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体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法人治理的依据和基础按照高等教育法第三十条“高等学校自批准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人代表”之规定 ,民办高校依法被批准 ,就有法人资格 ,校长也成了它的法人代表。这是构建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法律依据。民办高校的资产构成 ,有的来自多个企业的投入 ,有的是个人金融资产的投入 ,有的是社会和个人捐赠 ,有的是国有资产的转制 ,等等 ,构成了独资、多种资产投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投入等多元化的投入主体。当办学资金来自企业经营资本时 ,民办高校与投资者一般都未形成责任分立的法律关系 ,所办高校…  相似文献   

3.
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包括作为决策结构的董事会、以校长为首的行政机构和监督机构这三大组成部分。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需要继续完善。董事会的组成结构应该坚持多元化,降低家族化的程度。董事会要理顺和校长的关系并向校长充分授权,使校长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事务上具有独立的自主权。监督机构需要解决好向谁负责、监督内容、人员组成和监督职责问题。同时,学生、教师、校友等利益群体都应该具有参与学校治理的相应途径。  相似文献   

4.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黄洪兰 《高校教育管理》2021,15(1):69-76,86
随着《慈善法》《民办教育促进法》《民法总则》的颁布与修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法人性质和法人地位逐步得到明确.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不但可以定位为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法人,实施法人治理,而且可在一定条件下取得捐助法人资格.在实践中,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出现了登记管理的程序性规范与《民法总则》法人属性相冲突、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捐助法人内容不全面以及学校法人与举办者法律人格相混淆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在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法人制度改革基础上,加快法律法规修订,保持法律法规内容的协调统一;推进捐助法人立法,构建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捐助法人制度;规范法人章程的"立法"程序,规制举办者管理权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障学校法人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民办高校法人分类问题是民办高校法制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我国现行民办学校法人分类制度陷入立法上的困境:即一方面其难以涵摄民办高校这种新型社会组织,另一方面"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个独创性称谓也存在制度上的缺陷。解决该问题的出路是将我国民办高校区分为营利性法人和非营利性法人,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产权理论,对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进行了分析。法人财产权是独立的、完整的财产权利。民办高校的法人财产权具有法人财产权的一般属性,但受教育公益性原则的制约,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民办高校法人财产权建立后,民办高校就成为与其举办者相独立的一个产权主体,举办者的权益通过享有出资者所有权而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论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基本内涵,分析了民办高校实施法人治理结构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研究了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特点,就如何构建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的公益性与营利性、董事会与校长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主要源于其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缺陷。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办学发展水平。文章在探讨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机构含义的基础上,以江苏民办高校为范本,指出其法人治理结构上存在的产权不明、决策分工模糊、监督空缺等不足,进而提出健全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对策,重点对当前民办高校如何落实产权和构建有效监督机构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民办高校的健康有序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民办高校是公办高校的重要补充,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现行法对其主体性质的规定却是模糊不清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概念也存在问题,难以解决民办高校的主体性质问题。结合目前三种主要的法人分类模式,本文认为《民法通则》的分类模式应被弃用,以是否营利为分类标准也不妥当,而社团、财团二分法更为可取。从长远看,对于民办高校,定性宜活不宜死,实行分类管理才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民办高校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要求,是建立现代学校、进行规范管理的基础。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无论在制度设计还是在运行上都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办高校由于产权制度不完善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发展。文章从民办高校法人产权制度的内涵入手,围绕"产权关系明晰化、产权结构多元化、产权主体人格化、产权属性商品化"等几个方面探讨我国民办高校法人产权制度的构建,着重突出了加强我国民办高校法人产权制度的法制化建设的途径及其核心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校制度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知识社会初见端倪为起点的新的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一种学校制度。它不仅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方面的规则,而且包括为了指导和约束学校的行为和与学校有关的组织、机构、人员等行为而制定的教育法律、规章等成文的规则体系,以及学校、学校所在的社区中的组织、人员认可了的与学校有关的习惯、道德标准、风俗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现代学校制度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正式提上议事日程、知识社会初见端倪为起点的新的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一种学校制度。它不仅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方面的规则,而且包括为了指导和约束学校的行为和与学校有关的组织、机构、人员等行为而制定的教育法律、规章等成文的规则体系,以及学校、学校所在的社区中的组织、人员认可了的与学校有关的习惯、道德标准、风俗等未成文的规则体系。学校制度发展到今天,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公立学校和民办学校。公立学校中出现了许多新的办学形式。如国有民营学校确立了学校国有、校长…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法人理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立法,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与义务,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新颁布的《高等教育法》又进一步确立了高等学校的法人地位。新的办学体制必然对高校法人理财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开展对高校理财特征的研究,是一项确立新的理财观念,建立法人理财模式的前瞻性工作。  一、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必然选择:社会化观  社会化是指为实现“少投资、高效率”的办学目标,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为高等…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多数民办高校均采用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对比董事会指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以及校(院)长主持下的校务会议集体决策和分工负责制,此类制度的选用更注重决策的正确性及集权性。可以针对我国民办高校营利性与非营利性的双向发展,立足现有法人治理结构框架,结合域外私立大学法人治理结构的特点,塑造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方向的法人治理结构。民办高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使得校长集行政、教学、学术于一身,针对校长集权的特点,应成立监事会、教授会等机构,形成权力监督机制与专门治学机构。这样一方面可以保障高校各项工作在董事会领导下合法开展,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教授治学,并保证高校的教育教学与学术自由。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民办高校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在创办人、决策层、管理者和其他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建立起来的有关民办高校管理与权利资源配置的科学组织结构,及由此形成的有关责权划分、制约关系等一整套制度。公益性是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的逻辑起点,产业属性是民办高校运转的物质支撑,行政属性使得民办高校的运行更加规范。目前,中国的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存在着相关法律法规缺失、董事会决策质量不高、举办者与校长沟通不畅、监督缺位及弱化等问题。完善民办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应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董事会结构、建立和完善监督机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再论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走过了5年发展历程的日本国立大学法人制度进行了反思.国立大学法人制度被认为是以独立行政法人制度为原型,根据大学特点进行修正而成的.但政府正在通过资源分配和评价加强对国立大学法人的控制.目前的国立大学法人制度依然存在诸多缺陷,亟待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以往关于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的研究中,以美国私立大学为典型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是一种普遍的倾向.事实上,中国民办高校经营的实践与美国传统私立大学的背景存在重要的区别,因而在借鉴时应当追溯相关比较对象与相应模型的理论源头,方可得出可供借鉴的正确前提.就其根本,法人治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实有二端,一是机构的本来性质,二是机构所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及处理各方关系的基本理论.依此脉络进行比较,可以得出新的比较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