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时代,和谐已成为各个发展过程中的重心和关键环节。在教育体系的体系的发展过程中,和谐也早已成为发展的主流。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只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育和谐的人,语文教育要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和谐个性,"德"与"育"应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这诸多的因素中能和谐共进,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素质教育也要从小学教育开展抓起,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各学科教学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就包括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现如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素质教育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家长、教师乃至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话题之一。本文也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相关问题展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3.
梁秀杰 《今日科苑》2010,(10):247-247
新课改的实质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美术课是一门基础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美术教学中始终加强德育渗透,才能更好地发挥美术教学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科教事业的发展,语文教学取得了硕大的发展成果。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确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才能让阅读走进初中语文课堂呢?本人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个观点。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应以教材为主线,在课内外阅读中、写作中、在作业批改中渗透积极健康的德育思想。语文教师应将德育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才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从而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使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6.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钱理群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立人思想,这一思想也贯彻在写作教学中。在写作教学中,钱理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写作过程是发现与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各教学阶段要求都不同的过程。思考好这些过程的内涵,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7.
何莹  封秋莹 《科教文汇》2014,(22):39-39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钱理群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立人思想,这一思想也贯彻在写作教学中。在写作教学中,钱理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写作过程是发现与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各教学阶段要求都不同的过程。思考好这些过程的内涵,能使我们更好地进行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8.
卢树基 《今日科苑》2009,(12):215-215
德育课程的教学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也是学校德育的整体性建设的中心环节。因此,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对于学校德育建设来说是很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呢?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课程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呢?现有的德育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建设伟大的中华民族离不开有责任感的新一代,要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有责任感的接班人。可是近年来,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把目光集中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许多人错误的理解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思品教师的是,与自己所教学科无关。这也是教育陷入误区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责任。我们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将德育融入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下面我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在素质教育教育体系下,我们中职学校必须把德育教育工作摆在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也是新课改的重点要求。因此,在德育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中职德育教师要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直观教学、抽象概括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教学程序,来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中职德育课程教学效率,使德育课程发挥出最好的效果,使其更好的辅助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今天,本文就以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为例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1.
蔡玲妹 《科学大众》2014,(11):46-47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根本性质,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观点。“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单纯地传播现成的知识,更要注重人的潜质的开掘,在语文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地挖掘教材内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见缝插针进行德育的渗透,这是对学生的成长全面负责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健康成长与终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以语文教学为中心,以品德熏陶为纽带,“人文”与“工具”共长,学生才能“成人”又“成才”。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这门课程,是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课程之一,这门课程培养学生们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在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激发学生兴趣来促进学生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进步,才会使学生自主地学习。阅读这个环节成为教学中的重点,阅读能力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内涵,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才会数写得精彩。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相结合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根据读写结合的标准,把握读写结合的原则,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活动,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文学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拼音是小学语文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拼音教学,加强学生对于拼音的认识和运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语文的认识。但是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沉闷,从而导致学生对于语文拼音的学习兴趣不高,故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拼音的学习兴趣,本文就对小学语文拼音的趣味教学进行了以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要求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本文拟从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渗透德育教育;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渗透德育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创设有效情景,渗透德育教育;在语文作品欣赏中,渗透德育教育;结合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德育教育等角度分析如何才能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相似文献   

16.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都是教师、学者等人探讨的重要话题,多数人都明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语文,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长期做到让学生“乐之”,乐之是一种状态,乐之更是一种境界,学生只有对学习语文感兴趣才能爱上语文。本文在总结前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研究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通过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探讨明确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时刻提醒自己要开展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的语文教学课堂,同时也能够通过时刻优化语文教学帮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如果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多渠道、多方面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那么数学课堂上将会盛开德育之花,我们的教育也将更完整,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云涛 《科教文汇》2020,(8):105-106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应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中职虽然是职业学校,但和其他学校一样,都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了解我国的历史,也能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精神力量。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一名文化传承者和领路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心理健康内容的概述,初中生心理发展现状的分析,强调了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几种方法。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  相似文献   

20.
李振宇 《科学中国人》2014,(1S):140-140
情感培养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的培养,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的。语文教学过程不只是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也不只是探索作者思想观点的过程,还是感受、领悟、体验情感的过程。只有加强情感培养,才能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涵,陶冶学生的情操,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