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无不体现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指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材和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要学会自主创新学习。所谓创新,有两个层次,即“人类首创”和“个体首创”。  相似文献   

2.
人类历史,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无不体现了人类的创新精神。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在浩如烟海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从类人猿的逐步转化,到石器时代人类初步使用工具,从青铜时代基本掌握冶炼技术,到铁器时代人类制造完善的适用工具,从蒸汽电气时代的工业革命,到信息时代人类在宇宙畅游,无不体现人类的创新精神,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在创新基础上的自学能力。学生不能被动接受教材和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而要学会自主创新学习,深刻领会知识的深邃内涵,广大学生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在一般自然学习的基础上,还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已迈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门类繁多,知识容量激增。诸多科技成果,使中国古代"嫦娥奔月"、"愚公移山"、"女娲造人"之类的神话已经或者即将变成事实。人类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史的发展,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信息时代,无不体现着人类的创新精神;而今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创新"更是一个显著的标志。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师,更是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面对浩瀚的知识海洋,要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就必须推行素质教育,这已成了世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学习历史的终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学生们在学习历史中不能被动的接受教材和老师讲授的知识内容,而要学会自主创新学习,这就需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除一般的学习方法外,还有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学生各种知识来源的主渠道。许多高考试题就是教材所涉及知识的再现或知识点“包装”后的重新组合。古人云:书中有“黄金”。也就是说教材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只要你愿意挖掘,善于挖掘,就会有丰厚的收获。所以,会学习的同学从不忽视课本,而是将课本认真阅读,反复钻研,达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拓宽、引申)”的境界,他们对课本中的所有内容都会字斟句酌,深思熟虑,从不忽视教材中任何细微的部分。最后达到深挖教材,广积知识,培养潜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教学观从知识本位到智力本位再到人本位的变化,课堂教学所担负的主要职责也从传承知识、发展智力变革为培养学生价值与态度、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纵观课堂教学的发展历程和时代朝流,教学方法应不仅仅满足于激发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且还应让学生学会创新。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则是信息社会到来之际所实施的以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教学举措。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  一、深入钻研教材,营造创新情境。  课堂教学前,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以吃透其精神。老…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潜意智能,并使之成为创新意识的策源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会学知识,学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感性到理性,由模糊到清晰,由生疏到熟练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从“教会”到“学会”,再到“会学”的过程。只要让学生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在人生的征途中源源不断地汲取时代的“活水”。  相似文献   

9.
朱艳 《考试周刊》2012,(67):36-36
我们致力于语文教学创新思维方式这一课题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每一代人无不在教育中理解和掌握人类的知识并应用到生活学习的实践中去,因此说知识是开放性的。一方面,它通过每一代人的理解而进入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实现发展。知识也就在历史中不断被扩充。教材上的不少课文与我们相距很远,尽管表现的是它那个时代的主题,倾诉的是它那个时代的幽思,从根本上说,历史上的名家名篇代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学习过程,无不是知识经验不断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中间,没有一定的“量”就不会有一定的“质”,而要有一定的“质”,就必须有一定的“量”。广泛地阅读,是学习前人经验、积累知识的必要途径,是保证一定“量”的关键一着。俗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阅读的书多了。见识就广了,眼界开阔了,思考深入了,脑子灵活了,收效也就大了。当今是书籍激增,知识爆炸的时代,即使有一目十行的本领,也难读好过去已有的和现在不断出现的书籍的千万分之一。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如何获得广博的实用知识,这就需要讲究阅读方法。一部科教片介绍了从宇宙到乡村的天文地理知识,从  相似文献   

11.
一、创新是时代的强音创新是人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实践中独到地运用已有的知识,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活动。它是人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生命的第一个行动是创造活动。”回顾历史,人类从蒙昧到开化,由野蛮到文明,正是由于永不枯竭的创新开拓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创造了无尽的财富。创新是人类历史进步的源泉。现代高科技更是人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伟大实践: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极大地解放了人的脑力;生物圈技术正在为人类营造出“第二自然”;互联网络使世界变成了“地球…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处的时代 ,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 ,也是一个充满创新的时代。翻开人类的文明史 ,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 ,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从传统经济到知识经济 ,无不留有人类创新的足迹。在当今时间加速、空间缩小、单元众多、强手如林的竞争社会 ,创新精神更显至关重要而不可或缺。大学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一体 ,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 :“高等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认真学习和领会江泽民同志的教育思想 ,大力发展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 ,依靠教育培养和…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 ,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 ,语文教学在知识传授、道德熏陶、智能开发、创新精神的培养诸方面都肩负着重要使命 ,而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对完成这些使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在教学中逐步形成独特的个性 ,用充满个性魅力的教学风格吸引学生 ,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本文试图从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 ,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的形成。一、展现教材的个性魅力语文教材甄选古今中外经典名篇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作者用不同的语言技巧、表现方法、审美情趣及观察视角进行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正在试验的各套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力度都不小,尤其是对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和编排,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也要看到,在这个普遍强调创新的时代,人们往往相对忽视继承,甚至有意无意对传统否定过多,只要说到继承传统,就被认为是保守落后,这种现象应当引起警惕。创新总是以继承为前提的,语文教材编制也是这样,没有对古今中外母语教材优秀经验和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借鉴,就诞生不了时代期盼的有创意的语文教材。事实上,新世纪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正是建立在分析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体现了一定的历史继承性。总结这些历史继承性,可以让我们找准历史的坐标,把握语文教材编制中继承和创新之“度”,力争语文课程改革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5.
周振铎 《湖南教育》2002,(12):42-42
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设计成个体首创过程,把运用知识过程设计成创新应用过程,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首创”、“发现”、“迁移”的体验。这样设计课堂教学,可使学科创造性教学的课堂结构有了基本保证。首创性的学习。首创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发现新知识。这种学习与传统承传式学习的差别在于———知识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首创性学习的主要途径是探究(或研究),是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类似科学家发现的那种体验。尽管学生探究的是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但是对于学生个体来说…  相似文献   

16.
创新是时代的课题 ,时代的精神。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 ,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善于创新 ,就充满活力 ,就发展快 ,就能屹立于民族之林 ;哪一个民族和国家因循守旧 ,思想僵化 ,失去创造力 ,就难以发展 ,就会在竞争中被动挨打。因此说 :“敢不敢创新 ,关系到能否实现我国跨世纪发展宏伟目标 ,关系到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创新是需要理论指导和知识支撑 ,需要进取精神和科学态度。创新具有不同的方面和层次 ,它不仅是科技界和高等学校的任务 ,也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只有从做为学校教育源头的中小学就开始抓创新…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焦点,提出教学中应留给学生更多空间,以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目前的高考在考查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也渗透人文素质的考查.这对中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传授知识和解决常规问题为重点的数学教学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叶圣陶先生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就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已成为新形式下教师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下面笔者就如何灵活利用教材中的“探究”活动就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习惯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基础课程的教材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自我参与意识差,思维分析、推理能力薄弱,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传授课本知识和技能,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方法单一、被动。在创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今天,课堂教学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寻找和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谈一下个人的看法。一、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品质1.直观教具引导。充分利用名人名言、地理性挂图、实物挂图等历史直观教具 ,吸引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观察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 ,借助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 ,尽量地把抽象知识变成形象知识 ,把“静态”知识变为“动态”知识 ,达到教学之目的。要做好这一点 ,教师可以事先把教材中的直观教具加以…  相似文献   

20.
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继续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化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时代要求人们掌握更多更新的信息和知识,而掌握信息和知识的唯一途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个人要想获得“新世纪人”的资格,就必须为不断更新和补充知识而努力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激烈的就业竞争的需求。一位著名学者说过:“明日的文盲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信息社会是一个知识社会也必然是一个学习社会。教育已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础和国际竞争的热点,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