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是一多环节过程,“知”只是它的一个主观环节。但“知”(觉知)不是一个关系范畴,用关系机制说明不了“知”的义理,其本义乃是心理现象(观念)的自明或自肯定。因此,认识外部客观事物还需借助心理的意向性来完成。意向性是人通过感知与动作的协调过程而形成的,它有指向外物的特征。若深入理解,意向性实际也是一种整体觉知效应。  相似文献   

2.
心理的本质应该是“知”(觉知),因为“知”乃是一切心理意识现象的特征品质,且与其是性命悠关的:有“知”则有心理在,“知”一丧失则心理也消失了。但其他各种别的“心理本质”,如理性、自由、反映和意向性等实际都不够心理“本质”的资格,因为还存在着多种非理性、非自由、非反映性和非意向性的心理意识现象,故这些性质不是一切心理现象皆具备的。“知”(觉知)是最基本的心性,常被熟视无睹,但它却是最深奥的概念之一,因而也最适合表征心理的本质。对“知”的长期忘忽已经耽搁了对心理意识的本质把握和深入理解,并造成了许多不当的纷争。  相似文献   

3.
现在不同学派的许多论者都借用"第一人称视角"来作为承认主观心智现象的理由或根据,但不究其运用条件。分析表明,"第一人称视角"的本义是:能成为"我"的在者对本身的自知状态,它以有觉知能力为条件。由于觉知是主观心性,其所知内容也必为主观现象,故而有知在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觉知自身时只能主观地澄明自身而显现主观现象。因此,没有觉知能力的东西将不能有第一人称视角(来产生主观现象)。若赋予毫无觉知的物理系统以第一人称视角(而能有现象概念)则是僭越行为。  相似文献   

4.
现象学心理学是一种经验的心理学取向,它以现象学为理论基础,反对自然主义和二元论,坚持以生活世界为出发点,坚持心理现象的意向性本质。意向性就是指意识活动总是指向某个对象,它体现在心理的意向性、心理与外部世界的一致性以及意向性关联是一种意义关联三个方面。同时,意向性具有一定的心理学价值,应引起各流派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莫旻荧  陈宁 《高教论坛》2013,(6):36-37,41
英语教学与教师、学习者的意向性是密切相关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是一种以意向性为指向的心理表征过程。意向性从根本上说不仅构造了教学过程,而且还指向了教师教的心理表征与学习者学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6.
英语教学与教师、学习者的意向性是密切相关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是一种以意向性为指向的心理表征过程。意向性从根本上说不仅构造了教学过程,而且还指向了教师教的心理表征与学习者学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7.
莫旻荧 《广西教育》2014,(15):148-149
英语教学与教师、学习者的意向性是密切相关的,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是一种以意向性为指向的心理表征过程。意向性从根本上说不仅"构造"了教学过程。而且还"指向"了教师"教"的心理表征与学习者"学"的心理表征。  相似文献   

8.
教师与技术的关系是一个涉及广泛、需要层层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唐·伊德(Don Ihde)提出的“技术具身”概念,教师的技术具身至少应包含:教师对技术工具性之上手、教师对技术意向性之融合、教师对技术文化性之亲熟等三层意涵。但由于技术自身的两重性,导致了教师的技术具身也存在着种种隐忧,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式微、意向的规制和心理的盲从等。为超越上述隐忧,则需:重塑身体地位,倡行具身实践;秉持意向自觉,进行多向度省思;践行文化理解,保持适度“心理—文化”距离。  相似文献   

9.
佛教的"无情有性"是随着"佛性"概念而产生的重要思想。关于无情识之物是否有佛性的问题,在佛教中争议很大,争议的关节点在于怎样理解佛性这个概念。如果说佛性为根本觉性的话,无情自然不具有能动的觉性,因此没有觉知佛性,如果把佛性理解为真如理性,站在法性无二或一切唯识的角度,我与世界本是一体,则情与无情同具佛性。因此,无情是否有佛性问题关键在于如何界定佛性概念。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种有意向性的交互活动:成人和儿童参与其中(尽管并不总是有目的的和意识的),指向于儿童积极的生存和成长(being and becoming);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一种出于向善的,为学生好的动机,这种动机具有教育学意向.布伦坦诺最早将意向性概念用于区分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后来,胡塞尔使之成为重要的现象学概念.在现象学的视域中解读教育学意向,以探寻教育学意向在教师反思、学生发展和师生关系建构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时间意识的双重意向性决定了前反思自我觉知在现象学研究上的重要地位。在现象学心理学中,前反思自我觉知以诸多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概念形态存在。它在生活世界中具有奠基性,并作为意识的自身给予性构成了任何意识经验所具有的基本的自我感,帮助现象学摆脱意识研究的无穷倒退陷阱。伴随虚拟现实技术与认知神经科学的蓬勃发展,前反思自我觉知的上述特征在自然化现象学运动中得到重新检视与系统推进。橡胶手错觉实验揭示的拥有感可以被视为前反思自我觉知的核心构成,而自我参照系的脑电特征佐证了前反思自我觉知的奠基性。这将启发现象学家与神经科学家开展更多值得期待的联姻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审美感觉和审美意觉是文学艺术两种基本的审美方式,并运用巴甫洛夫关于两种信号系统的理论加以闸释.认为审美感觉是现实生活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而意觉是一种意向性的审美感觉.文学是意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审美反映;文学以外的一切艺术都以第一信号直接诉诸人们的审美感觉.  相似文献   

13.
卷首语     
<正>夫人既知仅仅教授正当行为之理论,不足以养成儿童之品行,然又确信有一种助力则无疑义,盖道德教训非具体而抽象者,若离真正生活而独特此注入学生之脑筋,必无甚价值可言,是以不得不利用他种有效之法而加意焉。所谓最重之原因惟何,曰教员之品格,从经验上而知学生之气质,由聪明豁达之教员默示感化,渐觉其向慕而变化者,则其效必较教员之口讲为真切。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机器人这种人工认知系统获得人类水平的智能,是目前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人类智能的运作机制和模式无疑是人工智能模拟的最好模型.情境觉知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框架和方法论.这就是关于情境觉知的通用模型、注意机制、情境觉知目标与心理模型的匹配要阐明的问题."事件-控制-行动-适应性"模型是情境觉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更突出了适应性表征特征.基于情境觉知理论开发的各种应用软件不仅是技术手段,更是方法论,体现在人工认知系统设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姬慧 《华章》2010,(16)
在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过程中,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着个体整体素质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过程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心理素质发展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高校辅导员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就需要不断的心理成长,在这种心理成长过程中,自我觉知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包括对自我需要与动机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对情绪情感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对辅导员角色的自我觉知能力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自我觉知能力的培养,高校辅导员可以更好的实施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6.
例1使代数式子二昼与一牛 任之)+专的值一互为才目反数的未知数的值是解:由相反数概念知锄x一3 4 x .1一,。_-—下了州一一厂,用牛4寻:X-—匕 j住例2如果守与丽兰i互为倒数,则解:由倒数概念知“+1 2=3a一1解得:。一粤 a二哨鉴赢黔黑黝 例3式,则沉 解:若ZXZm一y砚+2与合xy3一的和是单项根据题意,只有同类项的和才能是单项式,故由同类项概念知:Zm一5一1,。+2一3、一2.分别解得:、一3,,一2,…m”一32一9.酬!醋彝嘿愕脚 例4求关于xm的最小值.~~一,、‘mxZ一1日飞1王乡少贝丁弋花尸一一一一一下二戈,丫万~廿 -一-一又”之—j少X一卜1 解:由整…  相似文献   

17.
虽然,概念图式起到了组织经验的作用,但是,这个图式本身并不是以经验为内容的,正如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经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概念图式就是我们的说话方式,而意向性则是说话者的心理状态特性。语言逻辑视域中概念图式的意向性维度,能使人们的概念认知发生人本主义变化,从而使人的认知、表达和交流,更加契合心灵和生活形式本身。  相似文献   

18.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②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③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④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注释】①失:过失。②则:犹“之”:③心:心理。④救:补救、弥补。【练习】一、给原文加上  相似文献   

19.
现象学的意向性理论宣布一切意识行为都指向某种对象,即意识在本质上是关于某事物或其他事物的意识。意向性作为空虚意向和充实意向的总称,正是缺席与在场的对象相关项。而德育的缺席与在场,实质上就是其知性范畴与直观形式的意指。要朝向德育事实本身,促进德育在缺席与在场中实现转向,必须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从学习者生活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觉到的都是单个的个体,然而语言中真正具有解释意义的是那些表达共相的词语,但我们既能够认识共相也能够认识殊相。这个事实揭示了我们语言所具有的意向性,这种意向性使得我们能够超越共相而指向个体,超越语言而抵达世界。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我们意识的意向性,正是意向性在我们这个一切皆流的世界中将世界个体化,进而通过语言将世界转化成一个相对静止的、具有固定意义的世界。对于这个过程而言,我们自身既是这个过程的发起者,也是这个过程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