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一次不成功的采访谈起近几年来,我采访过数以百计的专家学者,写了百余篇人物通讯和专访专讯,师友和同辈常说我采访专家学者有点儿办法。其实,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懂得如何采访专家学者的,也曾走过弯路,吃过亏。二十余年前,我初进报社时经历的一次不成功的采访,至今还在脑海中  相似文献   

2.
今年3月1日至14日,是我连续第三次采访全国“两会”。这一次与前两次都不同:前两次我是单纯采访政协会,而这一次,则是兼顾。重庆晨报4名采访全国“两会”的记者中,3名是文字记者。按照分工安排,我的同事赵君辉和谢夷,分别采访人代会和政协会。我呢,两边跑。  相似文献   

3.
陈涛 《记者摇篮》2006,(9):21-22
从事新闻工作几年来,有两次采访一直让我记忆犹新。这两次采访,带给我的是一种震撼、是一种心灵的启迪,感受到记者肩负的一种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4.
当一名通讯员难,当一名战士通讯员更难。有一次,我到一个团里采访一名干部,一见面我就说明来意,他态度生硬地说:“没什么好写的”,掉头就走了。第一次,我又去找他,他推说有事,又一次拒绝了采访。我不死心,第」轰前去找他,他正和同事甩老K,旁边的一位同志见我来过几次,觉得过意不去,悄悄对我说:如果你是记者就好了。战士通讯员就不能采访吗?我真想不通。但我没有因碰钉子而泄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我第四次去采访他。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缠硬磨,他终于接受了我的采访。不久,这篇稿件见了报。后来他见到我时不仅夸我?还直…  相似文献   

5.
有些通讯员采访归来兴高采烈,而在动笔时却犯难了。原因就是采访不细。最初,我也是这样。有一次我采访一位部队汽车司机,稿子写成后匆匆寄给报社。编辑看完后觉得这位司机的确是一位平中带奇的典型,但似乎缺少点什么。于是编辑便给我提出许多疑问点及解决疑问点的办法——深入采访。第二次我又下去采访,才获得成功,不久《银川交通报》配发插图采用  相似文献   

6.
胡敏华 《中国广播》2009,(12):56-57
我在上海电台当体育记者时,经常有机会出国采访国际比赛。2001年,当台领导决定让我去莫斯科采访北京第二次申奥时,我既兴奋又紧张。记得1993年北京第一次申奥,我的一位同事曾去蒙特卡洛采访。在我们做完投票大直播后的第一时间,我接到了那位同事的电话,他哽咽着告诉我,  相似文献   

7.
柴华 《军事记者》2010,(5):52-53
当体育记者已有7年,但采访温哥华冬奥会,对我来说仍有很多“第一次”的采访经历,比如第一次出国采访国际大型综合运动会、第一次独立采访奥运会等等。然而19天的冬奥会采访结束后,让我印象最深刻、收获最多的,却是自己作为一名文字记者第一次“兼职”体育摄影的尝试。随着报纸迈人“读图时代”。占报纸记者较大比例的文字记者在采写稿件的同时盒起相机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大环境下,  相似文献   

8.
这是我刻骨铭心的一次采访, 这是我们最感动的 挖掘感人细节。一次采访。多少回,禁不住泪眼模糊。 5月24日上午,我和戴鹏到登封市直二中采访任5月22日至29日,我们跟随中宣部、公安部、全 长霞生前抚养的孤儿  相似文献   

9.
一位在报社工作的朋友有一次找到我,让我跟他出去采访,回报是晚上二锅头伺候。那两天我正“胃缺醇”,也就不假思索地答应了。谁知那是一次非常惊险的采访。原来,北京最近出现了一拨抱着小  相似文献   

10.
杨忠厚 《记者摇篮》2009,(10):19-19
今年6月11日至18日,我参加了由中宣部组织的对吴大观先进事迹的集体采访。这恐怕要成为我记者生涯中空前绝后的一次采访了。8天里,采访对象记录下名字的就多达45位,这些人中绝大多数年纪都在60岁以上,最长者94岁。一次密集采访这么多人,年纪又都这么大,这样的情形以后不会遇到了。  相似文献   

11.
凡事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新闻采访也同此理。笔者作为《人民日报》实习记者,在两次采访中略有体会。一次是看起来准备很充分实际上心中无底的采访。去年10月初,领导让我去河南采访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及粮食拍卖第一天的交易。我学外语出身,对经济一窍不  相似文献   

12.
曾玉 《新闻实践》2009,(3):24-26
作为上海新闻晨报的特派记者,我和张源一起前往处于战乱之中的索马里,就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海盗问题进行采访.这是一次充满了未知数的采访旅程.无论是生活环境、采访对象、采访内容,包括人身安危,一切都存在不确定性.在这样一次"战地"采访中,我深深体会到,如何取得信任非常重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前方和后方之间的信任,同行战友之间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一次采访,已过去快3年,心灵的震撼,却还久久没能平息,时刻在我胸中泛起波澜,让我牵挂,让我想念。一位从没见过面的报道对象,因为一次采访,因为乡亲们的叙述而成为我灵魂深处的知心朋友,这就是典型报道《万壑千山望君归》中的刘成虎,原新化县天门乡金马村党支部书记。  相似文献   

14.
在某些特定选题的采访中,当我们希望更深入地了解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状态,想得到更多具体细微的素材,想掌握更丰富更详实的一手信息时,体验式采访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1月29日,山西商报第三版刊发的《蓝领高薪,来之不易》一文,是我近期工作中相对费劲的一次采访。这是一次体验式采访。采访得比较辛苦,但是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一次特殊的采访鲁生53年前的初夏,我进行过一次特殊的采访,至今难忘。那是1942年的5月初,日寇正要对我新建的中条山根据地进行“扫荡”,当时我是《晋豫日报》记者,被派到17团随军采访。17团住地离报社约有40多公里山路,接任务时是中午,我立即打好背包...  相似文献   

16.
一次采访中,一位采访对象感叹地说,你们有些记者不像记者,像导演.他告诉我,一家电视台记者来采访时,要什么镜头,该做什么,从头到尾都是记者在提要求,作为被采访对象,只是按照记者的要求去做.一次采访下来,感觉就像在拍戏.  相似文献   

17.
“能跑”     
黄远生对新闻记者的修养提出须有“四能”,即“能想、能跑、能听、能写”,对于“能跑”我一直没有充分认识,直到经历过第一次采访,才真正理解了它的含义。 为了配合采访课教学,学院组织我们新闻系46人到南京市的各大市场进行采访,我们那个方向有两个市场。 一进市场,大家就活跃了起来,尤其是我,第一次采访嘛,当然有些激动。我在市场里遛达,不时地和同学打个照面,看着他们采访时的那个认真劲儿,我也拿出了采访本。我问了几个卖菜的一些诸如“多少钱一斤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也是我记者生涯中难得的经历。事情快过去一年了,一个偶然的因素,触发了我回忆的情思,重温去年春上的一次采访活动。传闻传走样相差路八千去年金秋时节,我沿着黄金海岸线,踏访华东沿海开放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一天夜宿闽南金三角的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采访过许多人,但是采访同行还是第一次。坐在我面前的这位年轻人已经不是第一次接受记者的采访了。十二年前,当他还只有十三岁的时候,因为写了一部反映小学生生活的十五万字的小说,引起了天津新闻界的注意。现在,他又由于在一九八三年全国新闻测试中,以总平均九十二点三分的优异成绩取得第一名,又一次受到了同行  相似文献   

20.
每次采访都是一次学习.每次学习都是一次成长.每次成长都是一次考验——身体和心灵都要经历的考验。采访杨小平这位藏族三级军士长、陆航学院某飞行训练团导航台台长13年捐资救助一对汉族姐弟的感人事迹,不仅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还让我的身体也经历了严重的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