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异修辞;情感的激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异修辞是一种艺术化言语,它遵循和一般语言不同的运思规律。它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不是理性逻辑。它是发话主体情感激活的表现,所以,它负载着意蕴深厚的情感信息。它旨意深远,辞气昌大。它之所以美,并不是由于物理的、生理的信息得到准确的再现,而是物理的、生理的信息与发话主体特有的情感信息发生了特异的组合。它是由于情感驱使,使发话主体自然地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言语。所以它不是科学的认识,而是艺术的审美。这样,体现了它的变异性和它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2.
小说在文化情感上表现出矛盾心态。作者创作的特殊背景影响了他的文学表达。在朱先生和白嘉轩这两个文化典型身上,在革命与文化。性与文化,乡民与文化关系的具体展现上,都给人留下一言难尽的体验。  相似文献   

3.
大学文化的根本使命在于塑造完整人格。文化育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大学文化传递出的信息进行不断反思和追问的求真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理解与接受思想文化的主体,是自我意识分化与自我认知提升的主体。在我国高校中,大学生群体长期处于一种被支配、被管理的从属制度框架内,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强化与主体地位的持续缺失的矛盾冲突,严重弱化了大学文化育人的效力。反思这一问题,要求我们尊重大学生的文化主体性、注重培养其主体意识,使其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体悟当代社会共存共荣及主动创新的意义和价值,以实现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大学文化价值认同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4.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会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相似文献   

5.
在一个新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个体自我会借助镜像阶段在动态的关系结构中建构主体;在人类社会的文化接触和交流中,文化认同也会在文化镜像的原理下不断更新和发生变化。同时,无论个体身份还是文化认同,在交流语境中遭遇他者和展开对话时都会持有特定的态度和立场,即异质文化会激发文化主体的认同想象,但是文化接纳却会以自己的价值判断为依据。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认同不必也不可能固守文化原貌,但是面对文化交流中的权力关系和民族国家内部发展失衡的文化潮流,人们有必要从具体的语境出发抵抗不合理的强势文化,一方面维护文化传承的合法性地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新的反抗和价值选择也是形成新的主体认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创造的红色文化,是思政教学宝贵的课程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学,不是贴标签、喊口号,而是用"红色"浸润学生心灵,增强学生对党的领导必要性的认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需要发挥情感认同的催化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索思政课教师调动、激发学生情感来促进学生认同红色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承载、传播和建构文化的功能,语言学习与文化认同密切相关。在英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针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中中国文化的严重缺失的现状,有必要通过三个途径加以改善:提高教师的中国文化素养;调整课程设置,导入中国文化;有意识地在课外活动中导入中国文化。在英语专业教育中导入中国文化,建立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参照,能够使学生客观地、理性地认识中西方文化,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中国文化认同与渗透现状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到位,无法用恰当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其主要原因是大学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的缺失。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认同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析“深层修辞”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叙事身份认同是人类通过叙事中介作用获得的一种身份认同.基于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思·伯克提出的叙事认同修辞,依次从同情认同、对立认同、模糊认同三种身份认同方式深刻分析小说《A&P》的叙述者萨米采用的叙事策略,并揭示萨米在成长道路上遭遇的曲折身份认同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这个有限的时空中,存在着教师、学生等多元文化主体。这些主体存在着文化差异和冲突,尤其在高年级课堂表现得更加明显,必然会影响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因此,为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必须共同构建一个双方认同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礼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其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体间具有等级性的和谐相处原则,囊括社会生活宽广领域的高度权威性,家国同体下的国、家本位原则。在新旧文化的转型期,应理性批判传统礼文化等级性、高权威性和宽领域等的局限性,吸收其和谐观、伦理教育观、集体主义观等积极因素,发展和丰富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礼的新内涵,使传统礼文化成为具有现代价值的道德规范。以此准确把握传统礼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其在当代社会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13.
认同理论是新修辞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有助于揭示政治修辞中隐藏的修辞策略,是一种极具解释力的修辞研究范式。文章对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奥巴马竞选网站的视觉效果、互文性和互动性三个显著特征进行了详细的修辞解读,剖析了奥巴马竞选网站修辞技巧的运用以及认同效果的营造,揭示出网络修辞作为修辞方式的新型载体在政治修辞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家认同的价值基础源于文化认同,形成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来自文化交流。在运用回归统计方法对135个国家和地区2058名来华留学生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交流活动正向显著影响其对中国文化认同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维度。在文化交流活动影响文化认同的作用机理中,学校支持感发挥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作为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礼,为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主要产生了三个方面的影响:礼自身在来源上所带有的"天人合一"的特征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罩上了顺应"天理"的神圣光环;礼自身追求的"礼之用,和为贵"的"贵和"思想和价值取向为中国古代法律制度规定了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古代司法官员处理各种司法案件追求的最终结果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6.
罗菲 《语文知识》2012,(1):124-125
广告宣传营造出多样的广告幻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分化了消费者的层级,并塑造着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和个体身份特征。文中主要从成功者的身份认同、时尚一族的身份认同、亲情一族的身份认同三个方面来探讨广告幻象对消费者身份的修辞化塑造,并观照消费者对广告幻象的身份认同。此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认清现实,走出广告修辞幻象的误区,更客观地认识商品,从而更好地为自身定位,有助于培养清醒理性的消费群体。  相似文献   

17.
艺术歌曲在西方音乐文化中的概念有着特定的含义与内涵。在中国音乐文化中,"艺术歌曲"则泛指那些艺术性很高且思想深刻的"歌曲",因而相较于西方音乐中的"艺术歌曲",这个概念在中国音乐语境中其含义本身就富有很大的包容性和不确定性,一般人们讲到的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艺术歌曲",则特指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受外来音乐文化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影响,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为中心的学院派作曲家创作的声乐作品。艺术歌曲,在新文化中不仅是某些特殊气质的歌曲类型,而且在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中起着文化认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联系中国传统的礼文化 ,探讨分析人们说话的得体问题 ,认为语言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关键 ,文化的发展也促使语言更加丰富和细密。对语言中的礼文化应扬长避短 ,以便更好地进行语言交际  相似文献   

19.
周全 《华章》2013,(28)
夏朝的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建立,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从夏、商、周的奴隶制国家到春秋、战国的封建国家以及现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形成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民族发展历史,这是从民族统一与分裂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发展态势,也是比较普遍的历史分析方式,本文将拟从历史文化认同的角度来分析历史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文化词汇是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裁体,是连接语言与文化的一座桥。“礼”族文化词汇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礼文化内涵,“礼”族文化词汇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中国礼文化的教学。本文将对“礼”族文化词汇的课堂教学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