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夫 《百科知识》2013,(3):44-47
毒蛇为何不会被蛇毒所伤在现生的蛇类中有大约四分之一的种类是毒蛇。毒蛇出现的历史要比无毒蛇短得多。毒蛇的头部大多呈三角形,而无毒蛇的头部一般呈椭圆形,但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是毒蛇有毒牙。其实,毒蛇的牙齿并没有毒,蛇毒是毒蛇特化的口腔腺——毒腺的分泌物,而毒腺的开口正好在牙的  相似文献   

2.
科学为什么?     
正2018年7月份,陕西一个女孩网购了一条银环蛇,不幸被咬身亡。银环蛇究竟有多毒呢?银环蛇的毒性真的很强吗?银环蛇体形较小,通常只有1米左右,全身背面是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面全为白色。银环蛇的毒液含有神经毒,虽然它的排毒量小,但是毒性非常强,只要1毫克就能致人死亡。银环蛇的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人被其咬伤后,  相似文献   

3.
竹叶青蛇是一类具有颊窝的管牙类毒蛇。为研究其蛇毒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结果显示:竹叶青蛇以血液毒为主,以可消耗的凝血障碍和纤溶为主要病理过程,其毒中的凝血酶样酶可能是导致DIC的主要毒素成分;从我国生产的竹叶青毒液中分离出酶;此外,竹叶青毒液中还存在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剂,这些抑制剂抑制了Fg与ADP激活的血小板的结合。因此得出结论,竹叶青蛇咬伤,只要做好早期行伤口清创术,一般能避免死亡。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可见人类对蛇多少有点恐惧。如果碰巧遇到了毒蛇,那就更可怕了。毒液是威力强大的武器,它是怎样产生的呢?毒液的起源时间爬行动物中,蛇和蜥蜴家族中都有利用毒液捕捉猎物的成员,只不过毒蛇的种类很多,而全世界蜥蜴的种类大约有1500种,却只有2种现生的蜥蜴是具有毒腺的:大毒蜥和科摩多巨蜥。过去,科学家认为两类动物的毒液起源应该是不同的,在1亿年前,蜥蜴进化出了毒液;到了距今8千万年到6千万年前,蛇也进化出了毒液,而且比蜥蜴毒液的毒性还大。然而,现在基因技术的发展使科学家对毒液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每种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独门绝技,"化学武器"就是其中的一种.   毒蛇、毒蝎、毒蛙、毒蜘蛛等能够分泌毒液,以此作为武器,用于进攻或防卫.它们分泌的毒液一般含有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类型.前者作用于对手的中枢神经使其心脏停止跳动,后者则经过对手的血液循环系统破坏其组织,最终使其丧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鼠口服新毒康胶囊配置的混悬液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为临床试验安全性提供资料。方法:经10只小鼠预试,灌胃测不出LD50,故进行最大耐受量(MTD)测定。将20只小白鼠分为两组:空白组和实验组,给实验组小白鼠一日内灌胃2次,连续观察7天,记录小白鼠的试验情况,并与空白组对比;将小白鼠20只分为2组:空白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小白鼠给药方法及剂量以动物能耐受的最大容积一日灌胃两次,连续7天,并观察记录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和副作用。结果:小鼠灌新毒康胶囊混悬液每日最大耐受量为50g生药/kg相当于临床60kg成人一日量的408.2~476.2倍。结论:新毒康胶囊毒性极小或无,在临床推荐的用药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给小鼠ig复原活血汤水煎液的浓缩液(相当于原药材3g/m L);观察其半数致死量(LD50)、对动物耐力运动、与耐力运动后小鼠的自发性活动的影响,确定其对抗动物运动性疲劳作用及毒性反应状况。以完成推广人体运动疲劳用药与安全的基础性研究;方法:以小鼠为受试动物,通过给以最大给药量,采用转笼法、转棒法等不同实验手段与技术,测定复原活血汤效能、效价及毒性;结果复原活血汤(1)能延长小鼠耐力运动;(2)ig最大给药量,小鼠未见有明显毒性反应,亦无受试小鼠死亡发生。结论:复原活血汤具有提高耐力运动、对抗疲劳的作用,对小鼠亦未见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增强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丽  高燕  张烈焚 《科技通报》2005,21(6):693-696
目的评价碳纤维增强型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生物相容性,为其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进行三种体内外试验,即短期全身毒性试验(经口途径),静脉注射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和溶血试验。结果实验一:对照组和试验组大鼠均未出现毒性反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体重增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无明显差异(P>0.05),肉眼观察动物重要脏器,均未出现病理变化;实验二:对照组和试验组小鼠均未出现毒性症状,试验组和对照组小鼠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三:测的体外溶血率2%。结论碳纤维增强型树脂基复合材料对动物无全身毒性作用也无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9.
许多动物拥有诸如毒液、麻醉液、腐蚀液之类的“化学武器”,它们分泌的毒液一般有神经毒和血液毒两种类型。神经毒作用于对手的中枢神经,使其心脏停止跳动:血液毒则经过对手的血液循环系统破坏其组织,最终使其丧命。非洲有一种毒蜂,蜂王一旦确定进攻目标,就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化学物质,”命令全军反击”,即使是老虎、狮子也难逃厄运。  相似文献   

10.
《百科知识》2007,(4X):I0001-I0003
世界上有数以百种的动物有毒。有些动物的毒素是由所吃的植物得来.但是另外一些动物的毒紊却是它们自己身体内造出来的.动物利用这些毒素来保护自己或者捕捉猎物。许多有毒动物全身充满了毒性.这些动物并不主动攻击其他动物,其毒性只是肪身。然而,另一类有毒的动物则是在它们身体内部来制造和储存毒液.适时将毒液洼进敌手的身体。这第二类动物就被称为毒腺动物。毒腺动物包括所有种类的蜘蛛、蜈蚣和蝎子,水母以及毒蛇.等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修正液对小鼠肝细胞的影响。方法:建立修正液对小鼠肝脏损害的模型,分为对照组和修正液组,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并于实验结束取肝标本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显示出修正液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力升高,可引起小鼠肝细胞形态学上的改变。结论:修正液对小鼠有一定肝脏毒性。  相似文献   

12.
<正>因为蛇的种类不同,蛇毒也不一样,这给毒蛇咬伤的救治带来麻烦。如果被蛇咬伤,不仅要及时注射抗蛇毒血清,也要准确挑选合适的类型。所以,人们也一直希望能有广谱的抗蛇毒药物出现,一旦遇到蛇毒问题,便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治愈患者。最近科学家制造出一种纳米颗粒,就具有这样的潜力,目前体外实验证明效果不错,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样的策略也可以用于其他生物毒素的救治,例如对蝎子、蜘蛛、  相似文献   

13.
南美油藤果油的急性、亚急性及遗传毒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南美油藤果油的安全性,为合理开发利用南美油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样品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Ames试验、大鼠30天喂养试验[1]。结果:雌、雄两种性别小鼠MTD均大于20ml/kgBW;未见南美油藤果油对大鼠体重、摄食量、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有生物学意义的影响;遗传毒性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根据急性毒性分级,受试物属无毒物,无遗传毒性,南美油藤果油的大鼠30天喂养实验的NOAEL为10ml/kgBW。  相似文献   

14.
正海蛇毒液增强记忆力,蜥蜴唾液能治疗代谢紊乱,蜜蜂的蜂毒可以治疗痤疮脓包……这些千奇百怪的处方并非出自古老的魔法书,而是出自药理学研究人员最近发布的科学论文。事实上,毒渡及其他动物毒素的治疗作用不仅仅是中世纪巫医的幻想,生物学家对此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并终于激起了制药工业的兴趣。动物毒液可以治疗癌症?没错,毒液中的大量活性分子正乘着新技术手段的东风成为治病良药!制药工业正在经历一场  相似文献   

15.
陕北蝎资源丰富,但迄今关于该地区蝎子的毒液组分研究仍较为滞后。在Sephadex G50柱层析分离体系基础上,利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SDS-PAGE)分析了蝎毒的蛋白组分。电泳分析显示,采用10%浓度分离胶对分离粗毒较好,而采用15%浓度分离胶对Sephadex G50分离组分效果较好;蝎粗毒中的蛋白组分分子量较为接近,它们的分子量小于20.1KDa;G50F1峰和G50F2峰蛋白分子量都小于6.5KDa。本研究为陕北产蝎毒蛋白组分的分离纯化和生理生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唯诚 《百科知识》2012,(21):43-45
把动物毒液中的化学物质用于治疗疾病,这在人类的历史上并不是新鲜事,从毒蟾蜍到毒蜘蛛,从毒蛇到毒蝎子,它们的毒液都曾不同程度地被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当成治病的"良药"。当一个分泌毒液的动物袭击它的猎物时,那些毒液必须在被袭击的动物身上迅速扩散,还必须突破动物体内的"防御体系"以到  相似文献   

17.
蜜獾是鼬科、蜜獾属中的唯一一个物种,它的分布范围很广,包括亚洲南部、西南部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蜜獾表面看起来很可爱,实际上攻击性极强。吉尼斯世界纪录还把它命名为"世界上最无所畏惧、最大胆的动物",因为它常常攻击体型比自己还要大的动物。它能杀死体长约1米的鳄,也敢于从熊的嘴里夺取食物,还是非常有效的蛇类杀手。作为世界上少有的对蛇毒有抵抗力的动物之一,蜜獾连眼镜  相似文献   

18.
尖吻蝮蛇是我国十大剧毒蛇之一,其毒液主要作用于血液系统引起出血、肿胀与局部组织坏死。当前,生物信息学高速发展,使全世界的生物学研究数据和成果得到共享。本文主要从尖吻蝮蛇蛇毒中的出血毒素的生物信息学上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窦光宇 《世界发明》2002,25(1):21-21
在自然界,许多生物带有毒性。这是由它们身体内特有的腺体和器官所分泌的。生物毒一旦侵入人体的肌体,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但从积极的方面加以运用,也可以对治疗许多疾病起重要的作用。在古老的印第安民族,人们在狩猎和御敌时,往往要在箭镞上涂一种植物毒液。中毒者全身肌肉检驰瘫软,呼吸很快停止。  相似文献   

20.
苯扎氯铵消毒液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以苯扎氯铵为主要有效成分消毒液的急性毒性和致突变性,为其应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1]进行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骨髓细胞微核试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雄性小鼠LD50为3.16(2.71-5.01)g/kgBW、雌性小鼠LD50为3.69(2.71-5.01)g/kgBW,属低毒;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为阴性,未见有致突变性.结论:该浓度苯扎氯铵消毒液要注明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