

2.
<正>[原文]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注释]说是梨花,但不是;说是杏花,也不是。颜色红白相间,这种花开得真是别致啊!还记得吗?还记得吗?在武陵的那一醉。(这就是《桃花源记》武陵源的桃花啊!)  相似文献   

3.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师:咱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肯定学了很多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班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公元1084—?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南渡前,她和丈夫赵明诚过着平静的家庭生活;南渡后,家庭遭受不幸,在孤独中度晚年.《如梦令》应是她前期的作品.全词如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的词善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描绘细腻心情。其语言风格明快自然,朴素清新流转如珠,充分体现词应“协6音律”、“别是一家”的创新主张。下面试比较赏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  相似文献   

6.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写词人同亲属和朋友们,在夏日里游饮归来途中的一个片断,活泼欢快,风趣横生。从描写的内容与欢快的情调看,当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章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词的遣词造句、意境创造、生活感受的不同,揭示了词作品跟其他学作品一样与作的生活境遇有密切联系,也体现了词作高超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并能背诵。2.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词人的生活情趣。3.初步了解李清照前期、后期诗词创作的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9.
诸益华 《考试周刊》2009,(14):64-65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上安排了一首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这首诗是以“如梦令”的词牌填的,词作者讲述了自己常常记起的一件事:她有一次在溪亭游玩,傍晚喝醉酒,驾着小船醉熏熏地回去,因为醉得历害都找不到回去的路了,一不小心把船划进了荷花的深处,于是赶紧想把船划出去,她使劲地划着船,把在岸滩上休息的一群水鸟惊动了,都飞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这是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一节展示课。上课伊始.盛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与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再依据书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意串联起来:最后,通过扩展想象把词读“胖”,又通过概括提炼把词读“瘦”。就在这由“胖”到“瘦”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和体味。阅读这一教例.将会给我们的诗词教学扣‘开一扇新的视窗。  相似文献   

11.
这是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的一节展示课.上课伊始,盛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和发现词与诗的不同,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接着,让学生把词读通读顺,再依据书本中的注释,用自己的话把词意串联起来;最后,通过扩展想象把词读"胖".又通过概括提炼把词读"瘦".就在这由"胖"到"瘦"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和体味.阅读这一教例,将会给我们的诗词教学打开一扇新的视窗.……  相似文献   

12.
13.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人(今属于山东),北宋杰  相似文献   

14.
丁星星  岳国法 《海外英语》2013,(21):145-146
在西方译论史上,美学所起的作用仅是一个推动作用,而早在中国,译论和美学早就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诗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许渊冲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标准。该文旨在以其英译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分析研究其诗歌"美"具体体现,并为诗歌翻译提供参考和标准。  相似文献   

15.
《鸟语》一课中的教学要解决三个问题:公冶长的故事究竟怎么教;重在教鸟语还是对话过程;怎么拓展。教师可针对这三个问题,确立三个板块:第一板块通过公冶长的故事把学生拉入情境;第二板块通过鸟语教对话;第三板块拓展想象"我"与鸟的不同动作、神态、心理。  相似文献   

16.
(课快结束时) 师:京张铁路提前竣工,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不愧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他没有辜负中国人民的期望。他用铁一样的事实,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和一记响亮的耳光。现在请同学们为京张铁路取个有意义的名字并说明理由。  相似文献   

17.
看了特级教师张康桥《如梦令》的教学,让人感觉他的课就如他的文章一样大气、潇洒。张老师设计巧妙,整堂课自始至终让人入情入境,沉醉其中。【片段一】  相似文献   

18.
<正>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仅选入了三首词: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李清照的《如梦令》,另一首则是张志和的《渔歌子》。三首词分别设置在五、六年级的语文教材中。近期,孟晓东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以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深度辩课。笔者作为执教者,深有所悟。  相似文献   

19.
20.
张俊 《文教资料》2010,(36):89-90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古诗词内容的时空跨度太大,而小学生的阅历背景又太浅,而且古诗词的话语风格离学生的现有语感相去甚远,因此学生很难与诗(词)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如何开辟一条古诗词阅读教学的蹊径,引导学生直入诗海幽境?下面以一位老师执教的《如梦令》一词为例,谈谈古诗词教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