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口语交际课堂中,存在两种教学:一种是"教教材",一种是"用教材教"。"教教材"的老师十分关注教材内容,教材以外不敢逾越半步,把教材用死了,教死了。"用教材教"的老师十分重视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拓宽、延伸、知识建构等,活用了教  相似文献   

2.
<正>科学课强调学生亲身的经历,强调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所以"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已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虽然探究活动开展了,但是科学探究往往形似神不是,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那么怎样使科学探究顺利进行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过去,许多人把教材看得如"圣旨"一般,教学中照本宣科,对教材不敢挑剔,即使有时觉得教材中有不合适的地方或错误,也不敢质疑。现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各类教材百花齐放,教师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与时俱进,我们不再迷信教材,而是研究教材,理解教材。"用教材教"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重建教材,这是对我们科学使用教材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不仅是教材的改革,更是教学理念的改革,广大教师必须完善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一、用好教材,打造高效的课堂1.认真钻研教材是"用教材教"的基础和前提.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老师去认真研读、感悟、领会,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唯有如此,才能体会新教材中蕴含的教学理念,也才能备出高质量的课.2."用教材教"讲究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用好,就是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材确立了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现代文读写单元选配了1—2篇拓展、延伸的自读课文(如有两篇,则其中一篇不设旁批,只有阅读提示),而"活动·探究"单元课文原则上全为自读课文。这些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把老师在教读课文中传授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那么,如何灵活、有效地组织自读课文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创新型人材,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教材中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过多引领,却弱化了学生探究水平的生成.基于这种现状,从教学实践中斟酌出"弱"教材探究教学1的思路,通过对教材的深度开发,把探究活动提前到学生阅读教材之前,组织学生在没有教材暗示和引领的前提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本文结合  相似文献   

6.
李树全 《历史教学问题》2015,(3):127-129,17
<正>高中新课程改革对历史教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老师们普遍接受了"用教材教"的观念,教师能够依托课程标准,大胆取舍教材,拓展教学内容。历史课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充实,也越来越多元。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突破了长期以来教科书对教师的禁锢,也打破了教材至上的传统观念,将历史教师从封闭、盲从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历史教学从内容、到形式、到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历史教学向前迈进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开展课程教学的重要资源,是老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用好教材资源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利用教材资源,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生物教学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探究,通过探究、思考达到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获取新知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具备整合教材内容的能力,即教师不是"循规蹈矩"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本文以"伴性遗传"一节的教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洞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语文课堂不再死水一潭,而变得热闹、丰富、活泼、多元起来.新的理念、新的追求,尤其是:"语文教学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老师们打破了照本宣科、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传授局面,出现了"用教材教"的新气象.诸多"用教材教"的设计频频亮相于课堂,令人目不暇接.新事物的出现与流行令人欣喜,然而我们在追赶流行的同时,更有必要把热情沉淀为理性,并对各种"用教材教"的课堂作一番理性的审视.  相似文献   

10.
一、精心选择探究素材,是奠定有效探究的基础 选择有效的数学活动素材是提高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和重要前提,因而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教材观,正确审视教材的功能,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做教材建设的参与者、教学资源的开发者、教学实施的研究者。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热是怎样传递的"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热"单元第六课.属于典型的探究课.让学生"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那么,如何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使整个探究活动更为有效呢?笔者经过实践,有这样的体会:教师必须真正树立"用教材教"的理念,智慧地把握好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12.
质疑的精妙     
近期有幸从网上下载并反复观摩了上海市史加祥老师在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中执教的《呼吸》一课。  相似文献   

13.
在“2011年全国小学科学优质课展示活动”中,史加祥老师执教的《呼吸》一课和范颖老师执教的《果实的结构》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由苏州市教科院组织的高中课改展示活动在常熟举行,三位教师同授一课——“抗日战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第16课),获得了同行的一致好评,笔者也从中深受启迪。一、教学的设计理念——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新课改对教师处理教材提出的新要求,效果也远比直接告诉学生结论好得多。  相似文献   

15.
<正>以"部编教材怎么教"为主题的2017年江苏省"教海领航·相约凤翔"教学观摩研讨活动2017年11月31日至12月1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00多名教师参加。这次活动特邀了省内基础教育领域的专家、名师、优秀青年教师,围绕部编教材的使用进行研讨和交流。活动期间,《江苏教育》杂志主编张俊平做了《教师:重新发现课堂》的报告;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中学语文教研员段承校、无锡市梁溪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魏星、徐州市教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教学,教什么?老师们也许会说"教教材",也可能会说"用教材教"。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初几年里,在"教教材"和"用教材教"上进行过热烈的讨论,有过偏激的认识。但是,两个概念确定的含义是什么,两者的联系和主要区别体现在什么地方,在教学中如何处理、把握"教材",至今还缺少权威性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夏季,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编写组组织编委对五册必修教材进行了部分修改,主要是将第一单元活动单元改为活动写作单元,让活动的目的更加明确,同时更换了少部分的课文篇目。为什么要时教材进行修改?如何把握相关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教材编写者的意图?这些问题是值得关注的。本期本刊邀请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主编,本刊顾问陈佳民教授,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语文科科长谭健文老师对此发表他们的见解。同时邀请了广州六中的陈洋老师和广州大学附中的余伟老师介绍他们落实教材修改精神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一、"活动体验课"内涵界定为配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当前的实验教材都十分重视对"活动系统"的设计,"用活动去教"逐渐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趋势,相应的研究文章不在少数。但留意一些教研论文或教学设计,发现概念混用的情况较普遍,颇有厘清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蕴含着知识、思想和方法等元素。纵观小学数学教学,一线老师就教材按部就班教教材的现象屡见不鲜,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用教材。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只有与教材深层对话,走进教材,超越教材,课堂才会充满灵动和智慧、洋溢生命的活力,才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课(3—6年级)课程标准》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翻开科学书,可以发现,不管是高年级的还是低年级的,都像图画书一样,几乎每一章节,书上只有一些活动的插画,配以廖廖数语的导语。第一次翻开,都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要想弄清楚一堂课该如何教,确实需要花费不少功夫。但与之相矛盾的是,绝大多数科学课老师课时数偏多,有的甚至每周多到20节,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教材编写目的,理清教学思路,达到"用教材教"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