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中都存在接应代词.本文从句法的角度对英汉语接应代词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它们的共性与差异,认为英汉语接应代词都具有接应代词的典型特征,但作为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英汉语接应代词在具体使用中又有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王礼正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4):105-108
"…被…给…"和"张三被李四打了他一下"两类复杂被字句都是糅合生成的。前者"给"后没有和有支配成分是不同句式而非省略;它们由不同源格式糅合生成。这种糅合须遵守"句式糅合限制条件"。后者则是"张三被李四打了一下"和"李四打了他一下"的糅合。糅合可以解释其句式意义,以及为什么有人不能接受这种句子;一些类似句子(如"张三被李四打了他")的不合法也可通过句式糅合限制条件获得解释。 相似文献
3.
郑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汉语语法学界素来关注被动式,近代汉语"吃"字被动句亦不例外。诸多学者以"吃"字被标的用字、来源、句式结构的考察上作为着力点,对"吃"字被动句进行全方位探讨。文章从"吃"、"喫"、"乞"三字的关系、"吃"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吃"字被动句与"被"字句的比较三个方面对"吃"字被动句再探讨,考察其用字、来源和发展过程中与"被"字句的差异。"遭受"义动词是汉语被动关系词的来源之一,也反映了汉藏语系内部语言被动关系词的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4.
杨吉风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1-44,48
文章运用汉语动词被动化理论对“被”字句的生成进行新的探索,认为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汉语“被”字句中的其他典型结构可以解释为,以初级收敛为前提,由动词进行功能“再造”后而产生的VP重新参与被动化。 相似文献
5.
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汉语中有无接应代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梅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22(5):65-69
自从生成语法理论引入到国内以来,不少学者尝试用该理论来解释汉语句法现象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尤其是对各种特殊句型的研究。80年代至今,对其他语言如英语中接应代词现象的研究有着较为准确的理解。而对汉语中是否存在相似的接应代词的现象好象还没有系统的研究。只是在对其他特殊句式的研究中,偶尔有学者使用了这一术语。但是还没有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对汉语中到底是否存在所谓的接应代词进行研究,也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结论。在这一条件下,主观上认为汉语中也存在着像其他语言中的接应代词现象可能违背了汉语的事实,从而有可能使我们在对某些汉语句法现象的研究中出现偏差。本文认为汉语中并不存在和一般生成语法文献中所论述的接应代词相同的现象,进而帮助我们深入认识汉语的某些句法性质。 相似文献
6.
李巧玲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5):117-117
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字句因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存在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英语被动句,通常是通过动词的语态形式变化来完成的;汉语被动句一般主要借助表示被动的助词来表示被动的词义,有时还直接体现在词汇意义上。 相似文献
7.
郑厚尧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8(1):113-117
与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相比,沔阳话中以“等/紧”构成的被动句只有完全式被动句,以及含被动意义的“遭、挨、乞、逗”谓词,没有复合形式,其所带的宾语也各有限制。在句法功能上,“等/紧”字完全式被动句可做定语、主语和宾语,在语用上是地地道道的白话,普通话中较文一些的“被”字句不能译成沔阳话的“等/紧”字句。 相似文献
8.
杨吉风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23(5):47-49
汉语的被字句不是通过移位生成,而是通过纯粹合并生成。汉语动词被动化的基本结构可以表述为:……被VP……。长、短被字句具有不同的生成模式,短被字句是汉语被字句中的基本式,长式被字句中被字后面的名词是动词功能再造的结果,不能随意省略。 相似文献
9.
10.
《庐山远公话》中“蒙”字句、“被”字句都是典型的被动句,将二者从作用、用法等方面子以比较,找出共性和区别,进而给“蒙”字句正名,立为积极被动句,而将“被”字句称为消极被动句。 相似文献
11.
《水浒全传》(下称"水浒")①中的被动句式主要有:"被"字式、"吃"字式、"蒙"字式、"教(叫)"字式、"与"字式、"给"字式等.这些被动句式分属三种不同的类型:"被、吃、蒙"属于第一类,被动标记是由"遭受""蒙受"义的动词演变来的;"教(叫)"属于第二类,被动标记是由使役义动词演变来的;"与、给"属于第三类,被动标记是由给与义动词演变来的. 相似文献
12.
段朝霞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3(1):43-48
本文讨论的是含疑问代词的遍指句。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含有任指疑问代词的遍指句,二是特指性反问句中的遍指句。前一个重点,主要谈了遍指句的几种格式。在分析结构格式的过程中总结了各小类的自身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着重讨论了“都/也”在这一类遍指句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讨论了含“什么”、“哪/哪儿/哪儿”、“谁”的反问句形成遍指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零主语"被"字句简称"零被句",是近代汉语中一类较为特殊的句子.俞光中在《零主语被字句》(1989)一文中,将其定义为:"被"前没有被动受体,句子没有主语(不是省略)的两种被字句.这两种"被"字句分别是:R1(被一人抱住刘知远);R2(正在途中,被鲁智深要行便行,要歇便歇,那里敢扭他).俞氏还指出,R1"被"表动词被动,因此是被动句;R2"被"不表示动词被动,因此是被字句但不是被动句.换言之,"零被句"从语义角度可分为表被动关系的被动句和不表被动关系的"被"字句两种. 相似文献
15.
王小华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80-83
受事主语句和被动句的界限一直混淆不清。我们根据有无"被"字把主语是受事的句子分为受事主语句和"被"字句两类。在语义上,受事主语句表示一种状态。其主语具有定指性或周遍性和非施事性;其谓语主要是对主语的状态进行描写说明,这在句法上有一些形态标记;谓语和受事主语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指向关系。 相似文献
16.
周健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3):85-88
被字句中的被字实质上是一个表被动的功能词,标记句首具有受事题元角色的名词短语,它在句法结构中占据CP的指示语位置。句首的名词短语是移位生成的话题,被引导一个TP,被字后的名词短语占据TP的指示语位置,无论它以显性的形式还是以隐性的形式出现,都不会影响到被字的句法性质和位置。由于被引导的是TP,所以当动词后出现接应代词时,接应代词不受句内名词短语的约束,但可以受到句首名词短语的同指约束。当被字句中出现保留宾语时,句首的名词短语是一个基础生成的话题。保留宾语可以留在原位也可以受到语用因素的影响而移位到被和话题中间的位置,可视为另一个话题。把被视为一个功能助词之说,与被字的其他词性说相比,似乎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刘继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1)
“被”“把”同现句是现代汉语中很值得注意的一种语法现象。从“被”“把”在句中的位置、主语和“把”后成分的关系、主语和“被”后成分的生命度语义特征等方面,可以把它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从这种同现句和其他句式的转换度来看,可以发现诸多句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施受关系来看,它是一种很有特点的“被”字句;从历时视角观察,它是汉语的一种传统句式 相似文献
18.
语态分为两种,一种叫主动语态(ACTIVE VOICE)。一种叫被动语态(PASSIVE VOICE)。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的问题.虽然英语被动句出现的频率远不及主动句.但用英语写文章而不用被动句几乎是寸步难行,成段文章没有被动句更是不可想像。相对来说,汉语“被”字句的使用频率要大大低于英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因为汉语句子里一般没有主动被动的标志.主要靠意会。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英语和汉语被动句在构成及使用方面的异同和英汉翻译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被字句和被动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肖婷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6):74-76,82
近些年来,"被"字句表示被动这一说法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怀疑,本文从分析"被"后名词性成分的论旨角色入手,结合与其它语言被动结构的对比分析,发现从类型学的视角类看,"被"字句所表的各种语义都可以被纳入广义上的被动范畴。 相似文献
20.
司清华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5,(3)
本文根据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以中、外重大比赛的技术统计资料为依据,对篮板球快攻战术的发动与接应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和实践范例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建议,旨在探讨进一步提高我国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