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我国科技馆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从几乎一片空白,到现在已有了约300余座场馆。但因为早期建设的大部分科技馆普遍存在着建筑规模偏小,展厅面积不足;组织青少年观众及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困难等问题。本人借鉴学习国外科技馆的运营管理经验,对我国的中小型科技馆运营管理提出不断丰富、更新、提升馆内的科普展品;开展"流动科技馆进校园"活动;加强与学校科学教育的衔接以拓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建立科普志愿者队伍以扩大科技馆管理人员队伍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常娟  李志忠  邵航 《学会》2016,(3):57-60
科技馆开展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由来已久,它因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可以多方面培养和锻炼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丰富青少年的暑期生活而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和家长的欢迎。本文以"四位一体"科技馆建设为大背景,论述其带给科技夏令营活动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案例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阐述未来科技馆科技夏令营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一、流动科技馆的概念与意义"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技馆牵头,由省科协、地方政府、地方科协共同协作,支援并带动我国科技馆建设薄弱地区科技馆事业发展的一次联合巡回展教活动,旨在为观众提供参与科学实践的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体验科学"的快乐,从而促进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2010年启动了中国流动科技馆科普资源的开发项目,并于2013年在全国范围内按东、中和西部三个区域开始实施,其展品手触可感,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银川市科协、教育局、环保局联合举办的银川市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科普进校园活动举行。银川市人大、科协、教育局、环保局、宁夏科技馆等领导出席,200多名参赛选手和科技辅导员教师以及银川市回民中学的师生们参加了活动。本届大赛以"体验、创新、成长"为主题,大赛分青少年和科技辅导员竞赛两个板块,分别为少儿科学幻想绘画、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类、中小学生创新类,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科技辅导员科教方案等6大项目  相似文献   

5.
正转眼,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已经实施第8个年头了。还记得2010年6月,中国科协领导下达了开展"流动科技馆"工作的任务,明确指示由中国科技馆负责执行和推进。当时的我们对"中国流动科技馆"为何物还一无所知。一、苦心研发,摸着石头过河怀着忐忑的心情,我们接受了这项任务并开始了"中国流动科技馆"的项目研发工作。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流动科技馆是面向基层,开展流动科普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进行基层科普资源开发,共建共享,全  相似文献   

6.
正山东省滩坊科技馆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精准定位,创新理念,健全措施,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为将科学知识转变为大众文化提供优质服务。一、创新工作理念是科技馆建设发展的先导条件山东省潍坊科技馆是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单位,建馆之初,该馆就创新工作理念,着力推动"五大转变":一是在设计理念上,推动从"以物为中心"的传统理念向"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理念转变,科学规划了儿童乐园、天地万象、生命科学等6大主题展区;二是在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7.
趣味化学小实验是科技馆教育形式的补充和延伸,又有着展览教育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在科技馆开发化学小实验的意义;其次针对如何在科技馆中开发化学小实验提出了一些建议,期待趣味化学小实验在科技馆这类社会教育机构中得以合理时间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科技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教育机构,以独特的科普性、娱乐性、参与性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使科技馆成为以科技为主题的休闲娱乐产业.在参观科技展馆的过程中,交互活动的优劣是参观质量的重要保证.如何通过良好的交互活动激发参观者的兴趣,提高在科技展馆中的学习效率,一直是展品设计者所关注的重点.本文在探究游戏化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分析科技展示交互设计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科技展示交互设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类博物馆功能的不断提升和完善,科技馆已经从早期的“以物(藏品)为中心”发展为“以人为本”基础上的教育活动。因此,从现代科技馆的运营实践来看,科技馆“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应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为主要教育目的;二是展教内容着重表现人与科技、人与自然的关系;三是展教内容与方式要适应观众需求。  相似文献   

10.
厦门科技馆     
《科协论坛》2007,(8):F0004-F0004
位于厦门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厦门科技馆,于2007年3月16日正式开馆,开馆4个月以来,已接待公众10余万人次。科技馆占地面积17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平方米,以“人类科技和谐”为主题思想,设计了“海洋摇篮”、“探索发现”、“创造文明”、“和谐发展”、“儿童未来”5大主题展区。  相似文献   

11.
科技馆的科学实验表演是最受观众群体喜爱的科普形式之一,是最直观感受科学趣味性的一种方式。随着科普事业蒸蒸日上,科技馆的科学实验表演亟待从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本文以第五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一等奖作品"扭转乾坤"系列实验为例,通过对实验开发模式中七个要点的总结,对科技馆的实验表演设计提出了新的模式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科学表演是一种有效的科学传播方式,在历史上曾有过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等著名的科学表演。近年来,科学表演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在国内外科技馆中广泛开展,然而不同场馆、不同人员开展科学表演的效果差异较大。本文总结提炼笔者在中国科技馆儿童科学乐园展厅一线长期的实践和思考,探讨在科技馆儿童展厅做好科学表演需要注意的主要因素,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明与创新》杂志、红网等将开设"红心向党·创新报国"主题征文专栏,连续刊发优秀获奖作品,获奖者将有机会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颁奖典礼,与科技大咖面对面。更多惊喜等你解锁!赶紧动笔吧!一、征稿内容1.对建党后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和体会;2.参观党史馆、革命根据地、科技馆等场馆的感受;3.对未来科技生活的畅想;  相似文献   

14.
正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明与创新杂志社、红网等将开设"红心向党·创新报国"主题征文专栏,连续刊发优秀获奖作品,获奖者将有机会参加主办单位举办的颁奖典礼,与科技大咖面对面。更多惊喜等你解锁!赶紧动笔吧!一、征稿内容1.对建党后中国科技发展的认识和体会;2.参观党史馆、革命根据地、科技馆等场馆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大众科技》2009,(10):1-1
全国科技馆资源共享视频平台近期在中国科技新馆正式开通。该平台连接了中国科技馆和23家省市科技馆,为全国科技馆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使馆际科普项目协作更为便利,同时也为跨地域、跨学科的科普理论研讨以及远程科普教育活动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流动科协馆自2011年启动以来,以"体验科学"为主题,以"科学探索、科学生活、科学实践"相结合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培养实践能力为目的,受到全国各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喜爱。为实现中国流动科技馆项目"广覆盖、系列化、可持续"的指导思想,结合流动科技馆巡展的实际情况,在中国科协和中国科技馆的管理协调下,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需要推陈出新,进行展品的更新换代,研制新型中国流动科技馆展品。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黑龙江省科技馆与生活报小记者团联合打造的小记者科普活动周在省科技馆开幕。100名小记者以饱满的热情参与了黑龙江省科技馆中最优质的科普教育互动资源,通过对抗比赛、科普教育展示和亲身体验科技知识等环节,学习科学,掌握科学。2012年开展的小记者科技体验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得到了公众的认可和关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今年的活动一经公布,就引发了小记者强烈的科技探索欲。为满足小记  相似文献   

18.
正科技馆是随着西方科技发展而逐渐兴起的一类"博物馆",最早的科技馆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后,以芝加哥科学与工业博物馆为代表的科学博物馆,在有关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策展、科学传播效果等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借鉴西方科技馆的经验,对于我国科技馆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历史早期的博物馆起源于私人或组织机构的收藏品,主要以收藏自然物品、艺术品为主,例如曾属于美第奇家  相似文献   

19.
袁培福  宋楠 《科协论坛》2013,(11):18-19
近年来,教育传播学理论不断发展,为更好地认识和开展科技馆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科技馆是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科普教育机构,展览展示设计对科技馆的宣传效果影响更加重要。随着科技和展教理论的发展,科技馆的展教呈现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从以展品为主到以观众为主;从以教育为主到启发引导为主;从消极等待观众进门到积极吸引他们参观。展览展示已成为影响观众参观科技馆、体验科技馆、感受科技馆的重要因素。从展馆展览展示设计的角度阐述了现代科技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科技馆是国家开展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重视和科学普及工作力度的加大,我国科技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全国各地不仅大力兴建科技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建馆格局,还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形成了互联互动的全国科技馆行业发展态势,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中国科学技术馆组织开展的"参观科技展览有奖征文暨科技夏令营"活动是对科技馆行业联动发展的一种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