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6~97页。教材简析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和"试一试"让学生认识近似数,学习求近似数的方法。第一道例题是通过两组数据的比较分析,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来表示,初步认识近似数。  相似文献   

2.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编排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学习有关两数进行比较的重要基础。所以,教材在既能使学生透彻地了解数量关系又不增加学习难度的前提下,共安排三个例题(课本中万以内加法的例3-例5)。这三个例题虽然各自的要求和作用不同,但都为着同一个目的:即巩固“同样多”的概念,明确谁和谁比,哪个数量是比较的标准,谁多谁少,并结合题目中的具体事件总结出“求比…多…”用加法计算。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样的数是近似数,计量的精确度是指测得值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五年级学生在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时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让学生理解保留到整数,要看十分位,保留一位小数,要看百分位……;二是将一个小数保留两位小数得到了1.50后,为什么末尾的0不能去掉,1.50比1.5更精确。  相似文献   

4.
董美荣 《现代教育科学》2012,(2):133-134,95
"用字母表示数"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6~107页的数学内容。这节课主要通过两个例题和一个自学知识点来教授用字母表示数,及字母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不方便表示的数字。两个例题分别是:1.每个三角形要用三根小棒摆,无数个三角形用多少根小棒摆呢?学生学会用字母来表示。2.学校美术组、书法组、舞蹈组、合唱组的人数不同,学会用字母表示不同的人数。自学知识点是:学习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通过这些和课后的习题希望学生能学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及计算公式,能认识到字母在数学及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似数》是四年级(上册)《认数》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万、整亿数,含有万级和个级、亿级和万级的数,以及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安排用“四舍五人”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或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这样的安排符合生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的实际大小的直觉,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6.
<正>【设计理念】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数"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学习比较两个大数的大小以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近似数,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指出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参与数学活动为中心来研究数学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四年级学生对近似数已经有一些生活经验,这些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近似数的基础和储备,但其中也有一些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意  相似文献   

7.
第十一册教材在分数乘法之后,安排了一道例题和一个练习学习倒数。教材是先列举了两道得数是1的分数乘法式,从而引出倒数定义,然后提示了求倒数的方法。例题也是根据提示的方法来求一个数的倒数的。从教材的序列看,它顺承着分数乘法延伸下来的,但是定义后求倒数的方法并不是根据定义求的,所以我在安排这一课时教  相似文献   

8.
一个数的近似数是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去掉某个数的尾数后得到的大约等于某一准确数的数。所以,近似数是相对于准确数而言的。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生产实践、科学试验及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教材简析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包括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及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两个内容。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是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的发展。教材先通过“例 1”介绍了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三位小数 2 953的两位小数、一位小数及整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再学习例 2、例 3,使新旧知识的…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之惑——重"法"而轻"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第13页例7的内容。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从教材的编排意图与教学安排中,我们可以发现"四舍五入"求近似数以一种方法的形式呈现时,其主要教学策略是通过教师的讲授,结合具体数,  相似文献   

10.
教材:统编教材五年制第三册第89页[例5]。分析:“比一个数少”从第一册教材就开始出现,学生已经有了较多的感性认识。再加上“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与“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基本相同。因而这种应用题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但把这两类应用题及求两数相差的应用题混合在一起,学生往往就混淆不清,甚至产生看见“多几”就用加,看见“少几”就用减的错误。所以,必须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去理解题意,弄懂关键句子的意思,通过对比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解题思路为基本点去设计例题教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88 ̄91页“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分析:“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求未知数,初步接触用字母表示公式、定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修正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数学思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情感态度:能使学生积…  相似文献   

12.
<正>现实——学生觉得"用字母表示数"好难一日,区内两位名师进行同课异构展示,课题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字母表示数》。纵观两节课,总体感觉是学生学得非常累、接受起来非常困难。以教材第一个例题的教学为例:教材例题(见下图):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让学生推算2个,3个……到a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近似数的两种精确度表示;学会根据预定精确度取近似值.过程方法目标: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情感态度目标:欣赏准确数和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近似数的两种精确度表示:根据精确度取近似值.难点:有效数字的概念;由近似数确定它的精确值的取值范围;带有数量单位的数的精确度的确定.3学情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分数知识,通过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的含义,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人教版(2012年6月第1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对近似数这一节删去了有效数字的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目的是让学生更易于掌握近似数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中所出现的习题与考题中都考查到了对近似数内容的灵活应用,使学生感觉到能听懂却不能独立准确地解答题目,鉴于此,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近似数题型的解法加以阐述:1求近似数对应准确值的取值范围一般来说,把一个数精确到哪一位,可以表示出误差绝对值的大小.如,一个近似数精确到十位,说明结果与实际数相差不大于5,依次类推,一个近似数精确  相似文献   

16.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由于知识本身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学习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画图、指图、补图、说图等步骤,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内在含义。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材例题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探索、构建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用"万"或"亿"作单位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在认识、理解和应用近似数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3.在合作交流中,获取学生的感性认识及理性思考,发展数学思维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及意图: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学生从生活情境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有关图形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有关说明 在统编教材第四册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安排在“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应用题之后。而儿童在认识新事物的过程中又总是试图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因此,不少学生在解题中常见的错误就是见到有“倍”字的应用题就用乘法计算。针对这些问题,按照义务教材的思想,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倍”的正确概念,突出“倍”的概念产生于两个数相比较,是经过“比”所得到的结果。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与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联系起来,以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算的道理。 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因数与倍数”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引导学生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并要求他们用乘法算式表示自己的摆法。接着,借助写出的乘法算式介绍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同时通过底注说明“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数”。在此基础上,安排两道例题分别教学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并帮助学生在列举、比较的过程中归纳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