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玉坤 《现代语文》2007,6(7):81-83
一、引语 语码指的是人们用于交际的任何符号系统,可以是一种语言,语体,或是语类.语码转换指"发话者在同一话段或语篇中同时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的现象".Mayer~Scotton(1993)认为,凡是含有语码转换的话语或语篇,其中一种语码属于既出语,另外一种或几种属于嵌入语.语码转换可以发生在句子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句子内部,也就是主语的句内嵌入另外一种语码的单词,也称为语码混合.在本文中语码转换界定为基础语为汉语的语篇中嵌入英语句子、短语、单词或者缩略语.  相似文献   

2.
从人际交往看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段会话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体时,就涉及语码转换。语码转换是为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使用的交际策略。而大学校园又是语码转换频繁和集中的场所,文章基于对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的观察,从人际交往的角度分析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从词汇角度来研究语码转换是对语码转换研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在框架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研究并得出:两个词看似表达同一事物,但基于不同的框架,其所作的推断也不一样;同一个词,置于不同的背景框架,每个背景框架下的内涵语义也不同;因为词所激活的框架不一样,词义的不同在于框架中所包含的特定信息量的多少,而不是侧面概念的内在结构。  相似文献   

4.
关于语码转换的研究一般多从交际者的主观因素和交际情景的客观因素这两方面入手,往往忽略了语码自身的价值对语码转换的影响.从语码的语义、关系、情感、风格价值四个角度对比分析了汉英两种语码的价值量及其对语码转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卢静 《海外英语》2012,(5):92+94
语码转换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对两种以上语言进行选择性的过程,它是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而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语言顺应论的提出为这一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该文试图从顺应论的角度出发,从社会规约,言语现实,心理动机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语码转换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得出:语码转换虽然不能直接解决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对二语习得还是具有一定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鉴网络语言和语码转换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网络聊天自身的特点,从顺应论的角度对网络语言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分析。并辅以大量例证。经分析发现网络语言中语码转化的使用是对语言事实、社会文化习俗和心理动机的顺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问及日常观察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的语码转换语料及数据;并对语料及数据进行调查分析,逐个分析校园语码转换的使用动机;最后,把常见的校园语码转换动机归纳总结得出:大学生使用语码转换的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如融洽气氛、拉近距离,获得方言归属感,达到省力原则、经济原则,重点强调或保密;同时,兼顾外在动机,如,环境需要,角色变化。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具活力,朝气的一个群体,由于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接受不同文化,使得大学校园文化多样,语言多样,从而语码转换普遍发生。语码转换是大学生交际策略之一,也是有效促进或疏远人际关系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收集大学日常谈话真实语料,从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心理动机以及语言顺应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语码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语码转换”,是指人们在一次性对话或交谈中同时使用了两种或更多 的语言变体。校园,是“话码转换”的自然场所。从校园交际看“语码转换”的原因,大致有四种,即“话语转换”本身所具备的言语交际特殊功能,环境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和心理的需要,这些原因的揭示,对认识和研究“语码转换”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指出语码转换中现存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术语,并简单介绍国内外在这个领域既得的研究成果,最后本文的案例分析分成两部分:课堂语码转换和校园交际语码转换,着重对校园英汉双语语码转换的一系列案例进行了试行性分析,试图在这个前人很少研究调查的领域取得进一步成果。  相似文献   

11.
BBS(Yat-sen Channel BBS)使用者在会话当中经常使用语码转换,尤其是在中英文之间切换,以达到特定的交流目的。这里基于原用语框架(Matrix Language Frame)通过观察和分析BBS会话中汉英双语现象,从结构语言学的角度讨论语码转换和语法规限的关系,并提出X ing转换结构。  相似文献   

12.
重动句动词具有如下语法特征:V1不能带指示时间信息的语法标记,是非限定动词,V2能带指示时间信息的语法标记,是限定动词,句子的语义重心应该是VP2。  相似文献   

13.
以社会语言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结合汉英双语者语码转换使用情况,量化地从策略性、应用性、习惯性和心因性四个角度考察交际主体的主观因素及对语境的主观认知所引发的语码转换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4.
耿文婕 《海外英语》2012,(4):229-232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s the phenomenon of code-switching in college EFL learner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theory of adaptation.Through the audio-taped observation,it identifies four major categories of code-switching and discusses the salient levels of certain cases.  相似文献   

15.
16.
英汉民族思维差异与翻译中语句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与思维密切相关。汉英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导致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翻译过程中 ,有时要按照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对语句的结构进行调整 ,使译文地道、自然 ,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社团的性质、结构特征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体育社团在学校体育工作上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通过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性质、结构特征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学生体育社团的正确认识,为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体育社团的管理,发挥学生体育社团的主体功能,促进高校学生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比喻修辞手法在《大学英语·精读》中的运用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作者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它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更鲜明、更感人。了解和正确理解比喻语言是阅读的重要技能 ,它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也有助于读者体会到文章的“感染力”、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神奇功能” ,从而更好地欣赏作品。常见的比喻方式有 :明喻、暗喻、拟人、换喻和讽喻等几种形式 ,本文拟对《大学英语·精读》中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19.
Considering the increasingly ubiquitous and frequent use of Facebook among college students, this study sought to explicate and unravel the salient determinants of Facebook use. Specifically, the main goal was to ascertai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ège d'enseignement général et professionnel (CEGEP) students’ Facebook use, for which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was propo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nstructs affecting this process. Using a recently proposed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Dhammic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DTAM) for Facebook use, proposed by Teo and Jarupunphol [2015. Dhammic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DTAM): Extending the TAM using a condition of attachment in Buddhism. Journal of Educational Computing Research, 52(1), 136–151. doi:10.1177/0735633114568859], we present results of the study using 233 completed survey data from a sample of CEGEP students in Montreal, Quebec. The DTAM was originally tested using a sample of Thai university students; this leads to a natural question as to whether this extended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model holds in a Western sample. The finding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support the validity of the DTAM for explicating Facebook use, and add empirical evidence to the DTAM, according to which the condition of attachment exerts influence on Facebook us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future extensions of the study.  相似文献   

20.
文章对比了留学生真实口语和本族语者口语中汉语介词的使用状况,发现除“把”以外留学生口语中使用的高频介词与本族语者比较一致,但介词种类总数不及本族语者丰富。另外,留学生口语中介词的后接成分以单纯成分为主。文章以言语生成理论中的“利己性”假说为基础,具体分析了频率、组块效应以及编码复杂度对留学生口语中介词使用特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