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大型说唱艺术,它取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短套,首尾一韵,再用不同宫调的许多短套联成长篇,以说唱长篇故事,因此称为"诸宫调"或"诸般宫调"。诸宫调的出现,对元杂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诸宫调在曲牌、演唱方式、故事题材、伴奏乐器等诸多方面都被元杂剧所吸收,二者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
诸宫调是流行于宋金元时期的大型说唱艺术,对元杂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者在宫调和曲牌、联套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3.
缠令考论     
缠令兴起于北宋,消亡于元代,几与诸宫调相始终。缠令是同一宫调内诸种曲调相结合形成套数的首创,它与诸宫调一起,是我国元杂剧曲牌联套形式的开路先锋。缠令上承词体文学,下启戏曲文学,可谓两者之间的过渡桥梁。  相似文献   

4.
晋南眉户,原称“迷胡”,当地群众俗称“曲子”,是一种以当地民歌小调为基础,逐渐发展即可曲曲相连成套的、吸收借鉴蒲州梆子音乐而由地摊子演唱过渡到午台戏曲曲牌联缀体的音乐形式。它的形成约于清嘉庆、道光年间,至今约近200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山西南部的临汾、运城两地区。当属地方剧种。  相似文献   

5.
《河西学院学报》2021,(1):73-84
岷县《灵应泰山娘娘宝卷》中的曲牌音乐是研究明清说唱音乐的珍贵活态史料。其词律与五代时期文人诗作、宋元南北词及明清俗曲均有传承关系。在宝卷的流播中,词牌更为稳定,曲牌流变较多。其曲牌音乐体现出与河北民间音乐的密切联系,同时又受到安多藏区音乐文化的影响。部分曲牌的行腔走韵与当地方言声调之间存在清晰的依存关系,体现出"依字行腔"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被列为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首批试点项目的海州五大宫调,因历代以曲牌连缀体的形式传唱,故又称海州宫调牌子曲,是江苏明清俗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按其音乐形态分类,可分为典雅华丽的大曲和通俗明快的小曲两大类;按其结构又可分为单支和套曲两个系统.套曲中有一种集曲,它是用若干曲牌的部分乐句、甚至一句或半句连缀而成,腔调转换自如,连贯如一,被视为江苏牌子曲中的绝唱.海州五大宫调曲目有百首以上,其中反映当地民间故事和民间风俗的曲目最受群众喜爱.  相似文献   

7.
南阳曲剧曾称"高台戏"、"曲子戏".加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曲剧音乐主要是在南阳民歌和南阳民间说唱大调曲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唱腔结构为曲牌体,唱腔曲牌有一百多个.大多数曲牌均可互相连接,或以单曲反复的形式构成唱段,无固定的套曲形式.  相似文献   

8.
宋元南戏对元人杂剧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元人的杂剧的题材内容、题目正名、宫调名目、曲牌沿用、套曲联缀、集曲格式、角色行当、演唱形式以及“末上首引”等等诸多方面。这些方面的影响,或直接、或间接,或产生于杂剧的创作之时,或产生于杂剧的流传之中,使今日所之元人杂剧尽管零碎但却是实实在在地留存着宋元南戏的印迹。  相似文献   

9.
诸宫调是说唱故事的一种形式,兴起于北宋中期,相传为孔三传所创。靖康之变后,诸宫调分为南北两派共流传了二百多年,经北宋、南宋、金元、衰落于元代的中后期。诸宫调对我国古代音乐史和宋元时期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目前发现的诸宫调只有三部,流行于金朝的《刘知远诸宫调》和《董西厢诸宫调》,流行于元初的《天宝遗事诸宫调》。由于流传下来的资料太少,故这三部诸宫调显得弥足珍贵,许多专家和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整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唱赚是宋代流行的一种通俗讲唱曲艺形式,金代诸宫调与唱赚有多方面的继承、发展关系.(一)诸宫调对唱赚集曲成套的音乐体制的继承和发展;(二)诸宫调对唱赚题材内容大众化创作倾向的继承和发展;(三)诸宫调对唱赚语言风格的继承和发展.唱赚的艺术精华通过诸宫调的吸收、发展和完善,为元曲的音乐体制、文学特性、语言风格的形成提供了直接的艺术营养.唱赚也是元曲的重要艺术渊源之一.它对中国戏剧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音乐综合感知能力又称“乐感”,它是人类从事音乐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素质,而对于从事音乐专业工作和学习的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缺乏良好的乐感对于音乐学习和表演都会造成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人们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是有差异的,无论是生理上对音乐刺激的反应能力,还是心理上对音乐内涵的领悟能力,都因人而异。通过培养对音乐的兴趣、音乐知识的学习、音准、节奏的系统训练等多种手段,乐感的培养和提高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音乐文化的存在形态决定了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定表现形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定的音乐文化形式则反作用于一定的音乐文化本体,使音乐教育自身呈现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只有对音乐教育的人文内涵给予更多关注,将音乐教育研究置于音乐文化大背景中,音乐教育才有生命力.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充分发挥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使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有着深刻民族底蕴的音乐文化形式.  相似文献   

13.
如何音乐课的术科属性特点与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特质,成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音乐教育的化属性和技能属性并存的特性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直面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审美不能脱离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音乐基本能力培养和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方式需要改革,要将音乐审美教育融入其中,而不是回避和取消。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自然”反映了《庄子》对音乐本源的认识,音乐是“道、心、物”三位一体的产物。“至乐自然”规定了音乐“和”的功能。“至乐自然”肯定“有声”、“人为”之乐。“至乐自然”揭示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活动历程。庄子是道家音乐的伟大旗手。  相似文献   

15.
音乐多媒体教学能够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讲授方式,辅助使用音乐图像学、音乐考古学、民俗音乐学等多种研究方式,比较直观的展示音乐史上比较重要的乐器、乐谱图片资料等,有效的提高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提高,对音乐的研究也随之加深,音乐心理学的研究也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然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并非是单一的、独立的,而是和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历史学、音乐社会学等研究相互联系共同促进的。本文将从音乐教育学、音乐美学、音乐历史学、音乐社会学这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诸多的欧洲音乐史著述是以古希腊、古罗马音乐为开端的,这反映了古罗马、古希腊音乐在欧洲音乐史中的地位,然而大多数的论述忽略了阿拉伯音乐对欧洲音乐的影响。文章着重从乐器方面论述了阿拉伯音乐对欧洲音乐的影响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从而初步说明阿拉伯音乐文化在欧洲音乐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音乐教师声乐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乐能力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十分重要。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乐能力应是一个有机的能力指标体系,它以其声乐演唱能力为基础,以声乐教学能力为核心,以声乐拓展能力为动力,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国家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乐演唱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职业要求,中小学生对音乐教师的声乐能力有较强的心理需求,中小学校对音乐老师的声乐能力有全面要求。但当前对中小学音乐教师声乐能力的培养现状不尽如人意,表现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音乐教师的配置重视不够,师范声乐教育存在着较大缺陷,在职进修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为此,应进一步明确中小学音乐教师声乐能力的评价指标,定期进行培训,为中小学教师创造更多的艺术实践机会,加强教师之间经常性的教研活动等,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声乐能力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电脑音乐在高师音乐教育领域的积极作用及实践障碍,提出电脑音乐在音乐教学中硬件、软件的实施策略,通过将电脑音乐教学与传统音乐教学进行比较,提出了电脑音乐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20.
室内乐的现状、特点及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乐是声乐教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由于声乐教学演唱的特殊性,更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这部分内容在我国声乐教学中较为薄弱。室内乐学习可以拓宽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演唱风格;可以强化学生丰富而细腻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配合能力,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室内乐学习应引起国内声乐教育界对这一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