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榜样教育一直在软弱无力的状态下徘徊。本文从榜样崇高、榜样宣传以及榜样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传统榜样教育过程中对人性的偏见和误解,导致了种种扭曲与践踏人性的事情。因此.我们要理性自主地对待榜样教育,展现榜样教育的人性情怀,而且我们也要寻求榜样教育人性化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得榜样教育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2.
榜样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我国榜样教育却一直在软弱无力的状态下徘徊。我国传统的榜样教育因对人性的偏见和误解,导致了种种扭曲与践踏人性的事情。因此,我们要理性自主地对待榜样教育,展现榜样教育的人性情怀,还要寻求榜样教育人性化的制度保障,才能使得榜样教育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
面对榜样塑造的审美异化,从榜样塑造的溯源出发,剖析真实性、时代性和个性化的榜样主体形象,关注生活、时代和多元,回归现实、现代和统一,校正榜样塑造的审美误区,落实榜样塑造的审美关照,彰显榜样教育审美回归的逻辑起点、内在要求和理性诉求。  相似文献   

4.
榜样教育法历来是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模式。当前,高校榜样教育效应弱化突出表现在榜样的边缘化与现实缺位、偶像消解榜样、大学校园榜样精神迷失三个方面。其原因在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大学生精神世界的迷失、榜样教育方法失当四个方面。建议高校榜样教育重构在榜样的选择与树立、宣传、合理运用三个方面下工夫,从而为榜样教育赋予新的内涵,在反思的基础上创新高校榜样教育,不断增强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广西教育》2011,(11):26-26
李乔生在《教书育人》上撰文提出,“榜样的力量”并非如人们惯常所说的“是无穷的”。该如何进行榜样教育,树立什么样的道德榜样以及倡导何种价值观念来引导与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7.
反思教育回归生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它基于生命,又促进生命的发展和完善.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因其漠视生命,却让原本飞扬的生命个体既不快乐,也不健全.本文揭示了课堂教学对完整生命的遮蔽和对自由生命的压抑,并提出教育向生命回归之方向.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要回归人文的本义,让作者回归人性本真,让师生回归人性本真。语文教师要认清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明确语文教育的目标,把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趣的培养放在核心地位,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灵魂,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9.
说起魔术,刘谦是一个回避不了的人,他以匪夷所思的魔术表演征服了无数的观众,也改变了大众对魔术的认识。其实,刘谦的魔术表演和数学教学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反思“榜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榜样教育"中走过的人,从自己同代人的成长来看,绝大部分人的道德品性发展所受的真正影响是来源于他们的现实生活而不是英雄名人的事迹或豪言壮语。世纪之初的青少年儿童所受的"榜样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对初中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教材中的"榜样人物"作了一个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1.
榜样教育一直是我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传统的榜样教育在当代青少年思想多元化现状下存在一些问题,如榜样选取的单一性、榜样塑造的完美化、榜样教育的阶段性、榜样教育的形式化。为了提高青少年榜样教育的效果,我们必须注重榜样选取的灵活性、榜样宣传的多样化、榜样教育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深刻认识,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中国梦蕴含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和理想追求,它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榜样教育的价值主体、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规定和要求。榜样教育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历来为我们所重视,但现阶段榜样教育出现了理性化、标准双重化、功利化、工具化等倾向,导致榜样教育有效性降低。因此,在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今天,以中国梦为导向,对当下青少年榜样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构建,有益于提升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树立榜样是道德教育常用的一个手段,要想发挥榜样教育的作用,首先要弄清楚榜样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人为设立的榜样因为在诸多方面有悖于榜样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其作用往往是有限的。生活中诸多“坏榜样”的消极影响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正>幸福一直是哲学领域中有关人生探索的永恒命题。从人类智慧启蒙以来,就有许多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幸福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但是对于幸福,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康德说:  相似文献   

15.
重视小学语文学科中的人文教育.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它符合人性本位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教育回归人性,指教育要基于与利用人性之真,达成人性之善,促成人完满的生命体验,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教育理论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是在全面把握人性与教育的相互意义及其现实表现的基础上,给予教育根本性、基础性、总体性的理论指导与价值引领,让教育更加尊重人性、更好地利用人性、更合乎人性,让人性在教育的作用下尽可能地向某种理想状态发展。教育活动回归人性的基本方式,则是要踏上回归真实、走向至善、追寻智慧之路,尊重人的本性,贴近人性的真实存在——现实生活,以美善的方式实现对人性的改善与提升,让教育主体全面占有自身的智慧本质,成为理性智慧、价值智慧和实践智慧的统一体,达成完整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是缺乏人性关怀教育,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过分强调工具性、群体性,忽视人的精神性和个性,导致培养出一批只识德性、没有个性的人.文章在回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人性缺失的同时,为未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的宏观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8.
论偶像-榜样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偶像-榜样教育旨在加强对偶像功能的认知疏导,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化偶像为榜样。传统的榜样教育多将偶像与榜样对立起来,忽略了偶像的榜样功能,偶像-榜样教育力图使学生学会批判性的接受偶像,为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提供更多的资源;传统的榜样教育将榜样教育等同于道德教育,这势必导致榜样教育的单一化,偶像-榜样教育强调榜样选择与认同的多元化,增强偶像-榜样的真实性和亲和力;传统的榜样教育往往将榜样树立成“高大全”式的人物,拉大了榜样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偶像-榜样教育力图缩小个人与偶像之间的心理距离,以平常心接受偶像。最后,偶像-榜样教育不是要取代榜样教育,而是要拓展榜样教育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9.
闫力 《甘肃教育》2014,(8):30-30
正英国学者菲尔丁曾说过一句名言:"典范比教育更快,更能强烈地铭刻在人们心里。"在现实生活中,如果要预测一个孩子的未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孩子喜欢谁。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塑造一个孩子的未来,要在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崇拜他人的意志、性格和才华,使孩子具有类似的品质。一、引导学生发现榜样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只有伟人、名人才能成为  相似文献   

20.
哲学思维是有人性的。人性、不仅是伯独立标格,也是思维主体的必备品质。新世纪开辟了人类实践的新境遇,也对哲学思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哲学思维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探求事实真情和礼性名教、而是在拓展思维视域、提升思维境界、捕捉思维意蕴的基础上,将理想的人性理念圆融进行哲学思维的原则规范,范导实践,促使人自我更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