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纸出现以前,人类曾经使用过许多材料来写字记事.我们的祖先最初是把文字刻在龟甲上或兽骨上,叫做甲骨文.商周时代,人们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头上,比铸在青铜器上,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可就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有文字史以来,文字的镌刻艺术便问世了。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就是在龟甲和兽骨上镌刻的象形文字,其原意是占卜吉凶时在龟甲、兽骨上所刻的用于记事的文字。因此,又称“契文”或“卜辞”,也称之谓“殷墟文字”。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朝开始有以青铜为主的...  相似文献   

3.
关于文字的起源,自古以各家众说纷纭,图画起源说是目前主流观点,我认为,可以在肯定图画作为汉字主要起源的同时,不能否定结绳,契刻,八卦等形式在文字产生和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可以把结绳,契刻,八卦认为是次要起源。  相似文献   

4.
刘震 《教师博览》2010,(7):54-55
早在4000多年前,最早的人类文明就出现了文字。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秆将楔形文字刻在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古埃及人先是把圣书字刻在石碑上、墙壁上和金字塔上,后来又写在莎草纸上;中世纪的基督教徒把经典著作抄在羊皮纸上;古代中国在青铜器上铸上文字,后来还曾把字写在竹简上、丝帛上和纸上。  相似文献   

5.
古印度人在一种发脆的树叶上用针扎出字形,然后涂上各种颜色的染料,即成为一种字迹醒目的树叶书。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佛寺里,收藏着一种《贝叶经》,即是用贝树叶刻上文字,集束成书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视野     
100多年前,商王室的档案在殷墟出土,给它取什么名称好呢?当时,许多专家、学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由于这些文字都是刻在龟甲上的,所以人们称其为“龟”、“龟甲”、“甲文”、“龟甲文”、“龟甲文字”、“龟版文”等等。但反对者认为,其中有的文字是刻  相似文献   

7.
奴隶社会:十、殷墟:公元前十四世纪,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因此,商朝也称殷朝。河南安阳西北是殷都的废墟,所以叫做殷墟。十一、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殷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把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做“甲骨文”。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备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演变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从商朝开始。  相似文献   

8.
殷商时,人们崇尚迷信,祭祀、征伐、疾病、田猎等,都要用占卜的形式预测吉凶祸福。占卜后就在龟甲兽骨上刻下卜辞及与占卜相关的内容,这些由贞人(或巫师)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统称为“龟甲兽骨文字”,简称“甲骨文”,亦称“龟甲文”“贞卜文字”“契文”“殷契文”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书史小议     
图书的历史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历史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图书”一词最早出现于“河出图、洛出书”(《周易:上系辞》),图书的发展历经三次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文字的发明,它使人类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时代;第二次飞跃是印刷术的发明,它不仅使图书在质上得到极大的改善,而且在量上也有了惊人的突破;第三次飞跃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人类知识传播工具的发展,它标志着图书以全新的形态展现在人们面前。我国最早的正规书籍是刻在竹简或木头上的,刻在竹简上的称“简策”,写在木头上的称做“版读”。在竹简上刻字前必须用火…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原初于契刻,始见于仰韶文化彩陶的刻划符号应为原始书契的萌芽阶段。甲骨文的成熟和龟甲兽骨上卜辞书契的书刻,形成了文字书写过程中不同的风格。康南海先生说“文字何以生也,生于人之智也”(1)。“文字是随着智识而产生,亦随之智识而进步。”(2)从文字功能记录事物,抒写情感,记述思想的角度来看,文字的产生,可以说是一切文化的原始了。  相似文献   

11.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服饰”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甲骨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有关于“服饰”的文字.文章通过对这些文字的探究来解读其功用,并进一步解读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吴钩 《学习之友》2014,(5):17-17
在南京内城南门的墙垛上,许多明代留下来的砖头都刻有铭文,如有一块灰砖上刻着这样三行文字:“招甲席俊翁甲首方朝张/窑匠卢立/造砖夫广福寺”。 在城墙的砖头上勒刻自己的姓名,这不是为了青史留名、千古流芳,而是在执行明王朝强制推行的“质量追溯制”。  相似文献   

13.
摩崖之研究     
宋代文人张文潜①曾对自己书斋中巨大的拓片入过迷。那上面的文字犹如龙跳天门,栩栩如生。想到自从文字刻上摩崖后数百年间王朝的兴衰不胜感慨。那拓片就是颜真卿②书的大唐中兴颂。③它原刻在风景胜地湖南省祁阳县语溪的崖壁上。此摩崖碑刻使元结④的“言简意赅”的名文和刚直不阿的颜真卿书法的魅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其书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自有文字后,人们先将文字刻在甲骨上,后又刻在简牍上,这时用的工具是刀,后来才出现了毛笔。相传,毛笔是秦国大将蒙恬发明的。公元前223年,蒙恬带兵在中山地区与楚国交战,秦王嬴政要他定期写战况上报。那时人们普遍使用的书写工具叫“聿”,它是一根约一尺长的竹棍,头部削薄、削尖,再划开一两个小口子,然后蘸取墨汁在简牌或帛上写字,有如后来西方使用的那种蘸水钢笔。  相似文献   

15.
石刻文字     
石刻文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早期青铜制作的刀具是刻不动石头的,随着冶铁技术的发达,铁器工具的使用使刻石成为可能。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是战国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石鼓文。石鼓文刻在10个高与直径均约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与校对,处于出版的中心环节,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翻开人类的文明史,出版业的产生和发展总是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从远古的人们用刀把字刻在龟甲、兽骨上,用笔写在竹简上,到现代印刷技术的应用,人类的出版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而编校关系也由编校合一发展为编校分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编辑与校对的关系则正由编校分工走向编校合一。一、编辑与校对业务的产生和发展编辑产生的直接原因是书籍。书籍的第一个前提是要有文字,没有文字无以成书。其次要有记载文字的载体。编辑工作涉及文字、…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字的书写工具是刀、锥、木、竹、帛。钟鼎文字是用刀刻在模具上,范型成器,器物的铭文出于铸工手刻。钟鼎文出现以前有甲骨文,文字刻在牛肩胛骨、鹿头骨,大量的是龟腹甲骨。安阳发现的大量甲骨片中,有的片上还有书写的字迹,尚未用刀刻过,可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用作文字载体的材料有很多,如甲骨、青铜器、简帛、纸等等。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钟鼎上,由于材料的局限,难以广泛传播,直至殷商时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层社会的寥寥百余人。直到使用简帛,这种局面才得以改变。简帛中的“简”包括竹简和木简,“帛”则是指绢绸等丝织品。  相似文献   

19.
最近,“酷哥”小男又有了一个新的理想———当探险家。平时,只要不上课,他就会在校园附近的公园或是居民楼的地下室里四处寻找,希望能有一些“意外”的收获。一天,在网上“冲浪”的王小男发现一则关于“外星人”的报导:几个科学家在离本市100多公里的郊区凤凰岭上发现了一块奇怪的石板,上面刻了一些奇怪的文字。经多方考证,专家们认为那些文字不属于地球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文字。于是有人推测,这块石板可能与人们传说中的外星人有关。王小男乐得差点一头栽在显示屏上,他觉得自己又找到了新的探险目标。王小男跟张乐乐和秦琴…  相似文献   

20.
关于书的话     
传说苍颉造字的当晚,有鬼哭泣?文字里藏有被泄漏的天机。文字写成的书在古时候金贵异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诗经》《周易》只存在王宫豪宅;写在羊皮上的一本《圣经》要用去三十只小羊。那时候,有一本书不异于现在有一辆奔驰600或是三桅游艇。那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