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青年千人计划"的相关信息,对入选者分布特点、学术生产力以及高校引才数目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入选者绝大多数为华人,平均入选年龄为34岁,现任职单位大都为国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生命科学领域的入选者所占比例最高,引进单位主要为国内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多数青年千人在引进之后保持了良好的学术生产力,高校层次对其人才引进数目有显著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对海外青年人才的引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是海外回国青年的优秀代表,本文基于该群体申请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的视角,分析海外优秀青年学者回国后的学术活跃度与学术生产力。从时间、项目类型、研究领域、所处地域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发展现状,并有针对性地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青年高层次科技人才是最具发展潜力、最有创新创业活力的创新人才群体。青年千人计划自2011年实施以来,截至2015年8月已分六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1793名。本文以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为分析对象,利用履历信息分析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的流动特点、分布情况和结构特征,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海归人才回国前后学术生产力、影响力及科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与演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以30-35岁的男性群体为主,来自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一流企业,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领域,被引进后整体具有较强的学术生产力及影响力,其科研合作网络是具有小世界特征的无标度网络,各领域的科研工作活跃,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4.
孙玉涛  张艺蕾 《科研管理》2021,42(10):20-27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项目”是我国引进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11”工程大学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实施该项目与科研产出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年项目”显著提升了大学科研产出数量和质量,对科研产出质量的提升作用更大。(2)“青年项目”对大学科研产出的促进效应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高学术水平大学相比,“青年项目”对低学术水平大学科研产出的提升更大。(3)大学科研经费投入在“青年项目”和大学科研产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从组织层面丰富并拓展了“青年项目”政策研究,为青年入选者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十二五"期间受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支持并已晋升为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优秀青年人才为研究对象,比较其与"十二五"期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并到岗且到岗时年龄不满35岁(含)的海外青年人才,在基金项目支持、主要青年人才计划资助以及顶级期刊科研论文产出等方面的数据,分析国内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情况,探讨影响本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加强本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举措。  相似文献   

6.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1,(16):1-6
我将重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制定降低"绿卡"门槛政策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赵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2日在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尹蔚民提出,要以"千人计划"为龙头,鼓励各大国有机构、各类企业和园区拓宽视野、加大投入,面向海内外引进和重用优秀人才;要加大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资助力度,做好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7.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海外及香港、澳门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实施以来,对于培养优秀的学术带头人,稳定科学研究队伍,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促进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技术在内地的交流与应用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获得了科技界的广泛好评.为了进一步做好今后的资助工作,本文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海外、港澳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的资助概况以及近3年来的受理、评审以及资助情况等进行了粗略的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8.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中国为促进青年科学和技术人才的成长,鼓励海外学者回国工作,加速培养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而特别设立的科学基金。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发展历程,基于对1994—2018年度获资助项目的分析,系统总结了该基金在发现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科技创新进步、提升中国基础研究国际影响等方面取得的整体资助成效,并针对其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19,(8)
近年来,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大幅增长,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其发展贡献和适应策略值得探讨。研究以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H高校2011年引进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A教授作为个案,分析了A教授的科技创新工作对H高校发展的贡献。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和选取的2011-2017年10项指标数据,借助SPSS和Stata分析软件的研究发现:(1)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与高校发展排名具有一定相关关系,其所作科学研究工作对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贡献,贡献率为1.46%。(2)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流动生态,同时出台更加宽松的人才管理政策,激发海外高层次人才对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和高校发展方面的贡献,促进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陈惠娟 《学会》2014,(4):31-3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增强人才政策开放度,广泛吸引境外优秀人才回国或来华发展。近年来,江苏省科协充分发挥其密切联系海内外科技社团的优势,大力实施"海智计划",即海外人才回国服务计划,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推动高新技术项目落户,有力地助推了江苏人才国际化进程和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国家提出"单独二胎"政策,但是城市青年作为生育政策的主要受益者与执行者,他们生育意愿的变化使得二胎政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遇冷。所以在当下的政策背景下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城市青年的意愿生育数量、意愿生育性别、意愿生育时间、以及对生育政策的看法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根据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在意愿生育数量以及意愿生育性别上偏好儿女双全,意愿生育时间逐步后延,而人们对当下的生育政策的调整有着一定的看法。通过对城市青年生育意愿的分析,这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3):17-19
首批143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中国欢迎海外青年英才来华创新创业日前,首批143名"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名单在"千人计划"网站公布。为什么在"千人计划"之外又启动"青年千人计划"?评审如何进行?国家如何支持入选者……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近日专访了中组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负责人。  相似文献   

13.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大批青年走上创业之路,在国家的鼓励政策出台后,探讨创业政策和传统的社会资本对青年创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的差异。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收集420名创业者的相关数据,发现政策支持和社会网络不仅直接作用于青年创业绩效,也通过政策获取能力这一中介效应对青年创业绩效产生一定影响,并且青年的政策获得能力与青年创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从几个维度对其进行测量,解释了创业政策、社会网络对于青年创业绩效的直接与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安徽省海外技术人才的引进方式、引进载体、政策文件等现状,总结了美国、日本、上海、江苏的海外技术人才引进经验,对安徽省海外技术人才引进工作提出了改善海外技术人才生活和工作环境、加强海外技术人才基地建设、完善海外技术人才引进政策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11,(16)
制定降低“绿卡”门槛政策构建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综合新华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赵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22日在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会议上表示,我国人才引进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尹蔚民提出,要以“千人计划”为龙头,鼓励各大国有机构、各类企业和园区拓宽视野、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6.
青年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驱,科技创新离不开青年科研从业者的贡献。本文对山东省省内青年人才的科研状况以及所处的学术环境、管理现状以及激励政策进行了调查,在基于结果分析的基础上,从净化学术环境、丰富激励手段、完善科研资源分配机制、提升管理效率及强化城市创新活力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级政府通过人才工程来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赋予"人才帽子"称号并给予特殊保障措施,但是以"人才帽子"为表征的海归人才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异化现象,对中国学术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以山东省为案例研究区域,以海归学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发现"人才帽子"异化现象是在中国逐渐加强吸引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以及将"人才帽子"作为重要政策工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在人才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绩考核的纵向叠加、政策配套的纵向叠加和行动者利益的横向叠加的"三重叠加"造成"人才帽子"的异化现象。最后,提出完善海归人才政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千人计划”入选者为例,利用履历信息分析法,从科技人才的年龄特征、学科分类、来源国家和学校、流动特点、流入地区、现职情况几个方面,分析了国际科技人才的回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海外回流的科技人才大多具有较长的学术生涯和丰富的海外经历;回流的科技人才集中在理学和工学;科技人才来源国家广泛;科技人才回国前在海外大都经历过多次工作流动;科技人才回国后主要流向北京和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回国的科技人才在多个高校身兼数职。针对科技人才回流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人才引进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统计数据,揭示了近年来中国赴美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的层级分布变化趋势,以及获得美国大学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青年人才的回流状况。考虑到美国2016年针对国际学生出台的就业政策以及签证政策对海外学者回归可能造成的影响,结合当前中美贸易和科学技术摩擦背景分析了未来中国留学生,特别是获得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的高层次人才的回流前景,提出下一阶段吸引高层次人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顾承卫 《科研管理》2015,(1):272-278
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我国很多地方把引进海外科技人才作为谋求区域发展、促进创新驱动的重要举措,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引进、集聚了一批海外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支撑。在从科研资助、薪酬个税、创业扶持、住房补贴等几个方面,对各地近年来制定实施的海外人才引进政策进行分析和评价之后,提出相关建议:注重地区发展的实际需求;注重"适度"和"平衡";注重对海外人才团队的引进;注重海外人才引进与国际科技合作有机融合;注重对海外引进人才的服务和管理;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注重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