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健康类节目是通过电视媒体再现以健康话题为核心的人际传播形态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本文分析了电视健康类节目的传播方式、健康信息流的构成及传播特点,并对电视健康类节目的受众进行解读,提出电视健康类节目民生化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不仅为电视受众提供信息、知识和娱乐服务,同时获取受众的时间和注意力实现其产品价值.近几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为创办宗旨的原创文化类节目相继播出,成为电视节目形态发展的新亮点.本文以原创文化类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为例,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为本土文化类电视节目提高传播力、塑造媒介形象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真 《声屏世界》2014,(9):22-24
电视社教节目是指专门为受众传授知识、疏导理念、引证思想和指导行为的电视节目,在国外,它又称"公共利益服务节目"或者"公共教育节目"。社教类节目是各级电视媒体节目类型的重要组成部分。社教类电视节目创新策划是提升传统科教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节目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著名口号"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宣告了健康科普宣传的重要性,而作为如今主流传播途径的电视媒体,有责任担负起传播正确、实用、积极有效的健康知识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电视工作者要制作出符合新媒体时代要求的电视健康类节目。本文将新媒体时代健康类电视节目的"路标"归纳为12个字:很新闻、很悬念、很科学、很大众。从这四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在新媒体时代全新的电视健康类节目的应有诉求:寓教于乐、轻松贴近,给广大观众传播科学正确、实用有效的健康知识,为人民的健康幸福生活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武立新 《新闻前哨》2010,(9):110-111
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电视访谈类节目以其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使受众犹如身临其境的特点,为广大受众乐于接受;由于操作简单方便,制作成本低廉,周期短,传播快速见效,也成为广大电视工作者常用不衰的宣传手段。  相似文献   

6.
高凯  冯锐 《声屏世界》2012,(2):21-22
社教类电视节目是以电视传播的形式对观众进行社会教育、文化教育的一类节目样式。它曾经与新闻、文艺共同组成了我国电视节目的三大板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新闻类节目不断改革,文艺类节目也日趋走向娱乐化,而社教类节目却陷入了尴尬的处境。①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现代观众的口味,社教类电视节目也纷纷进行了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化类电视节目是我国电视媒体中的重要节目类型之一,当前电视文化类节目的营销手段落后,造成文化类节目总体收视率不高。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电视文化节目经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电视文化节目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赵娅军 《传媒》2018,(2):36-37
继本世纪初《百家讲坛》之后, 2013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汉字英雄》等开启了中国电视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类节目热潮.此后,《中华好诗词》《最爱是中华》等相继推出,2015年,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也获得好评无数,2016年与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成为这一轮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典型力作.从一定意义上讲,传统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传统文化电视传播的一个缩影,近五年间该类节目的发展路径对传统文化电视传播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在当前媒体竞争激烈,泛娱乐化盛行的语境下,依靠传统文化类节目突围,或是我国电视节目实现新发展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电视文艺、综艺类节目蓬勃发展,面对新媒体环境,电视媒体行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在迎合受众审美的基础上,坚持秉承广电总局倡导的"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电视节目制作理念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纵览现阶段成功的电视节目作品我们不难发现,探寻明确的创作理念、深化内容主题立意、挖掘市场特性、突显传播效果,方能彰显、提升一档电视节目真正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类电视节目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时期先进思想与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文化类节目的大力支持,社会感染力创造也因此成为文化类节目编辑工作的重要使命.反思我国文化类节目的现状,其社会感染力创造仍有待提升,电视台应重视文化类节目编辑工作的创新发展,积极培育精品文化节目,塑造节目品牌.  相似文献   

11.
张成 《记者摇篮》2009,(7):88-88
农业电视节目是指以报道三农领域发生的事实为题材来源的电视节目。目前,我国电视媒体开办的农业电视节目多数是以传播农业科技信息、介绍农民致富经验为主的服务类节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集宣传、美化、推广、引导等作用于一身的电视导视类节目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本文拟从福建海峡电视台《看海峡》栏目的创新实践出发,探讨电视导视类节目的创新与提升。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体的作用与价值带来了较大冲击。就电视健康类节目来说,想要在融媒体时代仍然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果,那么则需要寻找适合电视健康类节目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策略,探索协同化创新、实施定位差异化,保障节目的品质,坚持规范化底线,节目整合化传播,以促进电视健康类节目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付鹤 《记者摇篮》2004,(8):35-35
服务类节目在众多的电视节目中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类节目少了传统新闻节目的正襟危坐,又不像电视专题类节目那样在内容上过于单一,灵活、机动、丰富、轻松是电视服务类节目呈现给受众的传播特点,这也是此类节目成为最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每一个电视节目都有它特定的收视群体,对于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来讲,它因其向广大观众传播知识、指导生活、陶冶情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特性,越来越受观众朋友的喜爱,在如今的电视荧屏上也已成为重要的节目类型之一。随着  相似文献   

16.
田毅 《新闻世界》2021,(2):65-67
作为承载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博类节目,自央视《国家宝藏》开播以来引发了热潮,相比其它电视节目,文博类节目以形式新颖、创新性表达和深厚精神内涵赚足了收视和口碑,逐渐成为"现象级"节目。本文主要针对当前文博类节目发展境况,就节目创新路径展开探讨,以期在增强节目创新性和吸引力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现阶段电视收视市场的变化与特点:影视剧节目“王位不倒”,新闻类节目“趋势走低”,大众娱乐类节目“步入中兴”。大众娱乐类节目占有当前电视收视市场份额的约1/7。 电视传播是以时间为其展开形式的。因此,考察各类电视节目在人们收视行为中的结构性占位的状况,主要是通过人们赋予各类电视节目不同的收视时长来判断的。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于2000年5月进行的“北京居民电视收视行为与收视意愿的调查”显示,北京人每天收看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平均时长为463分钟,这一收视时长在本次调查所列的11类电视节目中,次于…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电视文化类节目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由于年轻受众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在文化传承中的承上启下作用,电视文化类节目应该注重对年轻受众的吸引。电视文化类节目要抓住年轻受众的心理需要消除存在的障碍,一是因为理念保守导致的对文化类内容的“一刀切”,二是因为认知偏差导致的把特殊内容当作全部,三是因为理解肤浅导致的把握不住文化的真正内涵,四是因为手段落后导致的进入不了年轻受众的心。电视文化类节目在吸引年轻受众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要用年轻受众的思维方式生产节目,二是要用受年轻受众欢迎的传播渠道分发内容,三是要让年轻受众充分参与到节目的生产、传播过程中来,四是要适应年轻受众对新技术的需求和渴望。  相似文献   

19.
张扬形式:优化电视节目的可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形式对于优化处于电视台灵魂地位的新闻纪实类节目与观点阐述类节目的可能意义何在?“内容为王,形式是金”的整合是电视节目创优的必由之路,这是因为大众传播已经进入了“形式选择”与“形式阅读”阶段,对以时序形式传播的电视节目来说,节目内容对节目形式有着生死存亡般的依赖;电视语言是节目构成的外在形式,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集合,它犹如一个容器,承载了电视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全部符号,用语言符号学原理研究声画构成关系,并建立节目语用模型,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观点选择,而是对科学方法的发现与认定,是电视从业者驾御电视语言能力提高与完善的标志;时间控制是电视节目赖以生存的形式空间,电视节目制作人要确立时间形式生存现和强化时间节约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体育类电视节目的文化内涵设置、文化建构、文化表达的分析,认为体育类电视节目对文化重塑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体育类电视节目整体上呈现出大情怀与正能量、爱心助力与践行公益、对舶来文化本土创新的文化内涵;通过传统文化的现代呈现、奥林匹克文化的怀旧呈现、地域文化的景观呈现的方式建构了不同形式的文化;并通过融合传播、体验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对节目的文化进行了表达,实现了体育类节目从"娱乐至死"到"文化重塑"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