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大国工匠"的推崇,"工匠精神"成为社会和学界的热门话题,通过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进而推动国民生产和制造业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存在一味宣扬传统工匠精神的优越性和盲目鼓吹吸收借鉴的倾向,对古代工匠精神的渊源与流变缺少系统深刻认识,尤其对古代工匠人身依附性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现实境遇,及被动生产机制下从事不自由的生产缺少客观评价。事实上,这种逼迫下形成的传统工匠精神,与当今提倡的作为一种信仰的"工匠精神"有本质区别。对中华工匠文化史的"还原"以及古今工匠精神的对比研究,将为新时代构建"积极、健康、自由"的中华工匠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提倡"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古已有之,现在被大力提倡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本文拟就"工匠精神"在出版行业中的体现以及如何践行"工匠精神"谈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2016年全国"两会"",工匠精神"一词被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让人耳目一新。时隔一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工匠精神",渐渐在各行业中形成共鸣,在全社会达成共识,也引起了档案界的高度关注。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线档案人员,同样需要一大批档案工匠。本文从档案工匠与档案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阐述档案工匠精神的三个层次,进而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档案工作者个人层面两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档案工匠精神,以期望对新时期工匠型档案人才的培养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工匠精神"的培育可增强图书馆的文化软实力,引领图书馆行业的职业新风尚。在剖析"图书馆工匠精神"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培育"图书馆工匠精神"的可行性、原则、策略。  相似文献   

5.
有一段关于工匠的电视解说词:"择一事、终一生的初心,终一生、爱一事的耐心."这句话触动了很多人."工匠精神"是一种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极致精神.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那么,党报新闻记者该具有什么样的"工匠精神"呢?笔者在本文中就此加以浅论.  相似文献   

6.
2016年,"工匠精神"被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工匠精神愈来愈受重视,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意义重大。邹韬奋在主编刊物期间所表现出来的工匠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文章对此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时期出版人树立工匠精神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邱蕾 《视听》2016,(12):133-134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工作报告中提出"工匠精神"后,各行各业都开始强调这一精神,传媒业尤甚。本文从《百鸟朝凤》这一影片着手浅谈新时代传媒人的工匠精神,希望传媒人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找准自己的坐标与前行的方向,倾心打磨自己,精心雕刻自己,做好传媒业的工匠。  相似文献   

8.
编辑的"工匠精神"是保证和提升图书质量的关键.本文针对铁路教材的特点,从严把政治关,提升专业性,出版流程规范化、精细化,三个角度分析了铁路教材编辑在审稿加工中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9.
张海芳 《传媒》2018,(13):59-60
从2016年开始,"工匠精神"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学习"工匠精神"的热潮."工匠精神"就是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在中国古代,鲁班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器具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与祖师;在欧洲瑞士,顶级名表都是匠人将一个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在媒体高度发达、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新闻工作者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更为普遍,工匠精神似乎和新闻记者没有关系,但从笔者从事经济新闻采访报道15年的实践经验来看,"工匠精神"并非只适用于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领域,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同样需要发扬"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工匠精神,用鹰一般的眼睛去发现重大新闻,用狼一样的韧性去挖掘和积累素材,用啄木鸟的精神精雕细琢,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阐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的"工匠精神"在当代新的内涵和生机,试图找到在编辑实际工作中发扬"工匠精神"的路径。重点强调了其"严谨专注、精益求精、勤于学习、适度创新""几个特点和编辑工作的契合之处,并辅以古今中外的事例,谈论了如何做好出版事业,传承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关键的是保护传承人。工匠精神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要因素,世代相传的行规信仰、"道技合一"的工匠文化、精湛卓绝的工艺技术、深入人心的荣誉机制、崇高美好的敬物情怀构成了非遗传承中工匠精神的内核。非遗的传承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通过提高匠人的社会地位、加大职业教育和利用大众传播平台,可以扩宽非遗传承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单珊 《东南传播》2016,(12):143-145
2015年"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发布,2016年"工匠精神"重回国人视野,作为制造业重要支撑力量的高职教育普遍意识到"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思维,更需要工匠精神,在两者的驱动下,高职影视类专业人才培养应做出及时的应对与改革,一方面结合"互联网+"的媒介融合新环境调整培养方案与课程设计,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另一方面,传承"工匠精神",培养能"专精一艺"的影视制作"手艺人"。  相似文献   

13.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毫无疑问,"工匠精神"成为浮躁的当下一个时代标杆。而电视传媒生态变革日新月异,"工匠精神"成为电视媒体人当下亟须的坚守。在影视文化传播的洪流中,如何建立良好的传播价值、如何坚持正确的传播导向,电视专题片塑造了一条精准的文化路线。  相似文献   

14.
李英 《编辑学刊》2021,(4):108-111
工匠精神是编辑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也是打造精品图书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文章以策划出版"小学生预防近视护眼读本系列"为例,阐明在图书的选题策划、组稿、审读加工等各个环节中,编辑应如何践行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打造出"双效"显著的精品图书.  相似文献   

15.
"工匠精神"是时代精神与创业风貌的生动体现,折射着各行各业一线劳动者的精神风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精神动力."工匠精神"并非只适用于工业、制造业等领域,同样适用于新闻从业者.特别是网络传播时代,新闻工作者更需赋予"工匠精神"常创常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来,"工匠精神"成为各行各业打造行业形象、提振行业信心的热词.身处行业影响力下降、经营业绩陡崖性下滑、人员流失严重环境的新闻人,更是把"弘扬工匠精神,守住内容优势"奉为圭臬,以求学习和运用互联网思维,扩大舆论引导力,形成绝地反击.然而,随着VR、H5、微直播、秒拍、图解、flash等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增多,一些新闻媒体中的反转新闻、不实新闻、有意思而无意义的新闻也在增多,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杂乱不堪.究其原因,源于片面地理解了新闻行业的现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忽略了"匠心"和"匠气"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之后,全行业都在呼吁工匠精神的回归。在全媒体时代下,记者不应只具备基本的采、写、编、评等基本技能,还要对新的信息与媒体技术能够熟练掌握,更要具备互联网思维。这就要求记者能够给自己重新定位,要做全媒体时代下的工匠型记者,在追求新闻产品精益求精的路上不断进步。本文首先对全媒体时代下记者具备工匠精神的必要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再从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两个方面,具体论证如何向工匠型记者转型。  相似文献   

18.
工匠精神是从业者对职业的专注态度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是产品质量的有力保障.编辑活动是生产精神产品的智力劳动,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编辑活动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文化传承的责任意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追求和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在"互联网+"时代,出版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出版产品的数量和体量急剧增长,而质量隐忧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编辑活动中发扬工匠精神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9.
李津 《中国编辑》2018,(4):51-55
教科书的特殊性在于具有为一国青少年的精神初貌塑形的独特价值。因此科学精神与人文主义成为教科书编制中贯彻工匠精神的两翼和双轮,二者深刻诠释着当下教科书编制的独特禀赋和内在气质,决定着对青少年的民族精神赋形和国家意志塑造的成败与品位。教科书编制中的工匠精神就是"善"(精神性与思想性)统御下的"真"(科学性)与"美"(艺术性)的完美配合,科学性与艺术性达成教科书质量的核心要素,而全球化视野是工匠精神在教科书编制中的必要前瞻与国际外衍。  相似文献   

20.
出版业的发展离不开编辑的文化担当,编辑是创造文化产品的工匠,编辑的文化担当需要工匠精神来实现.文章探讨编辑的文化担当和工匠精神的关系,以及"敬畏、奉献、知行合一"三大工匠精神内涵在编辑职业素养中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专业领域,探讨医学编辑践行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其意义,即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不断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出版和盲目跟风;严把图书质量关,努力打造精品图书,进而实现医学图书市场的再度繁荣和医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