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线,设计必修课程的整体框架,包括四个模块。"按照这一课程设计理念,必修模块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其余三个必修模块讲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高中思想政治的"学科底色"。那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该如何体现这一"学科底色"呢?笔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特色"什么是特色?《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认为,特色是"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英文的特色是"Characteristic"一词,其含义是:"作为形容词,意思是典型的、独特的、特有的;作为名词,意思为特征、特点、品质。"[1]我国学者孙孔懿曾指出",特色是特别出色之所在,含有独出于众之意",并"体现着事物本身的价值,即内在价值"。[2]综合以上含义,笔者认为特色的本质是富有独特性和价值的先进性。事物要具有  相似文献   

3.
一、幼儿园办学特色的内涵 根据<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色彩、风格等,或事物与众不同且出类拔萃之处,即"事物之独胜处日特色".事物的特色,体现着事物本身的内在价值.因此,从一种产品的开发、一个服务项目的开辟,到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的确定,人们无不追求着自己的特色.可以说,有特色才有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已经成为一种特定的政治话语表达方式,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而形成的中国话语。实质上是基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体现出来的阶段性特点。"中国特色"具体到外交方面,是指我国外交受地缘条件、历史现实、国家性质、基本国情、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表现为中国作为"大国"的特色、中国历史的特色、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特色、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和中国文化传统的底色。  相似文献   

5.
《嘉应学院学报》2017,(7):78-82
人才培养是特色大学的根本,特色是其本色。地方特色大学要从大学的首要任务和落脚点——人才培养出发,进行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在打造特色的同时进行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特色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进行分阶段定位;优势是一所大学"特色"形成的依托和保障,应进行优势定位。在科学定位的基础上,切实采取彰显地方特色大学特色的"地方性"与"独特性"的人才培养策略:依托底色,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以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点打造特色新专业;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6.
何为特色?根据《现代汉语大词典》的解释,特色是指"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如此推理,图书馆的特色就是图书馆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这么解释显然过于简单,不能揭示图书馆特色的深刻内涵。从一般意义上讲,任何图书馆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特色,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里所谈的图书馆特色,是指在特定的区域、特定的时期内发展的一种事物,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特色图书馆,特色馆藏、特色服务。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味"是语文的文学韵味——语言、文学、形象、构思、意境、感悟的韵味;"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色,资料的引入、思维的绽放、情感的熏染、对话的展开、活动的延伸都因这种底色靓丽动人;"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底  相似文献   

8.
"事物"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范畴,"事物"与物质既相联系又有区别,它是一切具体形态的物质的总称.毛泽东从"事物"范畴出发,构建了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形式的哲学体系,独到地阐发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   

9.
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载体,是连接城市与乡村的节点.其城乡融合的特点,使得自治是特色小镇的特质、法治是特色小镇的行动方向、德治是特色小镇的底色,三者融为一体."三治融合"的特色小镇治理,文化既是治理的重要保障,又是治理的主要对象,保护、传承、延续历史文脉是特色小镇治理肩负的重要任务.借助自治、法治、德治行动,确保特色小...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学校的核心课程一定要为学生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和打上道德底色。"幸福雷锋"课程是在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引领下,以"幸福教育"为课程哲学,以"基础+特色+综合"为课程建构模式,以全员育人理念作为课程实施理念,以课程群的方式,从课程的基础性、特色性、实践性出发,建构的基础类课程群、特色类课程群、综合拓展类课程群,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1.
惟创新而强     
<正>创新是江苏基础教育存在的一种状态。江苏基础教育伴创新而生,随创新而长,跟创新而进;因谋创新而出色,因敢创新而精彩,因善创新而卓越。无论是率先完成"双基"攻关,还是领先通过"基本均衡"认定,无不是以创新增动力、依创新添活力、靠创新提效力。创新是江苏基础教育存在的本色、发展的底色、可持续的特色。江苏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第一小学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学校以"德育擦亮底色,书香浸润童年,实践开启智慧"为办学特色,以"追梦路上,做最好自己"为行动目标。学校着力构建仪式教育课程,让学生在每一个特别的日子里,都留下成长的印记。别样的"入学礼"。大红地毯、学长"礼遇"、多彩手印、"入队"预演,在入学的第一天,孩子们伴着微笑留个影,大声宣告:我是一名小学生啦!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我国人民制定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战略方针。 一、事物质的规定性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有自己的特色。 世界上的事物是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每一事物之所以是它自己而不是别的事物,就是因为它具有自己的质。质是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内在的规定性,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相互区别的特性、特点的总和。所谓特色,就是特性、特点,即一定事物的质的外部表现。社会主义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各国也不尽相同,都是因为它们各自具有  相似文献   

14.
"学校特色阶梯发展说"取局部性界定和整体性界定之长,避两者之短,认为学校特色呈"局部性学校特色—整体性学校特色—品牌性学校特色"的阶梯发展状态,它为球形结构理论提供了预设。球形结构理论通过对学校特色与学校整体内在结构的动态描述,揭示了学校特色从局部性特色向整体性特色跃迁的规律。要实现学校特色的这种跃迁,就必将做优做强作为局部性学校特色的内核,形成学校文化。学校特色与学校文化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相互作用。学校特色只有以深厚的学校文化作为底色,才能充满活力,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15.
<正>山东省青岛市人民路第二小学创建于1927年,是一所有着近九十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学校。作为全国校园足球优秀试点学校.学校努力打造以足球特色为底色,以自强教育为核心的"金靴少年"特色文化品牌。在"实施自强教育,培育充满活力的‘金靴少年"学校发展愿景的引导下,凝练了"人生如赛场少年当自强"学校文化理念,在"真实"校风、"仁爱"教风、"情趣"学风的熏陶和感染下,以创建"金靴少年"特色文化品牌为载休,通过内涵引领、课程支持、德育保障、活动拓展四大途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培养"勇于拼搏,善于合作,讲究规则,追求快乐"的自强少年,努力建设一所具有高效能管理机制、高素质教师队伍、高质量教育教学、高品质学生群体、高品味特色文化的现代  相似文献   

16.
熊景 《当代教育论坛》2007,(11):147-148
特色,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个性、风格和内涵。事物的特色,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或先天就有的,有的是雕琢培养的或后天才有的。事物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事物特色的张扬。因此,特色是事物发展最具潜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国革命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生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传统,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实底色。  相似文献   

18.
话语是思想的转化与理论的表达,系统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必有文化的积淀、哲学的意蕴、理论的渊源及实践的演进等多重底色,即思想理论体系的话语底色。作为系统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观同样有其多重话语底色:底蕴厚重又深具人民性与先进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所绘就的文化底色,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所绘就的哲学底色,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关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观点和习近平总书记以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为重要起点的非凡人生经历所绘就的历史底色。  相似文献   

19.
台州学院要获得持续发展就必须培育自身的特色。而大学办学特色的本质特征是优质性,其源泉在于大学的“底色”和“本色”。台州学院只有在认清自身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的基础上,从“底色”和“本色”入手,实施“扭转性战略”,建立有机扁平型组织结构和分权的治理结构模式,重构和培育支持战略实施的大学文化,其大学办学特色才有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0.
和而不同特色取胜--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和而不同 我国<国语·郑语>记载着史伯回答桓公的一句话:"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子也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指要承认"不同",在"不同"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产生新事物;如果一味追求"同",不仅不能使事物得到发展,反而使事物衰竭."不同"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避免趋同发展,从而形成独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