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现今新闻传播媒介日益多样,泛娱乐化、碎片化的新媒体传播方式增加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困难性与复杂性,尤其对于国际新闻传播基于文化、情感、思维和价值理念等多方面的差异致使新闻传播需要以跨文化为基础,凸显出新闻传播策略更新升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因此,本文将结合孙英春编著的《跨文化传播学》分析我国新闻传播对舆论的监督与引导现状,从文化认同与法律手段双重视角探讨新闻传播创新策略,助力新闻传播向着更加完善化、有序化的方向发展,促使我国舆论环境更加健康积极.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也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在高中的学习中我了解到:国际化已经是目前最主要的发展形式之一。新闻传播也与媒介进行了高度化的融合。从国际新闻传播的趋势角度讲,内容的丰富化、传递过程的快速化以及信息的高度融合化是其中主要特征。信息不再是以单一的形态意识进行传播,而是显现出集约化的状态。因此,本文针对国际新闻传播的意义,对其主要趋势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传播进入全新的全媒体时代,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不断增多,接受方式也从原来单一被动地接收新闻信息转变为主动传播新闻信息。媒介相互交融之下,诞生了一种全新的新闻形式即融合新闻。本文针对如何在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实现融合新闻的发展,探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融合新闻的传播效应和融合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聪  韩向东 《现代情报》2015,35(12):50-54
基于移动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又一大平台的背景,清晰"时政新闻信息"概念,对"澎湃新闻"APP时政新闻信息传播进行实例分析,从时政新闻信息的传播姿态、传播方式和分享服务等方面,分析时政新闻信息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为切实提高时政新闻信息传播公信力和传播效果、提高民众政治素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内容、获取方式都出现了深刻的变革,信息爆炸时代为科技新闻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受众对于科技新闻的报道质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信息爆炸环境下科技新闻传播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秦雅萌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3):I0010-I0010
在现代化先进理论和科学技术的多重加持下,从新闻传播方式到新闻传播渠道、从新闻传播主体到新闻传播效率,新闻媒体传播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新时代新闻媒体传播也面临着多重困境,例如主流新闻媒体与大众媒体传播的相互剥离、高等教育新闻媒体人才培养与新媒体传播行业发展趋势的脱节、传统新闻媒体传播与数字化和现代化等新兴传播模式的相对滞后等,需要紧密结合国内外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从多方面深入探索可行性路径和发展策略,推动传统新闻媒体的转型升级,切实发挥其媒体传播的诸多功能。  相似文献   

7.
近五年我国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新闻出版业的体制改革,给我国科技期刊的市场化运营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整理近五年科技期刊运营模式的相关文献,围绕内容建设精品化、传播手段数字化和运营方式多元化三个方面对我国科技期刊的运营模式进行了综述,并与国际知名期刊的运营策略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李虹 《中国科技信息》2011,(18):115-115
法国社会学家米歇尔.福柯于1970年提出的"话语与社会权力关系"理论,话语权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在地球村,为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生存发展而争夺的利益制高点。国际新闻作为国家话语表达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宣传思想文化、沟通外交,加强商业贸易等重任。为了突出对国际新闻报道的重视,我国在2010年增设国际传播奖,将其纳入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新闻奖之中。以第二十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获奖作品为样本,通过内容分析法,探索其报道主题、报道手段等方面体现的新闻政策。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旨在发现在新闻政策指导下的国家传播奖的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世界各大媒体的涉华报道多元、复杂,其中一些混淆是非的报道有损中国形象,因此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外语传媒复合型人则是当下高校的当务之急。本文试图分析英语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挑战,并探讨以国际传播为导向的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3)
新闻是记者的新闻价值取向与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本文从三个层面即经济、受众以及政治文化层面来分析新闻传媒娱乐化倾向的成因,研究传播内容的导向性策略,从而为中国传媒市场的娱乐性节目向良性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杜星浪 《科技风》2015,(2):197-198
在电视和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已经逐渐被很多年轻人所淡忘,传统的广播新闻在新闻传播途径中的地位正受到了大量新技术的挑战。由于现代人过度的使用网络,网络的便捷、高效、迅速更是给新闻传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网络、电视、报纸这样可视化的媒体传播途径却也少了一些乐趣,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驾车过程中,汽车广播就是对其它媒介传播的一种有效补充;而过度用眼时,晨起时广播新闻也能够对其它媒体不足形成有效的补充。但是确实必须要面对广播媒体在新时期遇到的一些困境,并且需要通过一定的策略手段来加强广播新闻的传播效果,提升新科技时代背景下广播新闻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几点思考段京肃自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影响日益增强,出于各种目的关心中国的人也越来越多。同样,作为中国人民代言人的中国传播事业初中国政府的传播政策也成为国际社会关心、注目的重要对象。在许多国...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理论明确了新闻传播要受到环境因素、具体传播方式以及受众对新闻选择的制约。实践中传播者应在形成新闻阶段、大众媒介应在传播新闻阶段、受众应在接受新闻阶段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以期消除新闻传播中的负面效应,达到理想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广播和报纸等各大媒体突破了传统的传播格局,突破了各自为营、分隔而立的樊笼。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范围及工作核心均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也给新闻采编人员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的新特征入手,重点讲解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积极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纵观历史,中西方新闻传播事业都是从各自的社会体系中诞生和发展的。经历过王朝更迭和社会变迁,各自都保留下了较为稳定的新闻传播传统,同时二者特有的新闻传播功能也因此而显不同。本文对中西新闻传播功能的差异进行了考察,并借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主要从社会结构根源出发,对中西新闻传播功能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6.
高欣 《科教文汇》2009,(21):262-263
纵观历史,中西方新闻传播事业都是从各自的社会体系中诞生和发展的。经历过王朝更迭和社会变迁,各自都保留下了较为稳定的新闻传播传统,同时二者特有的新闻传播功能也因此而显不同。本文对中西新闻传播功能的差异进行了考察,并借用结构功能主义的理论视角,主要从社会结构根源出发,对中西新闻传播功能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的封面论文和非封面论文在下载量、被引频次等上的差异,以期为提升新闻传播学学术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借鉴。【方法】对《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新闻大学》4种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2018年和2019年发表的450篇封面论文和821篇非封面论文的下载量和被引频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4种期刊的封面论文在下载量、总被引频次、被核心期刊引用频次、被非新闻传播学核心期刊引用频次等方面的表现均普遍显著优于非封面论文,下载量与各引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封面论文有助于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新闻传播学期刊应重视选择封面论文,增强封面整合设计,努力拓宽封面论文传播渠道,加大社交媒体传播力度,探索全媒体融合出版,以提升封面论文和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正高科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社会各行业领域迎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其中,更是因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到我国新闻传播领域,深刻影响了新闻传播力的构建与发展。本文将结合《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一书,分析大数据技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与作用,并根据大数据时代发展特征,提出优化新闻传播渠道与方式,进而提升其信息传播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1月16日,科技传播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中国科技传播论坛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隆重召开,论坛设置了7个主题分论坛,其中"国际视野下的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主题论坛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技传播理论专委会(下称"专委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3方共同主办。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迅猛发展,已成为连接新闻信息产业和以高科技为特征的传播技术产业的桥梁,不仅有其经济效益,而且有着重大的社会效益。笔者对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论述,分析并探讨了中国新闻传播学近年来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我国新闻的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要有创新和与时俱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