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雁 《职教通讯》2014,(28):41-43
学习型社会包含了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开放学习等学习理念。而继续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其教育对象、教育实践、教育空间、教育形式都存在巨大的变革。随着社会的发展,继续教育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的载体。从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出发,发现继续教育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价值,探讨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继续教育发展的策略,推动我国学习型社会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聚焦于高校继续教育服务西部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功能,从西部地区城市发展的特色出发明确了高校继续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学习型城市建设进程中对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出的新需求,并对高校继续教育服务西部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充分发挥高校继续教育的能动作用助力西部地区学习型城市建设,进而为实现全国范围内高校继续教育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把学习作为政治责任,作为第一需要,树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把深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首要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把学习作为增强本领、推进工作的根本途径,做维护好、发展好科学发展成果的坚强战士;以科学规范的制度,多样的学习载体,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长效机制建设,提高坚持科学发展的水平等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做法。同时提出,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对学校继续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城市是一个与终身教育、全民学习、人的全面发展紧密相联的概念。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继续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教育载体担负着为学习型城市建设培养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有继续教育需求的成人学习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支持服务的重任。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2014-2016年天津市成人学校教育学生数大幅下降,成人学校毕业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分别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逐年递减。因此,各级各类继续教育载体有必要在跨部门组织机构统一指导下协同发展,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双一流"建设,实现资源互补和共享;建立学分银行联盟,实现学分互认;加强成人学校教育体系建设,满足不断发展的继续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5.
学习型社会中高校教师继续教育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共有的生活方式。高校教师作为社会最重要的人才资源,理应是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引导者。本文分析了学习型社会中高校教师开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进高校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以提高其实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的高校继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我国适时地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社会”这一重大课题。建设“学习型社会”需要我国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继续教育的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继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高校作为我国开展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和重要阵地,要明确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目标定位,抓住发展机遇,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积极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学习型城市建设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发展对策,能够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发展进程。本文以天津电大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为例,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远程学习者进行分析,研究非学历继续教育现状和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8.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是搞好继续教育重要的理论指导,继续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思想引领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着力点是: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创新理论作为基本内容,在培育提高实践能力上下功夫,不断改革创新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背景,继续教育自身的特点与学习型社会有着内在的联系,继续教育要在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中起主导作用,适应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针对我国继续教育的现状,应创新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要开展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充分满足广大在职从业人员各阶段、各层次的学习需求,促使继续教育朝着更加适应终身学习、大众学习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继续教育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伟大任务,构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实施的主体,理应成为学习型社会的主体。构建学习型社会对继续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相似文献   

11.
继续教育是北京教育学院一项一以贯之的重要工作,对学院、特别是对承担继教任务的一线教师也始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教师必须加强对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继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从而把继续教育工作搞得又快又好。  相似文献   

12.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鞍山电大积极搭建终身教育平台,发挥远程继续教育优势,为提高大众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及多种培训继续教育。实践表明,电大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民生的办学方式,受到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肯定与高度赞扬,为地方经济和文化建设、维护地方的安定团结、创建文明城市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建设开放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教育生态环境来看,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在推动企业的升级转型、大规模培训干部、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进程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面临着生态定位缺失、生态系统失衡、生态链不稳固、生态竞争恶化等困境。因此,大学非学历继续教育要优化生态系统,明确生态定位,重视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强化生态系统群体动力关系,推动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14.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是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转变的基础力量。应以服务终身学习为主旨,进一步明确继续教育的发展定位;以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为目的,完善继续教育的体系结构;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化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以完善制度建设为抓手,加强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5.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发达地区新兴的地方高职院校,在继续教育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区域优势和特色。必须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特殊要求,正视高校继续教育同质化倾向的严重危害,确立特色发展策略,才能形成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独特竞争优势。文章从大继续教育观、学历教育转型、非学历教育融入学习型社区建设等方面探析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特色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佘万斌 《成人教育》2011,31(12):74-75
文章基于终身教育理论和学习型干部视角,通过对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继续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创新农村基层干部继续教育的思想理念、制度机制、载体形式、内容方法四个方面举措,以期促使农村基层干部成长为学习型干部。  相似文献   

17.
丁莉婷 《成人教育》2019,39(5):11-14
智慧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智慧教育应用于继续教育时,要在理念上高站位,在整体规划上长远布局,在系统性建设上统筹管理、教学、学习和评价四个系统协同推进。随着融合的深化,智慧教育将推动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快速普及、驱动继续教育理念创新和内涵拓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王静  张震 《成人教育》2021,41(4):70-77
继续教育对推动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知识更新迭代加快,知识储备模式不断变化,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通过对全国普通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续教育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本文通过分析德国职业继续教育基本情况和特点,针对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现状,积极借鉴德国职业继续教育有益经验,从发展我国继续教育动力、主体、趋势和保障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20.
现代化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和一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及文明水平。继续教育有助于新生代农民工个体的发展进步,有助于培养新型农民,帮助其更好融人城市并为所在城市做出更多贡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在现代化进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继续教育工作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具有长远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