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立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3):123-124
贪污罪是否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如何判定其未遂形态?这是刑法学界争议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本罪存在犯罪未遂形态,并且,基于主客观相一致的刑法原则,如果公共财物的所有人未失去对公共财物的控制,或行为人未实际控制公共财物的,就属贪污罪未遂。  相似文献   

2.
犯罪行为的着手是指犯罪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施行为。它既是实行行为的起点,又是区分犯罪预备与未遂的标志。作为犯罪形态理论中的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问题,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在我国,通说理论实际上采取了形式的客观说,但形式的客观说本身因其存在诸多的弊端而成为正在衰退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在刑法理论中存在着偶然防卫可罚性与否的争。行为无价值一元论者认为偶然防卫成立犯罪既遂,行为无价值二元论者认为偶然防卫成立犯罪未遂,而结果无价值论者认为偶然防卫不具有违法性,因此不构成犯罪。本文拟从违法性本质这一角度来简要的说明偶然防卫在当今法治社会中应认定为犯罪未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刑罚一般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5.
陈珊 《科教文汇》2007,(8S):122-123
牵连犯是我国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罪数形态,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运用。牵连犯,是指以实施某一犯罪为目的,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形态。对牵连犯如何处理,我国刑法总则没有规定,但是理论和实践上对牵连犯的处罚原则问题的争议颇多。对牵连犯从一重处罚或数罪并罚原则在我国刑法理论界的争论和当前立法与司法实践的分析,我认为在我国应当确立统一的数罪并罚的牵连犯处罚原则。  相似文献   

6.
犯罪的过失与犯罪的故意共同构成了犯罪的主观罪过形式.对于故意犯罪,各国立法一般明确了当然处罚的原则,而对于过失犯罪,各国刑事立法均采取较为宽容和较为温和的态度.本文针对过失犯所固有的特点,结合我国监管改造过失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过失犯进行改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先行行为之作为义务的立法宜采总则模式单独列明,其中不作为犯与作为犯的等价性条款需要多个判断标准综合设置.从危害程度和主观恶性看,不作为犯罪未必轻于作为犯罪,对先行行为之不作为犯罪无需专设裁量减轻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犯罪被害人问题是伴随着犯罪问题而存在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它却是一个被社会忽视的社会问题.在犯罪被害人因犯罪而遭受严重损害而又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损害赔偿的情况下,国家应当时犯罪被害人进行补偿.这不但是当前世界各国的潮流和发展趋势,也有其理论根据.在我国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但有其必要性,而且现阶段也具有可行性.另外,本文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建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制度构想.  相似文献   

9.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我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强奸、放火、贩毒、爆炸、投毒罪的,应负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1.
目的犯是指以某种特定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特殊要件的犯罪。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犯罪目的之内心起因。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和追求。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回答的是犯罪人为什么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虽然目的也可以推动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动机是更为内在的、更直接的因素。目的犯的目的应是特定犯罪日而不是一般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福祥 《科教文汇》2008,(25):216-216
洗钱犯罪开不是一种严重违反公共吾艮风俗和人类伦理的自然犯,其主要侵犯的是司法秩序和金融秩序,因而更倾向于是一种行政犯。对于这种新型犯罪,我的立法也在不断的跟进。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反洗钱立法的起步、建立和完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确信犯是指行为人基于政治上或宗教上的信仰和信念.相信自己所实施的某种犯罪行为是正义的行为。确信犯往往是出于道德、宗教或者政治上的坚信,因此,犯罪的社会预防,尤其是文化、教育、道德上的预防,只有建立社会上一般民众健康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从基础上解决确信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犯是指以某种特定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特殊要件的犯罪.犯罪动机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犯罪目的之内心起因.犯罪目的是指犯罪人通过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某种危害结果的希望和追求.动机的作用是发动犯罪行为,回答的是犯罪人为什么实施某种犯罪行为.虽然目的也可以推动人实施某种犯罪行为,但是动机是更为内在的、更直接的因素.日的犯的目的应是特定犯罪目而不是一般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15.
故意犯罪的实行行为着手理论,解决的是未遂与预备的界限问题.着手判断是事实评价,更是刑法的规范评价,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德日刑法理论主要存在形式客观说、实质客观说和综合说之争.本文提倡实质客观说,即客观上,依据刑法分则具体规定考察行为对犯罪客体是否造成盖然、紧迫的实质危险.且实质危险需借助客观辅助手段,如与犯罪客体的时空距离、后续具体侵害方法、不存在偶然因素阻断等进行判断.主观上,以一般人标准考察行为人的全部主观计划.其中,主客观内部关系中,以已发生的实行行为为立足点,行为人主观故意必须通过行为实现表征,避免主观归罪.  相似文献   

16.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7.
张雪春 《科教文汇》2007,(11Z):150-150
危险犯在法定的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在其所期望的危害结果发生前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防止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如何定性,理论界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认为应将这种行为认定为危险犯的恢复犯,对于危险犯的恢复犯按照犯罪中止论处,应当减轻处罚。  相似文献   

18.
陈学明 《科教文汇》2012,(30):201-201,20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用卡诈骗犯罪日趋增多,新型犯罪手段不断出现.增加了信用卡持卡人和银行的金融风险。文中针对信用卡诈骗罪相关问题的争议进行讨论,在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网络犯罪是一种新近出现的跨国犯罪类型,其所具有的专业性、隐蔽性、严重危害性等特点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从跨国犯罪的角度来重新审视网络犯罪,不仅可以跳出以往过于纠缠网络犯罪的概念、分类等传统理论研究的框架,进一步拓宽网络犯罪研究的视野,而且有助于全面了解网络犯罪跨国化的趋势对当今各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所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并反思在防范网络犯罪的对策方面各国国内立法以及国际条约的利弊得失,也为我国司法部门解决实践中的难题提供了参考.本文分三个部分论述笔者对当今国际网络犯罪的思考,从中对网络犯罪的现状进行了重新梳理,也介绍了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在反网络犯罪方面的立法及实践;分析并总结了制约反网络犯罪实践的若干问题,并对现有的相关观点进行了评析;提出建立一体化的国际反网络犯罪框架的设想,呼吁应从国际合作和国内努力内外两方面对此框架进行完善,同时分析评论了中国国内立法从中所应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媒介使用的犯罪产业链线索,结合产业链理论进行了产业链犯罪的概念界定和类型化探讨,揭示了产业链生长环境、扩张方式、犯罪渗透性等问题,分析了石油非法产业链与有毒、有害食品犯罪产业链两类具体案例,从综合治理视角提出了遏制犯罪产业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