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情景模拟的行为实验研究意见领袖的信息特征对受众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意见领袖对受众信息传播的过程是以刺激——反应原理为基础的,因此,理论上意见领袖对受众的信息传播确实会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因意见领袖信息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实验方法证实了所提出的6个假设,意见领袖的信息特征对受众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会随着意见领袖对信息的态度、对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与受众信任方式的不同而呈现出显著差异;意见领袖对信息的态度、对信息的表达方式和与受众的信任方式之间存在的交互效应也对受众的信息传播效果起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科学信息传播呈现极大的增量,这对于科学界来说,本是好事情。但是,社会传播中的出现误差的情形,也随之增大,特别是大众传媒,正是因为这些误差的存在,导致了科学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不同的受众心理效应。在此从这一问题出发,重点研究了科学信息传播中产生的正负不同的受众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3.
基于科技期刊史和科学传播史视角,采用原始文献考证分析,结合拉斯韦尔传播模式,系统研究创刊于1946年《科学时代》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结果表明该刊传播者为科学共同体,通过多种方式助力科学大众化;传播内容丰富多样,科学性特点显著;受众范围上以直接受众辐射间接受众,刊物针对受众特点"因材施教";传播效果上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映,激发了受众的科学思维。认为:该刊是大众科学化末期的重要刊物之一,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坚持出版,积极参与科学大众化,为内战时期中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为今天办好科技期刊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科技行政机构科技公共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受众广东省科技行政机构的科技公共传播行为及其职能和业务的认识情况以及广东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发现广东省科技行政机构发布科技信息的渠道不畅;广东省科技行政机构对自身业务及职能以及广东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宣传不够充分;广东省科技行政机构主办的科技公共传播活动传播效果不佳,参与度较低;广东省科技行政机构的科技公共传播行为在不同性别受众和不同职业受众中的传播效果也有所不同。进而提出加强广东省科技行政机构科技公共传播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科普信息化不断推进的当下,为探究我国微信科普的发展现状,从科学计量的视角对我国典型科普微信公众号进行量化研究,通过对其科普信息在推送频次、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探究社交媒体时代科普信息在微信平台的传播路径。研究表明,微信公众号在科普信息推送方面有较高的活跃度,且不同公众号有各自的运营模式;在科普内容方面信息更加多元化,除注重知识的科普外,还传播文化、新闻等类型的相关科普信息;在科普效果方面,受众关注度与参与性逐步提高,整体积极向好,但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新闻受众的逆反心理作为一个新闻现象和心理现象,广泛长久并深刻地影响着新闻传播的效果。它可以使新闻信息的传播效果为零或负值。作为传播者如何避免受众产生逆反心理,作者认为传播者既要在坚持以受众为本的原则下,保持传播内容的真实、全面,更要树立新闻媒体的权威,保证新闻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研究微博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信息来源和责任归因对于受众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社交媒介危机传播理论(SMCC),结合信息传播技术演替理论(ICTs),采用实验法 探讨了信息传播的先后顺序和危机类型对转发意愿和转发效价的影响。【结果/结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先接受非 官方来源信息的受众会有更强的转发意愿和负面传播效价;不同类型的危机对受众转发意愿有显著差异,但对转 发效价影响不显著;危机信息传播顺序与危机类型会对受众的转发行为产生交互作用,并且危机信息传播顺序对 错误型危机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日益成为科学传播的主渠道。本文基于科学基金科学传播的职能定位,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动态及趋势,依据"5W"(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与传播效果)传播模式理论,研究科学基金利用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新时代发展的有效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机制包括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受众、传播渠道、传播效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有效传播机制应遵循价值观念传播的客观规律,从研究受众的价值需要、转换话语表达、提高传播者的素质和发挥现代网络媒体传播优势四方面入手,使这一有机整体和谐、有效地运行,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数字出版环境中把握机遇、组织和重构出版技术和理念、提高高校学报传播能力的策略。【方法】从高校学报的传播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学报的传播路径、传播能力及传播效果。【结果】 高校学报传播路径单一、传播能力及传播效果低下,造成学报信息的低效传播。高校学报应从信源着手,探索新的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提高信息的针对性、适宜性和质量; 坚持多种发展战略,实现真正的数字出版; 为受众着想,注重信息互动,增强信息传播的源动力。【结论】只有认真研究高校学报的传播规律,认识到高校学报传播的现状和不足,才能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1.
数据期刊的政策调研与分析——以Scientific Data为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探讨在数字出版环境中把握机遇、组织和重构出版技术和理念、提高高校学报传播能力的策略。【方法】从高校学报的传播现状出发,分析了高校学报的传播路径、传播能力及传播效果。【结果】 高校学报传播路径单一、传播能力及传播效果低下,造成学报信息的低效传播。高校学报应从信源着手,探索新的信息传播内容和形式,提高信息的针对性、适宜性和质量; 坚持多种发展战略,实现真正的数字出版; 为受众着想,注重信息互动,增强信息传播的源动力。【结论】只有认真研究高校学报的传播规律,认识到高校学报传播的现状和不足,才能在不断加剧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梅  赖胜强  朱敏 《情报杂志》2012,31(4):133-137,121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信息正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对消费者决策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网络口碑的强大影响力依赖于信息的不断传播,受众的再传播行为研究就凸显其重要性.从网络口碑信息特征视角,通过行为实验法研究网络口碑的正负性、情绪性对受众信息再传播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受众对负向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比正向口碑更高,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高于事实型网络口碑,同时产品卷入度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影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相关研究进展,结合新型城镇化特点,界定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的内涵、特征及体系构架,剖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地区信息传播能力提升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农村地区信息传播的外生动力,为其提供条件支撑,推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要精准把握农村信息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内容海量化、传播渠道立体化、传播受众个性化以及传播效果精准化等特点,加快搭建包含信息供给能力、信息传播效果及信息受体能力的农村信息传播能力体系框架;进一步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供给渠道拓宽、信息服务模式创新、农民信息素养培育等方面推进农村信息传播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4.
受众对危机信息的反应对危机的处理应对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社会媒体的介入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本文运用实验方法,在微博平台上模拟危机信息的发布和反馈,依据相关理论提出假设,通过对所得信息处理分析,研究在食品安全危机中不同的社会媒体信息策略对受众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媒体信息策略能有效降低受众的负面态度,其中社会媒体信息形式的作用更明显;社会媒体信息策略对不同的受众态度因素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15.
张惠民  王平军 《情报杂志》2007,26(12):154-156
科技期刊是大众传播中专施科技信息传播的子系统,其受众在历史上经历了从科学家到大众化受众的演变。从科技期刊传播的大系统和某个专门期刊来说,科技期刊的受众既是大众化受众,又是小众化受众,其又承担着多个角色。科技期刊受众具有求知、求新、求同的心理特质,对受众的这些分析可为进一步办好科技期刊和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季丹  郭政 《情报杂志》2015,(2):22-27
意见领袖在危机事件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地位备受关注,其在网络舆论形成期、扩散期、转折期和消弭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证研究对信息传播能力、网络位置及与受众的关系程度等影响意见领袖在危机信息传播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与危机信息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试图厘清网络危机传播中意见领袖发挥作用的机制,为建立意见领袖的管理体系,完善网络危机传播的有效应对机制,加强对危机传播中意见领袖的信息控制与引导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国内,对中国植物园科学传播模式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本研究从传播学出发,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从科学传播过程的五个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及效果评估,分析中国植物园科学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描述现有的“单向、直线、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最终建构理想的“双向、互动、以受众为中心”的模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张颖 《科学中国人》2016,(5):120-121
伴随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发展了重大转变,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由此诞生。新媒体的产生为受众提供了更多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了新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受众的地位。新媒体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以及新媒体自身的匿名性和互动性特点,为受众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受众个人道德判断能力的缺失、价值观的错位、人格扭曲等。由此引起了新闻媒体界以及社会的关注,央视媒体作为中央媒体,其信息传播的内容对受众影响深远,因此,文章在阐述新媒体环境对受众生态影响的基础上,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价值取向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受众价值取向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力量,发布、传播信息即时、多样、快速、广泛、互动,通过转发、链接、评论以及吸引传统媒体参与等手段,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能快速设置公共议题、引导舆论走向、并干预影响受众行动,体现了强大的舆论引导作用和和强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游淳惠 《今日科苑》2020,(3):32-38,47
长期以来,科学传播一直关注如何将科学知识正确传递给公众,以实现公众对科学态度的转变,该研究思路被称为缺失模型。然而,许多实证研究证明公众的科学知识与其对科学的态度之间没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科学缺失模型因此备受批评。作为一种替代性思考思路,科学传播开始关注"情绪"与"情感"诉求的研究。尤其在后真相时代中,科学流言与假新闻不断影响受众并歪曲真相,虚假信息之所以能被快速传播,归咎于文本中的"情感诉求",传播者透过说服性、讽刺性与攻击性的叙事文体来引发共鸣,利用积极(如幽默、希望)与消极(如恐惧、悲伤)的情感策略来引导舆论走向,诱导受众以感性的方式代替理性的科学思考,最后改变公众的科学认知与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