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渐进入新媒体的传播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记者应要巩固原有的新闻素养,及时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技能,着力培养媒介融合能力、塑造全能型记者,提升辨伪能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在坚持"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加强与受众的互通,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
媒介融合时代到来,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受网络新媒介出现的催生,媒介融合就是各媒介吸收其他媒介传播方式的优势,将其与自身传播方式相综合以弥补自身传播方式的不足之处,挖掘自身传播的潜力,争取达到传媒利用最大化。媒介融合对传媒大环境下记者这一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故要求记者要对自身进行重新思考,对自身素质进行新的升级与整合,以适应现代媒介的竞争需要,方能保有其市场地。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记者应具备的能力素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电视作为主流媒体,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维护国家利益的社会职责。电视新闻素材的发掘和加工,是电视新闻记者的职责,而电视新闻的独特性决定了其记者有别于其他新闻记者,应具备独特的素养。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记者与其他媒体新闻记者的对比,阐述了电视新闻记者有别于其他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和特质。  相似文献   

4.
王漱蔚 《今传媒》2014,(7):126-127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前景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则直接加速了国内媒介融合的步伐。新媒介的出现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为不同的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媒介融合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具有跨媒体能力的全能型记者目前在我国十分匮乏。在此背景下,电视记者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电视媒介的记者除了应该拥有专业基本素养之外还应掌握多种媒体技能,要力图成为全能型记者,唯此,才能在竞争中力拔头筹。  相似文献   

5.
未来已来,传媒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万物皆媒"的融合传播格局也正影响着各级各类媒体传播模式的变化与尝试.记者作为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一维,其职业素养、文化素养以及个人风格等对传播的效能产生着深刻的潜在影响.本文将以"网红记者"王冰冰的传播范式为切入点,在媒介视角下探析传统主流媒体在打造"网红记者"方面如何更好地引导新闻传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穆静 《新闻世界》2010,(7):222-223
新技术推动了媒介融合的趋势,从而导致信息采集和传播方式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媒介环境。这种新的媒介环境为记者新闻采编及传播带来了有利的方面,也埋藏着不利的种子,比如信息驳杂、真假难辨,新闻容易流于表面化、相互效仿抄袭等。本文通过系统地对媒介融合环境给记者带来的利弊分析,探讨媒介融合对记者提出的新要求及记者如何去应对这些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时代飞速发展的同时新媒体技术也在快速进步,形成了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一个多样化的具有独特性的新媒体格局已经形成。想要紧跟媒体的发展趋势,对于新闻编辑记者全新素质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具备坚定的政治理论素养、传统的道德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技术素养,还需要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学习精神,能自如地运用新媒体,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新媒体环境之中。本文从新媒体的大环境之下,对于新闻行业中对于新闻编辑、记者提出的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从而有助于新闻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整个行业在新媒体这一大环境之下实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全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是影响各类媒体平台传播效能的关键因素。文章研究了全媒体记者的专业素养要求与培育对策,结论显示:融媒体时代,资源协调与信息整合能力突出、新闻嗅觉与信息辨识能力全面、专业素养与职业道德素养匹配是全媒体记者必要的专业素养。鉴于此,文章认为我国要加快转变记者的新闻传播理念、加速培育记者的信息处理技能、加大培育全媒体记者的资源投入,真正培育出一批能适应媒体融合、把握联动传播、引领传媒创新的优质全媒体记者人才队伍,促进我国传媒事业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探究融媒体时代记者专业素养的问题,为不断努力提高记者的专业素养、拓展记者的创新思维进行探讨,在融媒体时代下为培养记者的专业素养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记者除了具备传统的职业道德、新闻采写能力、敬业精神、专业素养、职业操守等素质要求外,还必须加强理论修养、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加强语言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竞争与发展需要,担负起传递信息,传播文明,提供服务,推动社会进步的繁重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多媒体时代,党报党刊记者要不负使命,坚守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求真不动摇,坚持求新吸引人,坚持求深感动人,坚持正确的导向鼓舞人,为社会和公众营造良好的形象,当好新闻的码头。本文重在探讨多媒体时代网络假消息对党报的影响,同时揭示党报记者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2.
传媒业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行业,受到大数据的冲击和挑战是显而易见的,但大数据的海量资源同时也为传媒业提供了机遇.记者作为传媒行业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传播活动的质量.新形势下,记者应具备大数据意识,掌握大数据技术,通过转变观念、强化技能水平等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者》2012,(10):52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钓鱼岛问题,我驻外记者频频发力,在美、日官方记者招待会上勇于提问,据理力争,以良好的职业精神和专业素养鲜明地表达中国立场,维护中国国家利益。《中国记者》特约请新华社驻外记者冉维和郭一娜撰写文章,回顾追问现场,展示新闻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庞艳 《新闻窗》2007,(2):83-84
做了多年记者,总是听见同行在议论某某写稿是一流的,某某又写不了好东西,没有水平等等。笔者深不以为然:同行们只看见了现象,没看到本质。其实作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人,采访是最重要的、最能体现一个记者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国大众媒体一直将科技传播与普及作为媒体功能的配角,因此"科技记者"的从业现状不容乐观。在"科技记者"业务技能素养需求的分析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和对比分析,构建提出科技记者从业素养体系框架和详细的指标体系,并就如何提高科技记者素养能力制定对策建议便显得极为重要。科技记者的素养体系应包括基础素养和综合素养,其中基础素养可从文化素养和岗位专业素养来考核,综合素养可从科学素养、信息素养、道德素养来考核。  相似文献   

16.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打破新闻封锁、传播中国共产党声音、塑造新中国形象,毛泽东以深邃的历史思维、崇高的人格魅力、谦和的平等姿态和高超的传播技巧,广邀外国记者,与他们纵论中国共产党政治理念与政策主张,并通过他们进行对外传播,在国际社会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革命根据地以及新中国蓬勃向上的新气象。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话语困境”的被动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本文通过考察毛泽东与外国记者的交往历程及特点,从中汲取经验智慧,以助益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期以来,社会全面步入到了网络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媒介信息技术的进步,全媒体时代正式到来,媒介之间融合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变得多样化,给传统的媒介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冲击,但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带给了传统媒介发展的机遇。记者的采访形式也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记者的采访对于新闻传播有着十分关键的影响,以往记者只需要做好采访报道的工作就行,但是新时期记者要不断对采访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创新,深入了解媒介融合下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采访形式的创新。下面对媒介融合下记者采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记者采访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8.
在媒介融合时代,农业记者应加强学习,通过磨炼铁脚板儿、锤炼明察眼、练成如簧舌、常怀菩萨心、织成千层网、组建智囊团和铸就生花笔等途径提升综合素养和对农传播技能,提高对农传播效果,做好对农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9.
邹晶 《当代传播》2012,(4):92-94
媒介素养教育在上世纪末已引入我国,但以军队院校为代表的媒介素养教育意识仍旧较为淡薄,目前大部分军校还未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相关课程。而从官兵素质培养、军队形象传播及打赢舆论战等各层面,都需要将媒介素养教育提升至信息化战争时代的战略地位。军校媒介素养教育除了使学员了解和认识媒介特点,解读媒介信息外,还要培养学员的批判精神和主动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20.
芮必峰  陈夏蕊 《新闻界》2013,(14):62-66
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过去被排斥在新闻生产之外的公众,开始借助互联网平台介入专业新闻生产过程。针对专业化新闻生产提出的传统"媒介素养"在中国尚未来得及全面普及,新的媒介技术又使新闻生产进入了一个"去专业化"的过程。新传播技术在给人们交流带来便捷的同时又带来了一些什么问题?它对"媒介素养"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该如何在新传播技术条件下培养新媒介素养?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