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名新记者的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济南回沪,与同事们一照面都说我瘦了不少,照照镜子也突然有些不认识自己.或许是因为在诸城久久不能释怀的那一瞬间,一位老人那阵阵令人揪心的哭泣,以及道道无情的摄影摄像的闪光,一直在我心头不能拂去.  相似文献   

2.
3.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如何将人文关怀贯穿采访始终.让新闻闪耀人性的光辉?笔者以为,要具备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4.
喧嚣直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灿 《新闻知识》2004,(3):35-36
宇航员的挥手微笑,激动的人群,白色的哈达……杨利伟出航后的画面栩栩展现眼前;浓烟滚滚,燃烧倒塌,惊恐万状的奔逃……“9.11”事件也历历在目;街头惊恐的市民,隧道中拥挤的乘客……美加大面积停电事故依然清晰。直播报道这一报道手段让我们有幸能感受世界各地的喜悦或忧伤,见证人类家园内曾经的沧桑变化。  相似文献   

5.
“尽职责”与“讲道德”本来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可在实践中,有的记却常常在“尽职责”的时候,忽视了“讲道德”,从而损害了别人的利益,也损害了自己的职业形象。  相似文献   

6.
季颖 《新闻记者》2004,(6):14-15
会么是记者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民生、同情弱者、公平心、正义感或者……也许,每个新闻工作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我对这个问题最深切的感受,还得从一次失败的采访说起。  相似文献   

7.
季锋 《新闻三昧》2006,(6):37-37
最近,江西九江地区发生了5.7级地震,17人不幸罹难,10多万间房屋被毁,几十万群众被迫离开居所,为了防止余震,很多人不得不住在紧急运来的简易帐篷里。这无疑是一起大灾难,多家媒体赶到该地区进行采访。但某家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却这样询问两名男子:“帐篷是何时运到的?”答:“是昨天。”记者又问:“现在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吗?”这个问题使两男子愣了两秒钟,其中一个反应比较快,回答“差不多”。“还有什么不方便的吗?”言下之意就是帐篷运来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灾民为了躲避余震,在寒冷的冬季只能住到街头的简易帐篷里,吃喝拉撒睡都不方便,这…  相似文献   

8.
“如果上帝逼迫我在新闻与人之间必须做一取舍。我宁可不要新闻,哪怕这条新闻有翻天覆地的传播力量。“若干年前。曾有一位记在一篇章中写下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9.
我国转型时期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令人堪忧!关注“三农”,研究如何摆正“三农”在电视新闻中的正确位置,作为站在时代前沿的新闻记者理应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0.
冷宇 《新闻与写作》2002,(4):23-23,24
于过几年记者的人大都会有过几次这样的经历,带着一个问题去采访,谈了几个小时,采访本上记了几页甚至几十页,当双方都觉得有些累了,于是暂时放下要谈的话题开始闲聊。可往往就在这海阔天空、天南地北的闲聊中,会有一两句话突然打动了你的心,激发起你的采访欲望,刚才的疲惫一扫而光,立刻抓住这个话题深谈下去,而且往往这个新题目会“后来居上”成为采访重点,原来的题目反而“退居其次”。这个新发现的题目写成稿件后也大都能成为好新闻的竞争候选稿。 闲谈之中出新闻,不经意间抓好稿,我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合上采访本现象”,自…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让新闻更具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闻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始出现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重视人文关怀,成为新闻传播主流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主要体现在一些媒体突破旧的传播模式,及时反映群众呼声,体现了“以人为本,以人为对象的思想”、体现了“一种对于人的关注”的人文精神。事实证明,新闻媒体通过人文关怀,把镜头更多地对准民生,对准百姓的苦乐冷暖,能进一步增强新闻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及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电视新闻节目中,记者出镜采访报道上的形式正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和提倡。电视记者出现在新闻现场的画面中,就等于向电视观众说,“当这个新闻事件发生时,我在场!”记者出镜采访报道和观众形成了较直接的人际化交流,有效拉近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同时也利于拓展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3.
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角色的新闻媒体,在新闻实践中,应当将人文关怀作为新闻活动的一种必需追求。近年来电视新闻在传播方式上的变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人文关怀与电视新闻实践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试谈一下电视新闻报道中有关人文关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策划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策划并不能独立存在,只有与记者的现场采访相结合,才能达到预定的报道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胜过单方面的强调策划或强调采写。缺少策划或策划不到位的采写没有连续性,不能形成风格和特色;但是把握不好策划的“度”,处理不好与现场采访的关系,也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好点子,是选择一针见血的由头和报道线索。点子就是办法。  相似文献   

17.
张宏 《新闻传播》2010,(1):38-38
电视新闻报道的平民化是新时期新闻报道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记者在从事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改变原有思维方式,更多地把新闻报道的视角转移到平常百姓的生活,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他们的心声。  相似文献   

18.
胡广清  郭红 《新闻前哨》2003,(10):50-50
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取批评报道的“点子”,一个重要的选择标准:是否围绕当时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宣传,是否涉及党委、政府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焦点访谈》处理得较好。如为配合国家有关部门整治农村生产资料市场,连续播发了《复杂的复合肥》、《劣种怎到农民手》、《政策肥肥了谁?》三期批评报道。  相似文献   

19.
20.
俞君 《视听纵横》2005,(1):80-80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面对丰富多彩的经济活动,电视媒体对经济新闻报道内容的拓展、报道形式的创新一直以来都没有停止过。但由于电视媒体本身的局限,在面对经济活动中的抽象数字,电视相对平面媒体而言,有点力不从心,“以数字说数字”,以经济论经济的现象,使得受众难以接受。怎么让电视经济新闻更好得为观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