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彦和《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之解诂有极端化、简单化、模式化倾向。"博徒"词义自《史记》之后发生细微之变化。应当根据《文心雕龙·辨骚》之文意以定"博徒"之具体涵义。此博徒亦当训英杰,但又不同于完全褒义之英杰,即非正途出身之英杰,实属历经曲折而终入正途之英杰。《文心雕龙·知音》之"博徒"用为贬义不可作为《文心雕龙·辨骚》之"博徒"也必用为贬义之证据,二者应依语境不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骚雅”是中国词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张炎的《词源》中,“骚雅”之义在于作品立意不忘天下之事,但在艺术上要出以比兴寄托,继承《离骚》“芳草美人”的传统,取曲而不取直,取温柔敦厚而不取强烈激切。《词源》中之“骚雅”共出现三次,可视为一种论词标准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3.
南宋姜夔在词史上创立了“清空骚雅”新的美学风格。此种美学风格可以辨析为托物喻志之“骚雅”、峭拔冷隽之清劲、野云孤飞之空灵三个层次。白石词最大的改变是在气质方面,即:从北宋歌舞酒宴间之俗而艳,转变为抒写个人怀抱、托物喻志之“骚雅”。至此,歌词已合乎儒家诗教之要求,以下讽上,温柔敦厚,有无限言外喻托之想。姜夔作词亦能融入江西派诗法,以江西诗派清劲瘦硬之健笔,来改造晚唐以来温韦、柳、周靡曼软媚之词,创造出一种清劲、拗折、隽淡、峭拔之境界,为词中所未有者。白石词气质之“骚雅”,品格之“清劲”,都出之以空灵笔法。姜夔化实为虚之“空灵”笔法,大约有三种:其一,用拟人法,移情于景,以自然界无情之物诉说人物之情思。其二,提炼,化解前人诗意,创造全新意境,启发接受者之想象,丰富词作之内涵,古人即为己身。其三,以今追昔,亦今亦昔,虚实相叠,似实而虚,怀古即是叹今。  相似文献   

4.
“骚”是一种处于“诗”、“赋”之间的诗体。与“经”比较,“骚”体的整体特征表现为“奇丽”,“奇丽”的本质特性是变易适度性。以“经”为准,“经”、“纬”与“骚”三者之间互动着“正-伪-奇”辩证思维的内在态势。“骚”体的变易适度性和辩证的思维方法,对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当代中国文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但只要精细解读,参酌时贤,“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所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6.
宋琴 《现代语文》2007,(9):0-11
《文心雕龙》从第一篇《原道》到第五篇《辨骚》都是讲“文之枢纽”。刘勰“辨骚”之辨应有三方面的意思:其一,刘勰以班固对《骚》的非议是“褒”、贬任声,抑扬过实”,故“辨”有辨别、辩解的意思。其二,“辨”又有“分”的意恩,是分《骚》与《风》、《雅》等经典的异同。其三,辨即变,也就是《序志》里说的“变乎骚”。  相似文献   

7.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有这样的句子:“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嗜食,和于身。”其中“乃自强步”的“乃”字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注解为:“这里当‘却’讲。”并把“乃自强步”一句译作“自己却勉强散散步”。中学语文课本和教参也依此说。  相似文献   

8.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拙文<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笔者立足于<辩骚篇>文本的精细解读,反省自己,参酌时贤,据理商榷,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论定"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9.
《辨骚》篇引人注意,不仅在于刘勰将它列为“文之枢纽”,更值得重视的,恐怕还在于它是根据文学特征,来评论作家作品的第一篇专论。它对一部划时代作品的产生;一种新体裁的形成和影响;对如何根据作品本身来评论作品的批评态度之确立;对文学艺术形象感染力的注意;对华与实,奇与正相结合的艺术规律的探索,都给后人留下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一位伟大作家和一部有重大影响的作品的分析,推导出有普遍意义的文学理论,继《毛诗序》之后,刘勰可算是一位有贡献的人。本文试就上述几点,谈谈个人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辨骚》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中,辨析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骚的一篇专论。在刘勰之前,汉人刘安、班固、王逸、刘洵、杨雄等对屈原的作品,都进行过评论,但见解不一。而刘勰,一方面指出他们“褒贬任声,抑扬过实”;另方面,又把屈原的作品与儒家的经典作品作了比较和对照,在具体分析了屈原作品的内容和它的艺术创造性、充分肯定它的价值和地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独到的文学见解。因而,读一读《辨骚》这篇历史上评论屈原作品的重要论文,不但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分析屈原的作品,而且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刘勰的文学观点。  相似文献   

11.
师: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在朗读时要特别注意把它们读好?生1:我认为是描绘黄河动态美的那些动词。比如"奔向东南"的"奔"就要读出一泻千里、飞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前五篇《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历来被认为是全书的枢纽、总纲。笔者认为,其实《正纬》《辨骚》都是属于文体论的部分,而《序志》中所谓的“文之枢纽”也并不是指的《原道》至《辨骚》五篇,而是另有它意。  相似文献   

13.
对于《诗经》“风”“雅”“颂”分类,传统观点主要有“实用说”、“产地说”、“体象说”、“乐调说”四种,这四种观点分别揭示了《诗经》特质的一个方面,而不能作为划分风、雅、颂的统一标准。风、雅、颂的划分与编排当以内容的不同为标准,有关风土民情的归于“风”,事关诸侯、士大夫的归于“小雅”,事关周王的归于“大雅”,关于古低明王祭祀之法、颂扬之间、祈祷之辞的归于“颂”。  相似文献   

14.
刘勰《辨骚》的学术基础是两汉的《楚辞》学。汉人对屈原及《楚辞》的评价虽然有褒贬两端,而皆以儒家经义之旨为准绳,往往失之于偏颇。刘勰始从经学中挣脱出来,多着眼于文学加以评骘,是其进步之处。《辨骚》列举十一篇《楚辞》作品之名,对于考辨六时期《楚辞章句》十一卷本,极有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5.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16.
李定广先生回护旧说,认为《〈辨骚篇〉"博徒"四异"正诠》释"博徒"、"四异"为"褒美之词","观点虽新却失真","属断章取义的曲解",并认为刘勰在《楚辞》的评价上"存在深刻的矛盾".但只要精细解读,参酌时贤,"博徒"、"四异"仍是"褒词".刘勰将"博徒"与"英杰"对喻《楚辞》,正好体现了《楚辞》"四同"、"四异"思想与艺术的审美特征.此乃刘勰所理想的创作原则与境界.故刘勰力荐《楚辞》为后世诗赋创作之典范.《辨骚篇》"博徒"、"四异"终究是"褒词".  相似文献   

17.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严可均辑崔骃《博徒论》佚文有误辑.崔骃《博徒论》中之博徒形象是作者崔骃以自嘲的笔锋描绘的自我形象,而农夫形象绝非作者以自嘲的笔锋描绘的自我形象.崔骃《博徒论》不是一篇问体赋作,更不是什么杂赋.崔骃《博徒论》之主题是待长吏访贤之隐者不可隐于农夫而应当隐于博徒.《后汉书·崔骃列传》未将崔骃《博徒论》列入崔骃所著是崔骃《博徒论》失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辨骚篇》历来是“龙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该篇把楚辞与经书比较,认为有四同与四异。学术界一致认为四同应是褒义,而四异则有褒、贬二说,至今仍针锋相对。笔者认为,从四异本身、该篇篇旨和该书的理论体系去辨析,应为褒义。  相似文献   

20.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体大思精的文艺理论著作,其谈艺论文主要采取了折衷的思维方式,这在历来争议较多的《辨骚》篇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拟从有汉以来众多的骚辨出发,分析刘勰在讨论楚辞时对"擘肌分理,唯务折衷"研究方法的贯穿和运用,指出其局限性及对后世所造成的影响,启发我们以后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