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积累的均衡性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力资本增长来源于知识、技能在劳动力个体上的累积。知识、技能在经济系统内的不同分配状态是人力资本选择均衡性增长或非均衡性增长的结果。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分配不均将直接导致人力资本存量的下降。在目前的中国,接受教育是人力资本增长的最主要手段。在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相同条件下,将受教育机会更多地分配给拥有更低人力资本的普通劳动力,是人力资本增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企业收益既是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本合作的成果也是争夺的对象。针对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分配企业收益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按照各自对企业的贡献量大小作为分配依据,然后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分配过程中,量化指标,确定权重,最后通过实际例子阐明应用该模型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济增长的分配理论为基础,推导出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测算公式,并建立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模型。对中国的测算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增长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平均贡献率达到22%。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递减趋势,分析了出现这种递减趋势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本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衍军  柳成洋  马艳萍 《科技与管理》2004,6(6):123-125,128
FDI被认为是推动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是FDI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是什么至今仍不清楚。针对以上的,将人力资本、国际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纳入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直接投资与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着互动机制,人力资本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互补性推动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从而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力资本及其分布同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Park(2006)的方法和中国1952-2009年的数据,对人力资本及其分布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追赶效应的前提下,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和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均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促进作用,而且,中国还处在库兹涅茨曲线的左边,即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分布的不平衡程度也不断提高。因此,中国发展全民教育是合理的,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还能改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6.
1988年,罗伯特·卢卡斯在美国《货币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论经济发展的机制》一文,建立了一个人力资本增长模型。他指出,人力资本分为一般人力资本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其中,一般人力资本以学校教育为主要获得途径,专业化人力资本则主要通过实践中学习而获得。对经济增长起直接作用的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但是,专业化人力资本形成的规模和速度直接取决于社会一般人力资本已达到的水平。在现有人力资本总体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利用“干中学”积累人力资本,其效果是不理想的。高水平的一般人力资本是适应时代要求的专业化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7.
内生性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巍  周龙 《中国软科学》2007,(4):68-74,83
传统的认识是我国高速经济增长主要由固定资本投资拉动。本文针对这一观点做出深入考证,利用最近9年各省经济发展的数据,使用比前人更加严格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与传统认识大相径庭,虽然简单的回归分析发现固定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确有重大影响,但是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人力资本才是根本因素,初始人力资本存量较高的地区吸引流向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通过这种间接作用,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在考虑了人力资本这一作用后,固定资本投资的作用不再明显。这一发现证明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增长的质量已有很大提高,在走向内生性经济增长的模式,即以人力资本为根本动力的增长,固定资本投资具有内生性。  相似文献   

8.
人力资本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人力资本不平等作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首先从理论方面分析人力资本不平等影响经济增长的途径和作用。然后在实证分析中,采用人力资本基尼系数衡量人力资本不平等,并将其加入经济增长方程,采用1995~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人力资本及其不平等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实证结果证实了理论分析,即人力资本分布不平等程度阻碍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人力资本研究:一个区域经济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经济快速增长区域中的人力资本研究应包括:人力资本要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人力资本在空间上的迁移流动态势、形成人力资本各种要素的空间结构三个方面的内容。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典范,对于其人力资本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国快速经济增长区域的人力资本状况及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区域人力资本存量,更要取决于人力资本内部结构的协调。促进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结构包括企业家人力资本、专业人力资本和一般人力资本。文章提出了经济增长中的人力资本结构的不同组合模式,以及其他模式向“双高型”人力资本结构模式转化的途径。文章认为,扩大企业家人力资本存量是经济增长的优先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首先阐述了人力资本与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正相关关系,然后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不平衡、人力资本贬损、人力资本投资不足三方面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人才吸引和保留机制、加强人力资本投入等策略,来加速FDI技术溢出的正效应,以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金崇芳 《资源科学》2012,34(7):1369-1374
从资源经济学角度来看, 人力资源的质量, 即人力资本, 是影响劳动力效率的重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之一, 为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本文采取耕地劳动比例法对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估算, 并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现状进行了简单地实证研究。分析显示, 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人力资本方面目前主要存在如下问题:①陕西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且总体数量呈增长趋势;②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③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结构明显不尽合理。因此, 改变陕西乃至全国经济过去多年形成的城乡发展不均衡局面, 全面提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 既是体现社会公平、和谐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 同时更是实现陕西及全国未来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大策。促进陕西经济的发展必须从加强农村教育入手, 积极通过公共政策有效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受教育程度及劳动技能, 充分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基本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我国2000—2009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我国应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采取宽严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对资本突停进行数量界定的基础上,对新兴经济体金融危机期间的资本突停作了分析和探讨,研究了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导致资本突停的宏观影响因素。以1980-2009年间23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二元回归和泊松回归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表明,金融贸易业的开放并不必然造成资本流的突然逆转,稳定的汇率体系有助于降低发生国际资本流动冲击的可能性,在同等条件下,过大的外债存量和资本流的激增都会加大资本突停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李华军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5):104-111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机制,实质是围绕如何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结构性失衡以及发展动力不足这三个核心问题而嵌入在区域社会经济系统中的动态交互关系。基于VAR模型的要素交互关系实证分析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同效应测度,揭示了技术、人才、资本等科技创新要素及相应驱动机制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反映了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及影响因素。在新发展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发展高等教育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和提高知识创造及供给质量,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创新驱动的能力,加快构建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资本链和产业链多维度融合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提升区域创新驱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探讨如何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区域创新绩效,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大数据发展下营商环境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机制分析,以2008—2017年我国地级市及722家民营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动态面板模型,使用SYS-GMM估计法进行实证检验,得出:(1)优化营商环境虽在总体上有利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但在不同城市存在异质性,呈现出“非省会强、省会弱”的不均衡特征。(2)大数据发展与营商环境优化的契合是区域创新绩效提升的关键,尤其是在省会城市,其作用更强,但囿于技术学习能力,却在非省会城市作用不确定。(3)营商环境优化作用的不均衡区域特征源于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存在城市差异,在省会城市,大数据发展能激发出交易成本的中介作用,增强优化营商环境的间接作用,扭转“非省会强、省会弱”的区域不均衡特征,全面激发营商环境优化的创新绩效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整体水平待提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从效益提升、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3个维度构建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作为衡量方法进行测度,并进一步从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区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整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区域间发展极不平衡,总体处于"东高西低、梯度分布"格局;全国层面,人力资本和经济环境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作用明显,资金投入和外贸环境则起负向作用;区域层面,因区位优势不同,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发生改变,其中人力资本对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大,制度环境对中部地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贸环境对东部地区的影响作用被冲淡。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分配资金、平衡政策使用、加快经济发展、加大教育投资、优化外贸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7个方面提出推动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09—2014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整个空间呈现不均衡的阶梯状分布格局;(2)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并非完全线性相关,结构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不显著,而认知社会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效应;(3)RD人力投入、RD资金投入和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呈现显著正效应,其中教育环境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最突出。  相似文献   

19.
邓俊荣  龙蓉蓉 《科研管理》2017,38(12):116-121
在对异质型人力资本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运用1996-2014年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区域对异质型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差异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机制推动东部经济增长。技能型人力资本和创新型人力资本与资本要素的有效配置促进中部地区产出增长。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呈现出双重作用,一方面创新型人力资本通过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基础型人力资本也通过产出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