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报纸上的消息写得一般化,这是个老问题了。近些年来,在新闻改革的实践中,消息明显比过去短了,新了,以现场短新闻为标志,为消息的创新开辟了新的途径。但是,应当看到,报纸上质量上乘的消息仍然较少,而一般化的消息较多,长风亦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些记者、通讯员不大重视写消息,认为是雕虫小技,没啥写头,没有分量,而喜欢写通讯等大块头的东西。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近些年有的新闻单位在评职称、评先进时,比较看重大块头,长通讯,谁的长篇报道多,就意味着干得出色,就有竞争力。因而形成了好消息少,千文一面  相似文献   

2.
写消息是一个记者的基本功,也是“看家本领”。初入道者,往往不把写消息放在眼里,不就几百字吗?立马挥就。管它事实是否新鲜、典型,材料是否丰满、厚实,细节是否生动、传神。若把稿件拿到桌面上仔细推敲,就发现,那消息写的象干干巴巴的剩馍馍,无滋无味的白开水,弱不禁风的绿豆芽。因此,有些记者时间干长了,反觉得消息越写越难,越写越不会写。对于写消息,笔者认为要在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胸装全局,选择典型新闻事实一篇优秀的消息除了具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和审美价值外,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宣传价值。在决定一条新闻价值的诸多…  相似文献   

3.
在倡导采写短新闻的今天,能不能和要不要适当运用新闻背景材料?主张“能”和“要”的人认为“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持相反看法的人认为,三五百字的短新闻,容量有限,只有把新闻主体事实写清楚就行,就不必面面俱到。其实,短新闻与背景材料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不用背景材料,而在于如何恰当地使用背景材料。有一条在全国电视短新闻评选获奖的新闻,题为《黄河奔流千里达到天津》,最后写了这样一段资料:“由于路远,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水到津后每立方约花一元多,市民用水每立方才收八分八厘。”这一背景资料是…  相似文献   

4.
刘勇 《新闻界》2000,(2):53-53
提倡写短消息 ,已不是一个新问题。从40年代开始 ,中央宣传部门就不止一次的要求把消息写得短些 ,再短些。消息写得长 ,这是不少新闻媒体久治不愈的顽症 ,喊一会儿 ,短一阵儿 ,然后还是习以为“长” ,该长则长 ,该短也长 ,想长便长了。现在 ,一两千字的消息已屡见不鲜 ,由一版转至二版的消息也已司空见惯。这种“长风”不仅中央大报有 ,地方小报也有 ,较为严重的当属不大不小的产业报了。短消息是读者的期盼 ,是时代的呼唤。消息只有写得短 ,才能写得快 ,只有快 ,才能保持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鲜感 ;也只有短下来 ,才能使报纸版面活起来 ,令读…  相似文献   

5.
新闻短的问题.新闻老前辈陆定一、李普、穆青曾大声疾呼新闻要短,特别是消息要短。可是,现在的新闻仍是越写越长了。新闻文章化,消息文章化。翻开机关报,长文比比皆是,特别是党报头条消息,一个很好的消息成了一篇长篇报告,一版只能登两三篇稿子,版面就都被占完了。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写得那么长,谁有时间看呢?谁又有时间读得下去呢?报纸校对最苦,得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其他人甚少关注,就是领导干部也无暇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去读。  相似文献   

6.
第一篇新闻稿的发表告诉我:初学写作,要在短上狠下功夫。那是一九八四年十月的「天,领导把新闻报道的任务交给了我。当时想,新闻有啥难写?连续二十天,我一下子采写了十多篇,却篇篇都没能变铅字。在我灰心之时,《河南计划生育报》登了我的第一篇新闻,是写民兵宣传计划生育的。拿出样报一看,原来我写的千余字的稿子在报上变成一百八十九个字的简讯,经过仔细对照,揣摩,才发现只有登出来的一百八十九个字有新闻价值。我想新闻就是要短,只有短,才能使你用最精炼的语言。在短上下功夫@张英俊  相似文献   

7.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写短稿难;写短而好的稿子更难;写得又快又短又好,那就难上加难了。笔者常常为此而苦恼,总想写短而精的文章,但总是写得又长又平淡。特别是刚当企业报记者那阵子,一篇消息动辄洋洋千言,经编辑改来改去,才勉强见诸报端。一度时期,我  相似文献   

8.
《新华日报》在今年第一季度发起短新闻竞赛活动,从奖励写短新闻入手,大力改革新闻报道,这是值得称道的。早在三十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就要求我们“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列宁把新闻称作“电报文体”、“电讯体裁”,并且毫不掩饰地说:“写长了我根本不看,一定不看。”胡乔木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曾建议。报纸上的新闻要有五分之四是五百字左右的。《新华日报》举  相似文献   

9.
论点辑录     
“现场短新闻”界说怎样才能给现场短新闻一个科学性的定义,它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还是一种新兴的报道方式?这是近年来研究者一直争论的话题。笔者认为,现场短新闻应被看作是一种新兴的新闻文体。因为其一,经过这几年的写作实践,现场短新闻已具备自己相对稳定自足的文体形态。在体制上,只有千字左右;在内容上,以再现现场为指归。这就决定了它与消急及新闻故事的分野;同时又没有新闻通讯、新闻特写在体制和结构形式上的放纵与自由。其二,它有自己的文体书写要求和表达方式。比如说写现场,消息、通讯、特写、新闻故事更多的是作…  相似文献   

10.
中外作家都在“短”字上做过文章。普希金说:准确和简短是散文最重要的要求。鲁迅说: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对文学作品尚且如此要求,何况被称为“轻骑兵”的新闻报道! 但是,我们从报纸上见到的长新闻,仍旧很多,短小的,一两百字的新闻,几乎是鲜见的。这样,篇幅拥挤、版面呆板、报道面狭窄等等问题,就都相继出现了。可见,“长风”实不可长! 新闻怎样才写得短呢? 找出长的原因,改掉它,就短了。长的原因是复杂的,有认识问题,有观点问题,也有表现方法问题。最近读了报上的一些新闻,觉得从表现方法上看,造成冗长的原因有三:  相似文献   

11.
在从事新闻工作不久的年轻同志中,有这么一个观点,认为写消息份量轻,没味道,不如写通讯篇幅长,气势大,影响也大。笔者以为,大凡吃新闻这碗饭的,恐伯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产生些社会影响,这本在情理之中,不足为怪。但是倘以为唯有写通讯才是“正宗”,而视消息为“末流”,少写甚至不写消息,那就不对了,起码说,这是对消息缺乏深刻了解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2.
年初采访“停试”后的中国核试验基地,稿子没来得及写就参加解放军报社第30次记者全会。会上,社领导和记者部又要求攻一攻短新闻写作。我想,“落实会议精神”,不妨就从这组未完成的札记开始。这样一动笔,真还新感受不断。1、再短也能写成篇本报规定消息(新闻)不超过800字。过去总觉得牢不够用。这次想写短新闻,觉得800字还长。那写多少字?遂打开笔记本电脑。往屏幕上一数,25个字X22行=550字。为了方便,就照着这一张“纸”写吧。第一篇写下来,觉得没丢掉啥。写到第3篇时,又长了。但因为是自己定了短字数的还是决心压下来。这…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时期,报上的长新闻又多起来了,有的长到三、五千字,千字开外的新闻很普遍.这种现象是应该注意的.一九五七年十二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一版上,以"年终报喜讯,计划早完成"为标题,仅仅用了一千八百八十二个字,发表了四则新闻消息.这些新闻文字简洁、短小,内容却很丰富.这种新闻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可是像上面所举这样好的新闻还是少数.长而无味的新闻在报纸上则屡见不稀,特别是会议报道,写得长的更多.去年11月  相似文献   

14.
一个时期以来,记者似乎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一说组织典型报道,采写重点稿件,就非要数千字以至上万言的所谓长篇通讯、深度报道等,有的宁愿把消息拉成通讯特写,却不愿把通讯、特写精写成真正有新闻价值的消息。总认为写消息这几百字的“豆腐块”不解渴,没有力量,分量太轻,既反映不了重大主题,也写不出气势和深度。笔者从采写的几篇获省一、二等奖好消息中体会到,有时舍弃“全”而“重”的通讯,选择“偏”而“轻”的消息,更能让主题凸现,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上的新闻体裁理应消息唱主角。然而就目前来说,新闻界显然对消息的现状不甚满意。一是一般化的消息多,生动可读的消息少;二是长的消息多,短的消息少;三是通讯多,消息少。于是许多新闻单位采取措施,提倡写消息、写短消息,实际上是在呼唤消息主体地位的回归。由此可见,写好消息、写短消息并非轻而易举,否则就用不着大力提倡了。消息主要在于叙  相似文献   

16.
短小精炼,简洁明快,是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对一切新闻体裁的起码要求。美联社专门把“简短”作为编辑守则中的一条规定:“学不会把文字写得简洁有力的人,不必想为美联社写作。”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朱穆之则形象地比喻说:“我们可以把写新闻比做打电报,把写通讯比做写信。”打电报,就要字斟句酌,力争以最快的速度、最简洁的文字传递新闻信息。 然而,现在有些新闻报道,当短不短,拖泥带水,五六百字能说清楚的,偏偏要拉扯到千把字甚至更长些,既浪费报纸宝贵的版面,又浪费读者更加宝贵的时间。 有一种看法比较流行,认为“稿件短了说  相似文献   

17.
提倡短而好     
文章爱看短的,怕看长的,这是一般读者的呼声.提倡把新闻写短,是出于对读者的尊重.新闻是“忙书”,不是在花园里读的,不是在书斋里读的,不是有钱的老妇人躺在樱花树的阴影里,由陪伴女郎读给她听.新闻的读者是工人、市民、农民、干部、学生.他们读新闻是抓空儿.他们在码头上,在候车室里,在田间地头、在集体宿舍,在小饭馆里,一边读着一边拿起一个烧饼送进嘴里,同时思索着生活.新闻是现代生活方式、生活节奏的反映.是烧饼或面包,是快餐.因此,必须快捷,必须简短.适应读者的需要,许多新闻单位作出了硬性规定,消息一般不超过六百字,提倡多写三五百字的短新闻,最长不能超过一千字.通讯、特写一般应在千字左右.最长不能超过两千字;编发两千字以上的通讯、特写须经社领导批准,同时采取诸多措施,改变“以长短论轻重”、“重大主题必长”、“不长,显不出  相似文献   

18.
消息、评论、通讯等新闻作品,一再强调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唯有新闻论文老是短不了。发表在各新闻理论刊物上的或是评为优秀论文的,很少有两千字以下的,千字左右的“豆腐块”更不配称论文。论文果真姓“长”吗?否。1953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的题为《关于 DNA 分子双螺旋模型》的论文,被公认为生命科学史上的“时代之作”,作者华特森和克里克因此  相似文献   

19.
文从短作     
我是一名邮电职工,也是一名业余通讯员。从去年12月底至今年2月中旬,我平均3天有一篇新闻稿被采用。朋友问我有什么“秘诀”。“秘诀’谈不上,倒是有些体会。我认为初搞通讯报道工作的同志,不能好高骛远,应力求文从短做起。就拿我被报刊电台采用的20多篇稿件来说,字数最多的才180多字,最短的仅70多字。许多通讯员往往看不起写短新闻,常常一挥笔就洋洋洒洒好几百字甚至上千字。编辑一看,不是  相似文献   

20.
长风难刹     
读者讨厌长文章, 作者偏爱文章长。你说应该短一些, 他说你是下懂行。一则消息几十句, 小眉小眼瞧不上; 一篇特写千把字, 登在报上打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