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报纸、一分杂志办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编辑方针和读者定位,同时,与作者的支持也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报刊是渠,作者是源;报刊是树,作者是根。作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群体较一般读者更关心报刊,他们不仅阅读报刊,而且研究报  相似文献   

2.
姜淮超 《今传媒》2003,(5):88-89
在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中,报刊社的声明、启示、稿约等,理应既合理又合法,有利于在作者和读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翻阅近期的报刊,应当说大多数报刊社在此方面做得较好,但也有部分报刊社的声明、启示或稿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3.
善待作者     
善待作者陈其浩时间过去了将近一年,记得1995年底的报刊征订大战,有一个突出的共性的东西,即绝大多数报刊提高了订价,且涨幅较大,其主要原因据说在于纸价狂涨,不得已而为之也。多数读者大概都见到报刊社所作的征订广告中,均有“提高刊物质量,以回报读者朋友厚...  相似文献   

4.
又到了报刊征订的时候,我以为报刊的通讯员也要自费订阅报刊。一直以来往往有这样的情况,通讯员的稿件上了报刊,而报刊社不寄样报样刊,通讯员会口诛笔伐,据理力争,要求报刊社寄发样报样刊,以为这也当然是他们的权利。同样的道理,自费订阅报刊也是我们通讯员的权利,我们也应该为自己争一争。  相似文献   

5.
时下,越来越多的报刊社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自办发行的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我们社就是其中一个。鉴于此,树立报刊整体质量观,提高报刊竞争力势在必行。整体质量,是指从编辑出版到印刷发行,报刊的“产品——包装——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把报刊的整体质量看成一个系统,其要素,除了通常说的编辑质量外,还应包括装帧质量、印刷质量、发行质量。每一个要素都直接影响着“整体质量”这一系统功能的发挥。报刊的整体质量,对报刊社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报刊的整体质量是塑造报刊社形象的基石,是赢得读者,赢得良好信誉的保证。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刊市场行业垄断、地域垄断,割据式的竞争必将被打破,质量竞争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激烈竞争中,唯有提高报刊的整体质量,才是最有效、最可靠、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唯一公平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报刊定位策划,是指报刊管理决策部门,依据报刊的经营模式和目标市场的要求,准确界定报刊宗旨、目标读者、内容结构、基本特色,从而形成报刊形象的策划。定位策划的核心,就是通过明晰报刊为哪些区域的哪些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从而使报刊在读者心中占领一个有利的位置。加强报刊定位策划,对当前教育报刊的生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使报刊社为树立良好品牌效应和社会媒体形象,最大程度地争取和稳定读者、创造经济效益奠定了基础。一、定位策划的本质(一)定位策划就是确定报刊的市场位置从市场营销角度分析,定位策划包括选择目标市场和进行市…  相似文献   

7.
关于有些报刊社对作者支付稿酬问题,笔者与许多作者一样,多有微词。因为遇到过不少“困惑”和“烦恼”。个中原因主要有三:一是时间过长(或三四月、或一年半载);二是漏发(有时去信或几次去信查询才补寄来);三是不发(多次致函催问如石沉大海)。对此,时下有些报刊也  相似文献   

8.
吴元栋 《新闻实践》2002,(11):33-34
“一稿多投”,报刊的编辑通常总是反对的。这也不奇怪,因为作者一稿多投,一旦两家报刊同时登出,或某家报刊不知该文已经发表,跟在别人后面又登一次,这种情况一多,总会影响一家报刊社的声誉。所以编辑部往往会采取一些追惩性的措施,如扣发作者稿费,或将作者的名字记录在案,封杀他的稿子。这当然事出无奈,也是无可厚非的。  相似文献   

9.
贴近读者,在诸多媒体不再是单纯的口号,已演化为决策意识与报刊行为。一些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之所以能在品位上有明显的提升、在受众市场上有较大的拓展,一个重要因由是它们对读者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贴近。 真正意义上的贴近,要求深入到心理沟通的层面。心理沟通是以媒体为一方、受众群体为一方,在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等心理范畴的信息流动。报刊在“打动读者”的动态过程中,心理信息同步流向读者;读者又以对报刊的一定兴趣与情感。作着“打动程度”的心理信息返还,两端构成了“刺激──反馈”的心理信息完整回路。平民百姓是报刊…  相似文献   

10.
报刊征订促销,是指报刊社通过邮局征订的方式,将报刊的信息传送给目标读者,从而引起兴趣,促进订阅,实现报刊产品销售的一系列活动。它是一种短期的宣传行为,目的是鼓励读者的订阅积极性,提高报刊在同类市场的占有率。从每年的10月开始,北京市报刊发行局都要大量发行下年度的《报刊简明目录》,配合报刊的征订促销活动。而该目录也是报刊社披露发表报刊信息、刊登征订广告、促进读者购买欲望的良好园地。笔者重点考察2005年的报刊征订广告,撰写成文,使报刊界人士能够大概了解目前报刊市场上常用的促销手段及使用程度。一、赠刊试读赠刊试读,是…  相似文献   

11.
竞争与合作博弈间的和谐发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导员工为读者提供便利服务随着纸媒的经营压力加剧,报刊社给予发行部门的费率逐年紧缩,针对这一现象,发行部门一方面要找准和制定符合发展的管理模式;另一方面要打造一支精干的目标营销和品牌推广队伍.1.明确调研目标,着重在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上做文章.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读者需求也发生了很大改变,他们除了看重报刊内容外,更多看重发行部门为之提供的附加服务.如员工在送完报刊后,能否为他们提供上门办理分类广告等附加业务.  相似文献   

12.
图解历代宦官全传9787552102888唐译编著53.802013-4为了给读者真实呈现宦官这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精神、生活面貌,我们选择了中国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太监,在选择这些人物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首先是他们是否曾经在历史上有较大的影响,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极作用或是积极作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了解这样一个群体,对他们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对历史也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不说做编辑要求知识面宽,要博学,不说少儿报刊的版面比成人报刊的版面要求高、要活泼……单就少儿的语言这一关就很难过,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编辑内容的语言少儿化问题。因为少儿报刊的作者不全部是小读者,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成人为孩子所写。少儿报刊也是成人为孩子们办的,大人办少儿报刊,心理状态、思维、语言、文字习惯很自然地和小读者有距离。少儿报刊要为少儿服务,取得他们的喜爱,为他们所接受,就需要我们少儿报刊的编辑下功夫研究小读者,接触小读者。必须对少儿的年龄特征、认识能力、阅读心理、语言水平、兴趣爱好等有较为…  相似文献   

14.
广告字号不能再小了袁俊夫有些报刊对广告的字号压得又小又密,对此,读者很反感。因为这样的广告,看起来费劲,甚至看不清。这应该引起报刊社的高度重视。笔者认为:我们报刊是办给读者看的,广告宣传同样如此。如果读者阅读起来十分吃力,甚至看不清,读者也就很难去关...  相似文献   

15.
苏应奎 《传媒》2001,(4):25
“形象工程”、“方阵工程”、“标志工程”,这三大工程抓住了,搞好了,报刊业就能健康发展。 一、关于“形象工程”。我国的报刊历来都以良好形象深扎在读者心中,报刊社的采编人员也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良好形象铭刻在人民群众的脑海里。然而,近几年来,不少报刊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不那么好了。报刊队伍中的个别成员因素质较差,违规犯纪行为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时下,稍成规模的报刊社都有自己的网站,并以纸质版内容为主通过互联网向受众传播,此举的确方便了读者,扩大了报刊知名度,只是常常忽视了作者的著作权问题:有的以为作品在纸介质版上刊登了,就理所当然地获得了网络版的版权;有的以为以一笔稿费也同样买断了网络版的使用权;有的因经费困难不愿意支付网络版稿费;也有的确实不了解两者间的版权关系……本文对下面案例的分析可以帮助补习一些相关著作权知识,避免"触雷".  相似文献   

17.
话说“读者定位”田厚纲时下不少报刊的老总对自己的读者群是不很清晰的,连读者的成分比例、层次结构和群体组合等也是一知半解。他们似乎不太明了一份综合性再强的报刊,也不可能包罗万象,让任何读者都爱读的道理。一些报刊发行量上不去,极少数报刊不得不停刊,与没有...  相似文献   

18.
书刊的整个传播过程由许多环节组成,有人称之为传播链。处于由作者到读者这条传播链中间的编辑,在研究作者的同时,亦应了解读者和研究读者。因为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为读者服务的工作,书刊编辑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对读者了解的广度、深度以及科学性和准确性。探究读者心态,是我们了解读者的一个窗口。读者心态由两个基本途径积淀而成,一个是历史群体无意识积淀,一个是主体现实性活动和阅历的无意识积淀。也就是说,读者心态既有现实性,又有继承性;既带个体色彩,又有群体影响。过去的文化、传统的因素是读者心态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方  相似文献   

19.
发行收入是教育报刊的生命线,是报刊社的主要利润来源。转企改制后,国内教育报刊失去了行政依托,面临着体制变革、读者特殊和市场开放的挑战。只有在巩固原有发行渠道的基础上,采取贴近读者需求,整合发行渠道,丰富促销方式等措施,才能使教育报刊的发行工作在市场化进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时下,报刊改版是越来越频繁了,有的一年两改,有的三五月一改,有的甚至一个月里都要变上一两回。这样频繁的改版,弄得作者无所适从,读者也难于适应。更可惜的是,一些办得挺不错的专刊专栏也改掉了,读者心痛,作者怅然。 这与我们一些报刊的编辑老师们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沉不住气,容易受潮流影响,喜欢跟风有很大的关系。而根本原因则是缺少名刊名栏意识和坚守风格的胆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