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热量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导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任意地点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其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揭示了本区全年均比周围同纬度地区有更丰富的热量资源,特别是冬季,交界带平均气温明显高于黄淮平原。同时,区内的低山丘陵普遍存在着坡地暖带,暖带的最暖高度约在海拔350—400m左右。本区的暖温带地区,在北靠较高山地南有河谷平川或水体的冷空气难进易出的向阳坡,广泛存在着“亚热带小区”,小区中有特别丰富的热量资源可供利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推导了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任意地点平均气温的计算公式,并分析其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揭示了本区全年均比周围同纬度地区有更丰富的热量资源,特别是冬季,交界到平均气温明显高于黄淮平原。同时,区内的低山丘陵普遍存在着坡地暖带,暖带的最暖高度约为在海拔350-400m热量资源、平均温度、暖带  相似文献   

3.
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害与资源环境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钟兆站 《资源科学》1998,20(3):32-39
本文论述了山地平原交界带的概念、分布与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并对其资源环境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指出,山地平原交界带不仅是自然资源丰富、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带,而且又是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明显过渡带,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地理景观。研究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山地平原交界带、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4.
文本利用CCMP风场驱动国际先进的第三代近岸海浪模式SWAN,对渤海一黄海北部的波周期、极值波高进行模拟研究,为海洋水文保障、海洋能开发、海洋工程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洪雪 《内江科技》2019,(3):76-77
辽西3井为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潜山带第一口钻井,本文从大民屯凹陷西部凸起潜山油藏勘探实际出发,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特殊测井等方法对源外山油藏成藏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大民屯凹陷沙四段优质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可以通过潜山内幕及不整合面经过长距离运聚成藏;太古界潜山储层岩性主要为变质岩,高角度缝是古潜山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通过对油藏解剖,作者认为油源、裂缝、盖层是影响该区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利用福州市1961-2001年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进行Mann-Kendall趋势检验、回归分析、累积距平分析和序列分析,研究福州市气候变化趋势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41年来福州市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1990年以来增温特别明显。各个季节平均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冬季平均气温增高最为明显,其次是夏秋季,春季增温不明显。极低气温和极高气温变化比平均气温变化显著。各月总体变化显著,仅3个月接受Mann-Kendall趋势检验(α<0.1)。降水量年际变化有较大的波动。60年代降水量偏少,70年代初期和90年代降水量偏多,年内变化各月各季不一,总体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前陆冲断带的运动、变形特征受多种因素控制,如区域应力场、古构造、岩石物性等,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素是区域应力场。从喜马拉雅期区域构造背景看,中国西部前陆冲断带的形成与走滑和挤压应力场的共同作用有关。大地构造背景决定了中国中西部前陆冲断带具明显的走滑特征。本文从平面及剖面上对走滑特征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潇  夏自强  郭利丹  鄢波 《资源科学》2016,38(6):1118-1128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24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在采用Kriging插值分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增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SPI、Z、PDECI 3种干湿指标对比印证,分析了巴尔喀什湖流域的年际干湿变化特征、干湿事件发生频次、持续时间以及典型年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巴尔喀什湖流域年际干湿交替出现,3个月尺度下的偏旱事件多发生在2-4月,偏涝事件多发生在6-8月;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湿润事件持续时间逐步增长;进入21世纪,湿润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加;3种指标印证结果显示,流域正处在湿润周期内;③ 典型丰、平、枯水年条件下,流域依次呈现“东南干旱、西部湿润”、“东北干旱、东南湿润”、“南部干旱、西部湿润”的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巴尔喀什湖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可为流域水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引入旅游资源禀赋、旅游规模、旅游服务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构建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关联修正模型对珠江-西江经济带11个城市入境旅游经济关联强度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得出:(1)将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空间关联强度按大小划分为5个等级:微弱关联、弱关联、中关联、强关联和极度关联,整体关联强度较低,但在逐年增强;(2)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中,广州为区域中心,南宁和柳州成为区域副中心,形成了“三角形”的空间网络结构,空间关联网络密度在不断上升,但上升空间较大;(3)珠江-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空间网络大致可以分为:由广州、佛山和南宁组成的板块一;由肇庆、云浮和梧州组成的板块二;柳州和贵港组成的板块三;百色、来宾和崇左组成的板块四。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浙江省雷电灾害(简称雷灾)数据库,对1998-2020年气象部门收集的浙江省雷灾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雷灾的损害类型特征、受灾行业特征及典型雷灾的时空分布特征.资料包含9728起雷灾,其中357起雷灾造成了282人受伤,307人死亡.雷灾的主要损害类别为公用电力电子设备受损(48.33%)和家用电器受损(43...  相似文献   

12.
张志富  希爽  刘娜  余予  范邵华  冯明农 《资源科学》2015,37(9):1765-1773
利用1961-2012年中国有固态降水观测且序列完整的1 400多站逐日降水量和天气现象数据,建立了完整性较好的降雪序列,选取雪季长度、降雪量、降雪日数、降雪强度和最大降雪量5个指标,分区域研究了中国降雪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降雪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东北地区以及新疆天山以北地区;中国大部分地区降雪量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以暴雪等级的降雪量占主要;5个区域的降雪日数均以小雪等级占主要,华中地区占65%,其余区域占84%左右;5个区域的雪季长度均为缩短趋势,新疆北部地区主要由于雪季开始期大幅滞后,青藏高原地区、华北地区和华中地区主要由于雪季结束期大幅提前,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雪季缩短的原因中,雪季开始期滞后和雪季结束期提前各占一半;在降雪的时间变化上,新疆北部地区,降雪量和降雪日数为增加趋势,大雪等级降雪显著增加,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的降雪量和降雪日数无显著变化,其余3个区域的降雪量和降雪日数均有显著减少趋势,其中青藏高原地区暴雪和小雪等级的降雪量显著减少,华北地区的小雪等级降雪量减少显著,华中地区大雪和小雪等级降雪量减少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利用湟源地区的气候资源,促进当地农业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分析和滑动平均法等方法,对湟源地区1961-2021年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湟源地区降水量呈微弱的不显著的上升趋势,且呈现出减小-增加-减小-增加阶段变化趋势。在2012年发生明显的突变转折,四季降水量的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日数以1.2 d·(10 a)-1的速度不显著减少,呈现出减小-增加-减小阶段变化趋势,未发生突变。夏秋季降水日数为减少趋势,冬春季降水日数呈增多趋势,但仅夏季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湟源地区降水集中度在14.0~21.8 mm/10 a之间,说明其年降水具有季节性,而且具有一定集中性;湟源地区呈雨热同季状态,理想的气候条件配合趋好的气候特征,非常有利于小麦、蚕豆、马铃薯等主要大田作物种植、高产以及示范推广。同时气候的适宜度和旅游舒适度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房子金矿床位于王小堡~线金厂~井家沟金成矿带上,该区于70~80年代曾开展过多次地质工作,目前已发现多处小型金矿床及矿点。笔者通过对矿床的矿体形态、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等分析,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含矿岩体和地层,矿床成因应属与中酸性侵入岩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对研究区内构造演化和断层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复杂,即发育顺向断层控制的构造油藏以及构造-岩性油藏,又发育反向屋脊构造油藏,是多种油藏类型的聚集区,是下步勘探开发重点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18.
马琼  张勃  王东  张耀宗  季定民  杨尚武 《资源科学》2014,36(9):1834-1841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测站1960-2012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对该区近53a四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区近53a的四季均呈干旱化趋势,以秋季最为突出,春季次之。经过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检验,秋旱最显著的地方是兰州、靖远及环县;春旱最明显的地方是崆峒、庆阳和西峰;冬季有变湿的趋向,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空间分布上,甘肃黄土高原区腹部比边缘区发生干旱的频率高,山地比谷地发生干旱的频率高。陇中地区夏旱频发,陇东地区冬旱频繁。干旱变幅最大的地方是研究区西北的乌鞘岭和东北的子午岭。近53a研究区干旱事件发生频次呈增长趋势,近10a来尤为显著。中度干旱发生频次的增长速度比极端干旱事件增长的快,但没有极端干旱事件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06-2012年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2006-2012年土地整治项目数据,基于县域尺度,采用重心模型和重心移动距离模型,对近7年来中国土地整治项目的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①不同空间尺度下我国土地整治项目具有不同特征.国家层面上,我国土地整治项目总量呈先增后减,项目类型以土地开发类为主;区域层面上,项目集中分布在华东、华中地区,而东北、华北地区分布较少;省级层面上,项目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华东北部,而川西地区分布较少;②就单一项目类型而言,总体趋势呈土地开发类份额占优且波动明显、复垦类其次,而整理类项目份额最低;③不同类型的整治项目重心移动路径具有显著差异.开发类项目重心移动路径偏向于西南方,重心点主要坐落在湖南、湖北两省境内,其空间分布的整体均衡程度较差;整理类项目重心点基本上全向东偏,其重心移动路径主要偏向于西北、西南方向,其项目空间分布的整体均衡性有所改善;复垦类项目重心转移路径变化特征不明显,重心点基本上都局限于安徽省境内,其重心的集聚程度较高,其空间分布格局非均衡性较大.  相似文献   

20.
五相(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石榴石+尖晶石)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是来自岩石圈地幔相转变带的直接样品.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少量五相共存的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为探讨这些地区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提供了宝贵的样品.本文根据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石榴石和尖晶石的产出状况,将这些橄榄岩捕虏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橄榄岩中尖晶石为粒状残核,尖晶石外缘被石榴石的反应边包围.这种橄榄岩捕虏体代表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上限,故称为尖晶石带橄榄岩;第二类橄榄岩中尖晶石和石榴石以单颗粒零散分布为特征,二者共存但未见明显的相转变关系.这类橄榄岩多位于相转变带中部,拟称为尖晶石-石榴石过渡带橄榄岩;第三类橄榄岩中以石榴石为主,尖晶石和辉石等微晶构成石榴石反应边.这类橄榄岩代表尖晶石-石榴石相转变带的下限,故称为石榴石带橄榄岩.因此,根据不同类型橄榄岩捕虏体中矿物的组成,结合温度压力估算即可确定岩石圈地幔中相转变带的深度和厚度.本文通过对中国东部及西秦岭地区晚第三至第四纪碱性火山岩携带的尖晶石-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温度压力估算来进一步厘定中国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中的相转变带深度和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