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市青少年网络暴力游戏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以传播学的"涵化理论"、社会学的"社会学习理论"、心理学的"网络成癃理论"为基础理论,以广州市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玩网络暴力游戏的状况.研究发现,网络游戏中的某些暴力倾向影响着青少年的现实观,导致了青少年一定的暴力倾向;青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的程度越深,崇尚暴力的倾向越大.  相似文献   

2.
朱励骁 《新闻世界》2014,(11):188-189
当今我国新闻媒介领域中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些报道中,或因过分要求新闻真实性,或因过分追求画面的刺激性,提升传播效果,对残酷、血腥、暴力内容存在着过度表现的现象。本文对如何界定与报道含有这类元素的新闻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网络暴力游戏与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传播学的.培养理论"和社会学的"社会化理论"为基础理论,以13-16岁的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玩网络暴力游戏和青少年暴力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玩网络暴力游戏会改变人们对暴力行为的看法,但只是网络暴力游戏本身使玩游戏者产生一种暴力倾向,且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同时,无论在网络世界中还是在现实世界中,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模仿并不是普遍现象.而且,网龄越长,青少年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人数所占的比例越小.  相似文献   

4.
电视暴力与电视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电视暴力的理论研究 德国社会学家W·林格斯认为电视是“震撼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电视不仅帮助人们获得新闻和信息,而且也是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然而正如1982年罗马俱乐部在它的第12份报告中所指出的那样:“微电子技术所带来的改善人类处境和消灭贫穷的许诺,是相当有力的;而愚蠢地开发这项技术,所造成社会堕落的可能性也同样巨大。”电视所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便是“电视暴力”。  相似文献   

5.
西班牙长达近4个世纪的殖民统治为菲律宾留下了全民天主教信仰,但为生存压力所迫,越来越多人的心里信仰渐淡,整个社会戾气渐重  相似文献   

6.
曹奕萱 《今传媒》2011,(6):57-59
大众传媒时刻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而大众传媒环境则是继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之后的又一个影响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环境。如今,"电视机前的一代"已不再是新鲜词。现在的孩子们多数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童年的。电视已经成为青少年认知、娱乐的首选媒体。电视传媒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它对青少年的引导和塑造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影响力。电视这一媒体迅猛发展和急速扩张的影响力,使得"看电视"俨然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18日,“网络暴力第一案”吸引了众多媒体。 一个死亡博客引出了网络的“人肉搜索”,并引发网民在现实中做出过激行为。2008年12月18日,被称作“网络暴力第一案”的王菲告大旗网、天涯网与个人网站“北飞的候鸟”索赔名誉权、隐私权一案,在朝阳法院落槌。  相似文献   

8.
李斌斌 《新闻世界》2014,(8):286-288
本文对电影《美国往事》中的暴力内容进行分析,以内容分析法对该片中的暴力内容的场景、形式、性质等做具体的分析,从叙事的角度分析该片中暴力内容对电影的主题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根源 《新闻大学》2012,(1):116-124
我国对“网络暴力(cyberbullying)”的研究集中在“人肉搜索”和“网络暴力游戏”,而对其在青少年群体当中的传播形态、传播模式以及对青少年的心理影响等一系列理论问题尚缺乏深入的理解与研究.本研究借鉴西方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了旨在研究青少年网络暴力行为特征与社会成因的问卷,通过e-mail、论坛链接的方式随机发放并回收了有效问卷136份.研究发现83.8%(114人)的受访者是网络暴力的受害者,还有14.7%的人(20人)承认是施暴者;研究还显示性别、年龄与网络暴力的参与程度具有密切关系,男性更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实施者,而在受害者中,高二和大学低年级是遭受网络暴力的高峰期,到了大学高年级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研究还发现网络暴力对青少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和行为伤害,甚至可致受害者逃学或者有轻生的念头.经过分析,我认为网络暴力在青少年群体中之所以普遍存在,首先与网络本身的匿名性有关,更与青少年个体所生活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李昕萌 《新闻传播》2022,(14):26-2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也在持续进步。网络暴力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群体行为,它不仅破坏着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还会给个人带来巨大伤害。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里,恃强凌弱事件时有发生。文章以美国社会为例,探讨了网络暴力在新媒体时代中滋生的原因,以及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对当代青少年群体的影响。建议高校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状况,规范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同时呼吁全社会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管理,为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网上舆论环境而努力。  相似文献   

11.
在日本影迷对好莱坞推崇而痴迷的今天,日本本土电影一般难有较好的成绩,但《百人斩少女》却是个例外,在2003年日本本土电影中,它票房丰盈,在日本某个电影榜单上,它是惟一一部被授予五星评价的本土影片。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大选中,奥巴马赢得众望所归的胜利,而美国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这也是互联网政治新的里程碑。奥巴马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扩大了影响力,也奠定了胜利的基础。从此以后,任何谋求进入白宫的政治家都必须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魔力。不仅如此,互联网还唤起了青年入积极参与政治的意愿,也将使得“变革”成为未来若干年受人关注的政治词汇。  相似文献   

13.
《青年记者》2008,(7):36-38
主持人:记者被打,已经不是新闻。大家以前经常看到的,是记者们在揭露性报道中被打。但是,在以贴近民生、关注百姓生活为己任的一些民生新闻的采防中记者遭到普通百姓的哄打,就引起了我们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华 《网络传播》2008,(3):38-39
2007年12月27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的一则新闻《净化网络视听环境迫在眉睫》,出现了北京一名13岁在校女生张殊凡接受采访的镜头。张殊凡在接受采访时说:“上次我上网查资料,突然弹出来一个窗口,很黄很暴力,我赶紧把它给关了。”张殊凡的外貌和真实姓名均在新闻中公开。  相似文献   

15.
如森所言,我们现在的这个世界因为人们对于身份认同的单一归属论错觉而被弄得支离破碎,导致许多冲突与暴力,致使许多本无必要的流血事件与人员伤亡不停地出现且很可能会继续出现。不过,由此紧迫的不是我们因此就要消除身份认同观念,相反,我们要努力澄清身份认同观念,确保我们的理性选择在身份认同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国网络暴力现状及相关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所谓的美国网络暴力第一案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其相关立法也成为举世关注和借鉴的对象。但是很显然,美国人自己对这些新兴法律还远未能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一点从其新闻报道中混乱的法律术语运用就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17.
电视暴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上海部分中学生的调查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暴力内容对青少年的影响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西方研究者在受众调查的基础上.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涵化理论(cultivation theory)、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等。其中涵化理论的研究发现,电视节目里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电视又成为人们接受资讯的主要来源,通过媒体,社会价值体系和标准得以传递,成为主流文化并得到大众的认同。当电视传递暴力信息时,重度受试者将基于电视所提供的世界建构,认为社会充满暴力、犯罪。  相似文献   

18.
《纽约时报》一位影评人在评价这部影片时说“A History of Violence(暴力史)”应该正名为“A llisIory of America(美国史)”。这似乎是一种过度引申的解读方式,因为其实何止美国的历史是“暴力史”,远在人类诞生前暴力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9.
20.
在西方社会,电视对于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电视开始出现不久就逐渐为社会研究学者注意.特别是电视暴力引发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例如:少年儿童对电视节目中暴力行为的模仿、社会不安全感的产生、犯罪率的升高等等.越来越成为社会研究和媒介研究的一个热点。几十年来。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媒介暴力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政策制定者、大众传媒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其他杜会各界解决因媒介暴力而产生的社会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美国传播学界对于电视暴力的一项大型研究——“国家电视暴力研究”(National Television Violence Study)为近年来各界广为引用的权威证据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