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典诗歌意境深远、意蕴深刻、格律整齐、抑扬顿挫,充满诗情画意。但是,由于离我们年代久远,又有文白之别,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髓和语言魅力。长期以来,对于古诗教学,我们的模式是"释题——解字——译文——悟情——背诵",多半注重语言解析和分析,基本谈不上去挖掘、体味古诗之美。  相似文献   

2.
很多老师对寓言类文本的教学解读往往存在着模式化、功利化的倾向。对此,笔者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寓言两则》中的《鹬蚌相争》为例,提出寓言类文本教学解读的一些基本原则。一、抓住寓言类文本的核心价值进行解读许多老师执教《鹬蚌相争》,往往先是读读演演,然后写写课后的问题:鹬和蚌傻在哪儿?课到这儿就结束了,不无遗憾。解读此类文本,我们首先需弄清楚寓言是什么?寓  相似文献   

3.
叶佳芳 《新教师》2023,(3):49-50
<正>小说是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高年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文体特征,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品读,使学生初步形成小说认知体系,感受小说的趣味与魅力。一、赏析情节之妙,学习结构技巧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推动小说向前发展。优秀的小说情节构思精巧别致:悬念处引人入胜,铺垫处彰显张力,冲突处扣人心弦,结尾处引人深思。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小说作品中,厘清小说结构,发现情节设置的巧妙,学习小说的结构技巧。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极富音韵特点,教师可以从错落有致的声律美、长短交替的节律美、散整结合的韵律美、张弛抑扬的旋律美方面发掘语音的独特魅力,增强对文本语言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语音韵之美。  相似文献   

5.
<正>"有我之景"是化用王国维"有我之境"的说法,是说这类文本作者移情入景,景物描写带有作者浓厚的情感色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具体明确,比较强烈。这类文章有写作主体,有言说对象,有写作目的,文字自然灵动。教学这类文本首先要在有效地"读"上做文章,然后才能水到渠成地"写"。下面以《广玉兰》为例谈谈"有我之景"文本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并非是零起点。学生前认知、前理解、前体验无疑成了教学可利用、再生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假如教师不正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就会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特别是叙事类文本的感悟带来反面的影响,如提不起兴趣再读课文,阅读初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了解并非是“零起点”。学生前认知、前理解、前体验无疑成了教学可利用、再生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假如教师不正视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前置性学习就会给我们的阅读教学,特别是叙事类文本的感悟带来“反面”的影响。如提不起兴趣再读课文,  相似文献   

8.
时下,文本细读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已经得到语文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所谓文本细读,就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文本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所使用的修辞技巧,所隐含的意蕴,所呈现的意境、哲理和趣味,加以揣摩、领悟和发掘。显然,文本细读对作品的解读是有帮助的。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文笔兼美、意味丰赡的作品,粗枝烂叶、含混疏忽的阅读,是不可能形成对作品的准确把握和深层理解的。因此可以说,文本细读是阅读教学的必经途径和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
消息类本.它不像学作品那样,采斐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不像议论那样,启发人思考,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力量;也不像说明那样。虽然平实,却有丰富的内容。具有条分缕析的价值。它篇幅短小.结构过于程式化。更缺乏经典的魅力。一旦编进课本.实际上便意味着已经失去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度,成为“明日黄花”。这样,学生也好,教师也好,一般不大喜欢阅读消息类本。于是,很多语教师往往对这类本很不重视.十几分钟甚至更少时间一略带过.根本没有把消息当作一种。本”.一种同样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的语言矿藏和意义宝库。下面以《勃兰特下跪赎罪受到称赞》(苏教版,必修二)为例,谈谈消息类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占据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江山的当下,高中论述类文本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文本比例在教材中所占较小,不少老师重视不够,常常只挑选其中少数几篇学习,教学被弱化、边缘化了。教学模式化倾向严重,没有突出文本体式,没有抓住核心,只关注"说什么",而忽视"怎么说",教学流于表象,流于肤浅。  相似文献   

11.
王荣生教授认为:“一堂语文课,如果教学内容有问题或者只有在考试的试卷上才有用,那么教师的教学再精致、再精彩,课堂的气氛再热烈、再活跃,价值都极为有限。”是的,“教什么”要比“怎么教”重要。然而,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新、奇、异,忽略了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和规定性,导致教学内容混乱甚至消弭。  相似文献   

12.
13.
教师应该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空间。这就要求教师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依托文本,寻找合适的点进行拓展,充分挖掘教材的功能,寻求教材价值最大化,训练学生的思维向更宽、更深、更高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教学的文本解读应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评价、重建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教师的主导作用应是给学生导航,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而不是将自己的解读结果强加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只有让孩子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充分地体验生活,经历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只有学生用“真实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实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真实的头脑”去体会生活,用“真实的笔触”去叙写生活,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学生的习作才能多一层感悟,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陈敏 《教师》2012,(5):119-120
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琦君、席慕蓉等人,因为漂泊而书写着自己对故乡和昔日深情的怀念。她们有着比男性作家更敏锐、丰富的情感,更关注生活中的琐事,从而使她们的怀旧文章更为细腻真实、情深意切,体现出了女作家独有的一些风格特点:疏淡平凡的感怀,温馨舒缓的回忆以及苍茫悲怆的悼念。也因为这些特点,她们的作品让几代人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民国教材(特指1912—1949年的教材)热方兴未艾,教材中的许多篇目、编撰思想等为当今教材编写、教育教学提供了诸多参考。研读教材既可以感悟当时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德育方法原则、家庭教育方法等,同时可以看出当时的审美理念和审美格调等。本文试图揭示民国教材美之表现及原因,为当前教育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8.
课文《想象的作用》一文有这样一段文字:“想象是星星之火,有的熄灭了,有的会引起席卷山林的熊熊烈焰;想象是大海中的滚滚波涛,没有它,海洋就会是一潭死水。”这段文字形象地说明了想象的作用。如果把想象用来指导学生的作文,也同样会起到质的飞跃,创造出优美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陈莎莎 《新教师》2021,(5):36-37
如何定义一堂好的语文课,每位语文教师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但有一必备条件,就是教师要力求通过语文课堂这扇窗,让学生感悟语文之大,语文之美,在深度学习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教学"浅显化",就文本教文本,将本该辽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局限于区区几百字的课文之中,将语文课越上越"...  相似文献   

20.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内容丰富,易于理解,语句优美,篇章结构清楚,写作特点突出,是小学生很好的习作范例。教学时要挖掘文本的语用要素,从词语、句子品读感悟,体会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妙和蕴含的感情,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总分的构段方式和前后照应的特点;引导学生仿写片段,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