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茹华 《快乐阅读》2013,(22):20-21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所接触的文本都是这个世界心灵的馈赠,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阅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2.
王雪 《教师》2012,(28):66-66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顺应时代要求,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已摒弃了过去那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娣 《考试周刊》2012,(71):53-5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我始终积极尝试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反复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阅读教学”做了如下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就如何在初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一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7.
处在强调个性的时代,语文教学已经在关注"个性化阅读"。《课标》"实施建议"早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8.
孟凡正 《教育》2015,(6):34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笔者有如下感悟: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互动”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互动”中升华。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  相似文献   

10.
新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怎样的策略引导?需要在实践中探索答案。一、引导对话交流,提高理解能力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阅读教学不是展示教师的知识面有多广、教学水平有多高,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互动"在"感悟"中生成,"感悟"又在"互动"中升华。在学生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多向互动,让阅读教学精彩起来。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何祖宝 《江苏教育》2012,(31):31-32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注重知识积累忽视整体感悟,注重课本教学忽视课外读书,注重精读讲解忽视泛读积累,最终淡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成为负担和痛苦,学生"以读为苦,觉得读书很累"的问题比较突出,不能读、不会读、不想读的现象困扰着阅读教学的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小学生的语文阅读经验和生活体验都有限,自主阅读能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是意味隽永的精美作品,其中有很多作品都给我们留下了思考、想象的空间。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是要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促进学生言语的内化。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应切实加强教材钻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努力开拓途径,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可见,阅读教学不仅仅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有新的感悟和思考,形成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钻研文本就是对课文中的某些字词、某些句段、某种语言表达方法等,停步驻足,涵泳品评,感知语言的温度、字词的冷暖,做到披文入情、缘文会意,习得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