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变色龙》是19世纪末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的经黄篇目,作者以幽默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变色龙”形象。对这篇小说我们不妨采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解读,全文可用一、二、三、四、五、六,这六个数字来概括理解。  相似文献   

2.
3.
4.
5.
契诃夫与莫泊桑属于不同国度的两颗文坛巨星.前者生于俄国,后者生于法国。可是,我从《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的教学中,发现了他们在许多方面有着意外的相似之处和惊人的不同之处。二人都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两人活的年龄只差一岁,写作时间仅差一年。除此之外,两位短篇小说之王的两篇惊世之作也在许多方面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6.
7.
钟昌馨 《学语文》2010,(1):12-13
【教学设想】 本文篇幅较长。如何长文短教?根据初二学生作文训练要求及课文特点.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及以小见大的写法.设计教学流程及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平台作用契诃夫的《变色龙》描写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审理狗咬人的事。文中的小猎狗无疑就是这起事件的肇(zhào)事者。狗咬人算不上什么新闻,但作者正是通过这样一件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来表现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即揭露沙俄专制统治下的警察制度的反动与虚伪。正是由于小猎狗咬了人,才给了警官创造了一个审案的机会;才给警官的摇唇鼓舌,望风使舵,出尔反尔,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丑陋卑劣表演搭建了一自我表现,自我暴露,自我塑造的平台;才将警官与社会底层广大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导演作用《变色龙》独具匠心,极为巧妙的构思,尤其…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的1.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动作、语言等的分析,把握其"变色龙"的形象特点。2.学会正确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并对典型人物进行刻画。3.结合社会背景,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二、教学重难点1.学习运用夸张、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以达到讽刺效果。2.学会从情节、人物、环境三个角度来分析小说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0.
契诃夫的优秀短篇小说《变色龙》,不仅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而且具有独到的艺术成就,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内容美和形式美完美结合的作品,具有多种艺术美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短篇名作。它宛如一个充满喜剧色彩的戏剧小品,勾勒了跪倒在权力脚下的唯权主义者的丑恶嘴脸.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讲授第六册(初中)小说单元时,我发现《变色龙》一文以高度集中的时间、空间反映了各种人物的人生百态。人物不多,情节集中,语言也具有对白、独自、旁白等形式,适合演播。于是,我分四个阶段进行编播《变色龙》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变色龙》是 19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的一篇短篇小说。它通过对见风使舵、媚上压下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 ,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 ,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变色龙》的教学应抓住两个环节 :其一是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特点 ;其二是作品的选材特点。采用对话描写的方式来塑造人物是本篇小说的突出特点。《变色龙》主要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案子”时言行两方面的变化来展示其人物性…  相似文献   

14.
1、突出悲剧美质。以“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为教学主线,真正把《祝福》作为悲剧来教。悲剧,只有悲剧人物的价值表现得越充分,悲剧人物的毁灭给人的痛感才越强烈,欣赏的认识和情感才能在更高层次上获得肯定和再生,悲剧产生的社会意义才更大。悲剧教学的要义就在于把这一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和悲剧人物一起欢欣,一起痛苦,在痛苦中思考,在痛苦中奋发,在痛苦中升华。因此,《祝福》教学的中心就在于揭示祥林嫂的“价值”和“毁灭”的根源。探寻“价值”,经过二个阶段:感悟价值——祥林嫂的健康、能干、勤劳、善良而又坚强。突出其作为一个劳动妇女的价值;深化价值——封建势力对祥林嫂的不公待遇,祥林嫂对不平命运的强烈反抗。探寻“毁灭”,重在突出其“无主名”、“无意识”,似乎没有人存心要害她.要她死,但似乎每个人都在她的“死”上出了一把力。从而使学生深悟其悲剧的悖反性,使祥林嫂悲剧的美质不言而自明、无言而深入学生的内心,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依照常规教学的思路.语文教师总是依据教参大纲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布局完成课堂任务。因课时有限.教师需在一定课时内完成授课任务。为此,常常使部分学生乃至于好学生对一些时代遥远、民族背景文化不甚了解的文章很难领会吃透.更谈不上全方位掌握。笔者认为对于此类作品(如《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除上课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外,均应添加一节“专题课”.以便于组织学生精心探讨正课不易深入的问题及学生难于细化内化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以善于借助细小的生活细节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而著称。《变色龙》就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通过对奥楚蔑洛夫的描写讽刺了沙皇俄国的忠实走狗,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对该文的赏析很多,但少有对文中“狗”的形象的细致分析。笔者认为文中的“狗”在小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试着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17.
18.
柔弱的人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相似文献   

19.
20.
不久前,听一位老师教学契诃夫小说《变色龙》。当学生通过跳读理清小说情节之后,老师要求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词语,并说说这些动作、语言表现了奥楚蔑洛夫是怎样一个人。应该说,面对台下数千名听课的老师,学生还是相当“给面子”的,一点也不怯场。先是放声朗读,再是讨论交流,接着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