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农联盟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这个“农民国度”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过程中不得不加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找到并确认“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这条中国革命新道路之前,“城市中心论”是全党的共识,毛泽东也曾受到“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中国革命发生了从城市到乡村的重心转移后,毛泽东辩证处理中国革命实践中工人运动与农民运动、城市与乡村的相互关系,中国革命新道路得以开辟;也正是在探索这条革命新道路上的实践,给予了毛泽东工农联盟思想植根的土壤。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关于"乡村中心 "的思想是 1930年 1月提出的.而在此前后周恩来也提出了"乡村中心 "思想,用词还更明确.从 1927年底到 1930年八九月间,周恩来从提出"农民割据 "是中国革命的"特殊方式 ",到提出"农民游击战争和土地革命是今日中国革命的主要特征 ",到明确提出"现在中心是在苏维埃区域,不仅党是 [有 ]政权的党,而且有红军、赤卫队,而且是要发展及于全国 ".同时他倡议成立"中共苏区中央局 ",统一领导红军和农村根据地的斗争,并主动提出自己愿意到中央局工作,从而完成了他从思想到实践、由"城市中心 "到"乡村中心 "的思想转变历程.而且他从党中央领导的角度开始党的工作中心转变,因此更具有全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这首词,反映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最危急的历史关头,毛泽东同志为了挽救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给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唯一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在农村聚集力量,用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的道路。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第一支工农红军。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红军登上井冈山,在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从此,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6,(11):104-110
城乡统筹是我国的重要发展战略,教育和文化都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鉴于教育与文化的紧密关系,文化城乡统筹是教育城乡统筹的应有内涵。文化城乡统筹是教育城乡统筹的保障、重要内容和目标,也是其重要助推力。目前乡村文化状况堪忧,乡村文化主体急剧流失,传统乡村文化逐渐消解,城市文化逐渐侵占乡村文化家园,乡村教育缺乏乡土气息。基于此,我们只有发挥教育对文化的统筹作用,通过破解乡村文化主体困局,理性选择教育城乡统筹的文化内容,才能实现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和共生,最终实现教育对城乡文化的统筹。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与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对中国农民阶级的认知转变密切相关。在这种认知转变中,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中间阶级”的农民阶级一跃成为了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得到正式确认,作用随之得以最大彰显。而毛泽东对农民阶级属性和地位的这种认定,不仅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也拉开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认识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大幕。时至今日,秋收起义前毛泽东对农民阶级的认知转变对新时代“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乡村建设工作的实践,提供了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秦立海 《学习之友》2009,(10):14-19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1927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为适应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需要,中共中央决定将驻地由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迁到北平,毛泽东形象地将此次搬家行动称为进京“赶考”。  相似文献   

7.
中原经济区建设应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引领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应坚持城市和乡村统筹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城市和乡村在户籍制度、公共品供给、就业市场、社会保障及金融服务等方面逐步实现一体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 ,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周恩来对这一理论作出了突出而又独特的贡献 :领导八一南昌起义 ,首探中国革命新道路 ;通过对革命经验与教训的总结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以及党的工作应“以乡村为中心”、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走向农村,是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体现出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道路"策略的英明。河源苏区的革命历程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的一部分,见证并推动了中国革命深入和转向的关键步伐。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游离于城市与乡村两大区域之外,成为双重"边缘人"的现象,越来越明显。新生代农民工扎根城市,成为市民,有利于破解城乡统筹发展的难题。然而,新生代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生活,实现身份的转变在目前面临着制度、社会和个人等一系列消极因素的困扰。各级政府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必要积极采取诸多措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完成从乡村到城市的真正过渡。  相似文献   

11.
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非常重视对农村的调查研究。为了解大革命失败后的国情,他身体力行,在农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在中国共产党内,他较早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任务,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一系列科学的思想。这些思想是在调查研究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党在这个时期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追溯这条道路的思想渊源,是党在三大前后开始把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用来指导中国进行土地革命,这也是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形成的时期。我们党就是通过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运动,在土地革命中从幼年逐步走向成熟的。  相似文献   

13.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上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此道路形成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进行了艰辛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寻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哲学依据--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和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从而奠定了这一道路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九月来信”是中共早期历史的一份重要文件,但长期对此的作用认识不足。文章披露了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前后毛泽东与朱德等的分歧及原因,论及红四军党的七大、八大对此处理的失当之处,说明了中央“九月来信”的产生经过、主要内容和落实过程,认为:1.来信成功解决了四军党内的团结问题,为朱毛红军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为毛泽东后来充分施展才华创造了必要条件;2.来信第一次用中央文件的方式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概括,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3.来信为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与纲领性、方向性的指导意见,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至今仍具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养。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农民教育观点,并将其付诸实践;重温毛泽东农民教育观,对于我们今天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已经开始对城市的管理和建设进行了思考。主要表现在:对城市战略决胜地位的历史思考;对如何正确处理城乡关系的辩证思考;对如何夺取与保护城市的战略思考;对如何接管建设城市的深入思考等几个方面。毛泽东对城市问题的思考对于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仍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之所以能成为正确路线的代表,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同他能广泛深入而经常地调查研究中国社会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农村的调查研究的重视,使他比别人更了解了中国的农村、农民,进而了解了中国社会。毛泽东农村调查研究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了依据.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农村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开始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历程,而且取得了重大成就,并对当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党的领导;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确立先进文化的指导地位;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与利益整合相结合,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走群众路线,以农民为本等。  相似文献   

19.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内容。而探寻到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艰难的求索,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冲破"城市中心论"的教条主义的束缚取得的,它对于中国革命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唐山市城镇化水平尽管居于河北省首位,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必须纠正认识上的偏差,找准城镇化的切入点;科学规划合理的城镇发展体系;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以此带动城镇化进程;改革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体制,逐步完善多元化的小城镇建设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