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学术研究复苏的年代。昭通地方史研究,在昭通地方志书的编纂、文史资料的汇辑、党史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历史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等各方面,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的积累既需要作阶段性的回顾和得失探讨,也需要对将来的研究空间作必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农村的社会、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迁,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丰富,教育制度更加完善.伴随农村社会变迁的是农民政治心理的现代化,表现为由传统依附权威、封建保守、重人治轻法治的心理,转向现代农民政治心理,比如政治意识自主化、政治态度积极化、政治情感理性化.但是,现阶段农民政治心理仍然存在问题,如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业内部的农民职业化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农民职业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新课题,农民职业化也就是在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过程中,农业生产者的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以农民专业化分工、职业化发展为基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农业人才进行优化配置.本文在介绍我国农业内部农民职业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农民职业化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滞后的原因,并针对影响我国农民职业化进程的各种制约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5.
6.
农民职业化是将传统农民转化为职业农民的过程,农民职业化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我国由于农村人才流失,没有形成产业化的农业,缺乏完善的农民职业化教育体系,导致我国农民职业化进展缓慢。文章提出从小学到高等教育阶段构建农民职业教育体系,并与农民职业化资格证考试制度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农民职业化教育格局,以解决农民职业化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农民教育的职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并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了更好地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职业能力,我们需要顺应农民教育的职业化趋势,探索更好的发展途径.增加农民教育的职业特色、制定农民教育的发展规划、选择实用的农民教育内容是提升我国农民教育职业化发展水平的有益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主导力量的必经之路,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国内众多专家学者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培育模式、培育问题、培育路径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继续探讨,未来研究应更多地关注以下四个方面:把握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内涵;探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寻求相关研究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太原大学学报》2019,(2):75-83
教育电影在表达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准确认识和把握教育电影与教育思潮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审视和反思教育改革实践。追溯我国教育电影内涵的演化过程,明晰教育电影的时代内涵,并以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教育电影为例,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教育电影从黄金发展阶段、低谷调整阶段、重新振作阶段到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历史流变。对教育电影所蕴含的当代教育思潮,即全纳教育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素质教育思潮等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教育电影与教育思潮的互动共生关系,力图为我国教育电影发展和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虽然中国农村经济面临巨大困难,但经济转型和新一轮城镇化给了农村经济社会未来发展以良好的机遇,农民职业化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农民职业教育肩上。从农民职业化的内涵和农民职业化的意义两方面阐释农民职业化的理论意义,以用来指导农民职业化的实践探索——以合作社为平台,以股份合作制为纽带,以"三农"急需为切入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民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推进,乡村治理场域中的治理环境发生了变迁,尤其是传统意义上的村规民约和道德礼俗对村民的规约作用式微,这既是挑战(乡村社会稳定性的降低),又是治理环境改造和重塑,治理模式摸索与创新的机遇。提出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村、强化女性家庭观教育、重塑社会主义新型家庭文化、创新农村社区治理模式、重构社会主义新型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进而促进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以国家政策为导向、以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根基,围绕改革的目标任务、战略主题、改革方向、发展路径、保障体系五大要素,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理论与实践、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就,奠定了今后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面对时代赋予我国小学教育教学的新要求与新挑战,今后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应以课堂改革为核心,通过缩小差距、协同创新、成果推广等方式,促进我国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职业理想的变迁与中国社会的阶段性发展具有内在的契合性。透过改革开放以来重大事件或社会现象,可以看到大学生职业理想的时代变迁轨迹。改革开放初期"潘晓来信"掀起的人生价值大讨论,折射出大学生职业理想的迷茫探索;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的"脑体倒挂"现象,反映了大学生职业理想追求的功利务实;而大学生群体积极参与抗震救灾既凸显了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也在一定程度上重构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在信息技术和网红经济的裹挟之下,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1978-2018年核心期刊6988篇文献的关键词、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等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改革开放40年来,研究生教育研究的热点领域聚焦于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专业学位认证、学位授权点建设等方面;王战军、王传毅、袁本涛、张文修、廖湘阳等学者的研究在该领域主题演进中颇具影响力;研究生教育研究的前沿趋势主要集中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研究生国际化水平提升和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研究主题较为多元化;研究整体呈现出明显的政策导向性;逐步聚焦实现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学术共同体逐步形成,研究生教育学成为将来的可能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市场化道路最初表现为自下而上的推动,即在改革开放之初,包产到户、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等边缘群体不断突破体制桎梏,而又逐步得到党中央的认可和支持,乃至形成政策向全国推广。至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道路由自下而上的推动转向整体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市场化道路从整体推进发展到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向纵深推进。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其基本经验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逐步破除体制障碍,在经济体制改革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结合国情,借鉴域外经验,进行多方改革,逐步形成了适合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回顾40年改革历程,其间集聚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课程权力在国家、地方及学校间保持动态平衡;在课程领导和课程管理作用下,满足各方的多样需求,提升其课程意识与能力;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与组织机构,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与能力,课程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年来,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发展较快。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78—2018年期间国内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研究机构、研究内容及研究趋势进行分析,归纳出该领域的五大研究方向:双语教学、双语教师及双语教育模式研究,学前和中小学阶段双语教育研究,藏汉和维汉双语教育研究,美国双语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研究,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研究。该领域的研究经历了探索期、平稳发展期、井喷期和新时代四个阶段。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强化濒危语言的教育研究、弥补高等教育阶段双语教育研究短板、开展国外双语教育专项研究等策略,以期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40年来,民办学前教育发展迅速,不仅民办幼儿园数量逐年增长,而且办学质量也不断提高.为满足人民群众学前教育需求作出了贡献。民办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恢复调整、稳步提高、强化立法与繁荣发展四个阶段。民办学前教育政策的数量由少至多,内容由最初民办学前教育办学思路的提出,扩展到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财政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诸多方面。在国家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我国民办学前教育政策内容日益发展,趋于完善,在办学体制、管理指导、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法治化进程方面日益加强,有效地规范了民办学前教育的办学行为,促进了民办学前教育的科学、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社会成员获取社会地位和尊重的主要渠道之一,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的进步与民族复兴,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文明进程。研究发现,中国教育一直在进行着结构上的调整,普通高校机构数、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数、学前教育机构数占比均有较大幅度提高,中国教育正不断向职业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40年,中国教育资源、教育活动、教育成就与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非均衡性,不同的发展阶段这种非均衡程度不同。未来,中国要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教育与经济可持续地协调发展;要加快缩小地域经济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包容、均衡发展;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先进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推进中国向教育强国和经济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