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余夫 《百科知识》2009,(9):31-32
听觉是动物感受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许多动物的召唤、求偶、御敌和对抗都要依靠声波信息。事实上,动物有不少器官可以接收声音,例如,海蜇的“耳”是一个带液体的球,圆球液体里漂浮着几棵珠子,这些珠子同神经细胞连着。振动传到球体,珠子又将振动传给它的神经细胞。软体动物中的淡水蜗牛则有两个圆珠,它能听到比海蜇所能听到的频率大12倍的声音。即使是人类,甚至也可以不用双耳,而单靠手指或毛发感受到的振动来接收声音。然而,用声音作为通讯的动物,常常具有特殊的听觉感受器。  相似文献   

2.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2,(19):29
正人为什么觉得自己的声音陌生?将自己的声音录下后,重新放给自己听,通常你会觉得这声音不像是自己发出的,而别人一听,就能确认那是你的声音。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我们说话的声音,除了通过空气振动传到自己的耳朵  相似文献   

3.
廉锋 《世界发明》2009,(7):37-38
你的声音是重要的。如果你有值得说的,人们会倾听。你可以做自己的新闻,我们都可以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文化》2007,(9):F0003-F0003
在这个能源短缺的年代,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用来发电:"风筝"、"糖"、"声音"、"行人",甚至"尿液"也成了电力来源。不过,你是否想过有一天自己的体温都可以用来发电呢?  相似文献   

5.
高峰 《今日科苑》2007,(15):36-36
我们周围充满声音,小到原粒子,大到银河系,万物都在振动。人类的耳朵能够感知的振动频率非常有限,为16~20000赫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听觉范围之外的声音就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我们周围有些看似简单平常的声音,实际上是有害的,我们称之为噪音。举个例子吧,莫斯科西南  相似文献   

6.
不久的将来,你的家里到处都是电子信息,信息家庭是一个什么样子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卧室是电子化的卧室。卧室中放着一台弧形屏幕的“电视”——多媒体电脑。这种电脑可以接收电视信号,通过屏幕可以看电视节目、还可以打电话,而这种电话是具有电脑功能的。可视电话用起来与普通电话有所不同。比如你在给你的股票经纪人打电话,听到的不是他报价的声音,而是从屏幕上显示的数字;如果你打算与全家一起去公园游玩,打  相似文献   

7.
如果让你回忆自己曾和哪些人进行过交流,父母的温和叮嘱、师长的谆谆教诲、朋友的关怀打趣、伴侣的甜言蜜语一定都在你列出的单子上。但是这个名单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到底是什么呢?当你在思考时,有没有发现自己的脑海中有一个声音在诉说着自己的疑问,它,就是时时陪在我们身边却总被我们忽略的来自于自身的"心灵物语"。  相似文献   

8.
身体语言是英语课堂中的辅导员,是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它是指人们在交际中用身体来传递信息,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说话者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比如当你讲课时,学生在窃窃私语,你可以用目光扫视一下,使其安静下来;如果你所提问的是一个胆怯的学生,不敢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时,你可以给他以鼓励的目光。有时这种身体语言可以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我们把这种语言称为体态语。  相似文献   

9.
忙死与忙活     
正为了生活,人人都很忙,"忙"几乎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但忙也有不同,有人"忙死了",有人却"忙活了"。读过一个关于星巴克老板舒尔茨的故事:有一次,舒尔茨到英国出差,发现在伦敦最繁华的地段有一问只卖便宜奶酪的小店。舒尔茨走进去问店老板,在这么繁华的地方经营这种小店,连房租钱都不够,为什么要做这种忙死人又亏本的生意。不料店老板哈哈大笑:"你别只看表面……我们的奶酪虽然便宜,却有很多代理商,我们用挣到的钱买了很多商铺。你所看到的外面繁华的商铺基本上都是  相似文献   

10.
同一种类的黄瓜种籽同时种在一块地上,长出来的芽却不一样。全苏肥料、农业和农业土壤科学研究所化验室主任巴尔苏柯夫这样解释道:“左边的黄瓜种籽在播种前活化了,右边的没有活化。活化的种籽出芽既早又齐。当然这些种籽结果实的日期也会提前。”种籽是用什么东西活化的呢?这种东西就是超声波。我们知道,各种形式的声音是不同程度的空气振动的结果。声音可以分两种:听得见的和听不见的。人的耳  相似文献   

11.
高科技装扮     
Burton Shield iPod外套折合人民币3500元|www.burton.com 如果滑雪时你耳边充斥的都是那些十来岁的小孩子风驰电掣从你身边超过的声音,你可以用这款全天候iPod夹克让自己不再为拙劣的滑雪技术烦恼。只要将iPod插到这件外套内的SoftSwitch控制系统上,你就可以享受音乐为你营造出的速度感了。跳选歌曲和调节音量的按钮就在你的袖口上,而透气的双层抗冲击尼龙纤维面料能始终保持身体的温度。不过,切记有一点要注意40%的雪崩都是由滑雪者放声高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连岳 《科学与生活》2009,(1):123-123
<正>用山寨手机的人又有祸了,因为他们最近收到了一条短信,叫作"我要让你的手机失灵"。普通手机打开它什么事都没有,但是山寨手机一打开这个短信就振动不停,按什么键都没用,只好卸电池。据说这是因为山寨机用的全是联发科(MTK)的芯片,失灵短信利用了芯  相似文献   

13.
徐浩英 《知识窗》2008,(12):62-62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包括我们人类本身,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声音就是在不同物体间传递的,它通过物体的振动,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木子 《科学中国》2006,(5):11-11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声音的总汇。小到元粒子,大到银河系,万物都在振动。人类的耳朵能够感知的振动频率非常有限,为16赫兹~20000赫兹.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听觉范围之外的声音就不会对我们的身体产生影响。比如,就振动特征而言,低级下流的话语不仅伤害出言不逊者自身,而且对周围人的身体也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我们对动物了解得越多,人类手上能证明自己是"万物之灵长"的证据越来越少了。过去人们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可是后来发现,别的一些灵长类动物也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有情感,动物也有情感;人类会做梦,某些动物也会做梦……但是,"顽固"的人类又认为,人类可以用语言彼此交流,而动物却做不到这一点。于是,一些人又把"能否进行语言交流"当作了表明自己比动物优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声音     
来源鼓声震耳,琴声悠扬,这是由于鼓皮和琴弦的振动迫使周围的空气也振动起来,空气把振动送到我们的耳朵里,我们就听到了声音。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振动是声音的来源。声速、频率和波长俗话说:“耳听八方。”这说明声音可以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介质不同,声速  相似文献   

17.
气球是很一种很普通的玩具,结构十分简单。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它做很多与物理有关的实验,大家都来试试吧。一.声音的产生器材:气球、细线。方法:将气球吹足气后,用细线将口扎紧,用手指弹气球,气球发出声音。原理:声音是由物质振动产生的。  相似文献   

18.
隽武 《科学生活》2014,(12):6-8
耳朵是我们接收声波、维持身体平衡与识别位置的器官。我们的耳朵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外耳,中耳与内耳。我们运用耳朵的这三部分听到声音:声波通过外耳进来后,到达中耳,使你的耳膜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中耳里三块听小骨传播到内耳,一个蜗牛形的器官;内耳产生神经脉冲,并发送到人的大脑,于是,大脑便能识别这种声音。除了听觉之外,耳朵也部分负责维持身体平衡与体位感知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超声波     
使我们的耳朵感觉到声音的声波,是一种能够在空气、水和固体中传播的弹性波。声源的振动,使得同它紧挨着的一部分媒质,受到了周朝性的挤压;这一部分媒质又按照振动本身的周期性的变化过程,把挤压力传递给最邻近的一层媒质;这样,轮流交替的波密和波疏,就传遍了媒质所占据的全部空间(图1)。每一声波都具有一个说明自己的特性的物理量,这就是在一秒钟以内波密和波疏流交替的次数,这个量就叫做频率。频率不同的声音,我们听起来就有高低的差异。最低的声音,如鼓和大  相似文献   

20.
尽管在20世纪以前,人们还没有开展对水下声音的科学研究,但水下声音的存在早已为人们所知。南太平洋和西非的原始渔民采用自己发明的方法,只要将耳朵紧贴桨柄,水下声音产生的振动就能传递到木头上,被人耳听到。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静寂的”海洋世界里的动物们可以用叫声传递信息这一事实才广为科学家们接受。水下声音只所以这么长时间都没有被发现,主要是水面所造成的障碍:空气振动产生的声波碰到水面时,99%的声音不是被反射,就是被吸收;水下声波的振动也同样被“囚禁”了。轻装潜水员几乎听不到经由耳朵里残留的空气所传递的水下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