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渔在把剧本搬到舞台上演出的过程中,首先着重剧本的选择,侧重从演员水平的提高和剧作演出效果的角度分析,提出了"别古今"、"剂冷热"两个选剧原则;其次是对选定剧本的改编工作与自身的演出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变调的三种方法--缩长为短法、变旧为新法、拾遗补缺法,形成了自己别具特色的剧本选编理论.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上)》2010,(4):159-159
莫言的《红高粱》曾经被张艺谋成功改编成为经典之作,但是后来他和影视的结合越来越少。莫言说,小说和改编“双赢”才是成功的,“我和张艺谋的第一次合作《红高粱》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合作,因为他的改编这个电影在国际上获得大奖,这部小说的知名度获得很大的提高。后来我们还有一次合作,是一个中篇,《师傅越来越幽默》,后来改编成了一个叫做《幸福时光》的电影。  相似文献   

3.
1955年前苏联电影《梅丽小姐》以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同名篇章改编而成.在忠实于原著的前提下,导演安宁斯基将原作中的日记片段重新编排,将作为电影表现手法的内心独白同莱蒙托夫的创作意图融合,揭示主人公毕巧林的内心世界和他无情的自我分析,突出莱蒙托夫文学创作中“孤独的帆”的主题,是文学名著改编电影中“忠实性改编”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挺举     
既然是翻拍经典,新版《红楼梦》就注定要被推上风口浪尖。从开拍到杀青不到两年时间,翻拍的新版《红楼梦》,从定妆到开播,都遭遇观众猛烈“拍砖”、“拍石头”,成了名副其实的“新版《石头记》”。在内容方面,红学家们大多肯定了其改编忠实于原著。但对于新版《红楼梦》和1987年版截然不同的大结局,红学家西岭雪认为,这是对红学研究的倒退。  相似文献   

5.
京剧《四郎探母》以其盛名和争议成为新中国戏改运动的风向标,由此引发的持续讨论也呈现出特定时代的文化政治与情感结构。不同于《四郎探母》中用“人情味”模糊政治性,赵树理参与改编的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直接将母子情带入“大义灭亲”的政治和正义立场,使之具有了更深刻的伦理性和难题性。而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强势正义究竟要在多大程度上涵纳民众的身心感受,才可能避免最终被疏离和抛弃?本文有关“低调正义”的思考,指向的就是戏里戏外以某种至深情志和苦衷淬炼而成的“正义感”之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6.
《汉语大词典》中“短”不可描述身高,而在词的层面上有“长人”、“长子”的说法: (1)她在女人中可说是个长人,但是比起男子来,还矮了半个头光景。”——茅盾《你往哪里跑》  相似文献   

7.
刘义杰 《广西教育》2013,(16):22-22
“人之初,性本善,不做作业是好汉。老师问你怎么办,拿着刀,背着干。打不过怎么办?打不过找奥特曼。”这些经过改编,被孩子们用来抒发某种情绪的诗词、儿歌,被称为“灰色童谣”。近日,多则关于“灰色童谣”的微博在网络上迅速爆红,这些经过改编的顺口溜、诗歌等,大多为恶搞、调侃等内容。(2月24日《武汉晨报》)  相似文献   

8.
《学语文》2001年第6期所刊赵作俊《“江南草长”的“长”怎么读》一文(下称“赵文”),认为应读Zhang,并提出两点理由:“首先,读zhang,作动词用,取勃发生长意,具有动态感……读作chang,则为形容词,与‘短’相对,描写的只是一种静止不动、有形无神的景物,语意呆板乏味,表达效果就  相似文献   

9.
越剧《新狮吼记》在现代性改编过程中摒弃陈旧的道德教化思想,突出了夫妻相处之道的现代主题内涵,语言通俗鲜活、富有时代感,舞关设计采用现代声光技术展现了优美的古典意境,成功地将传统昆曲折子戏改编为一部完整的现代越剧。《新狮吼记》改编的成功,为现代戏曲创作提供了“大剧场与小剧场并重”、“尊重古典戏曲传统”和“重视戏曲内涵发掘”等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无以”是古文中运用很广泛的一个词,例如:“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论语·季氏十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相似文献   

11.
汇集众本校订一部《石头记》原本、真本,是现代“新红学”的历史性课题,也是周汝昌先生大半个世纪“为芹辛苦”的最终追求。《石头记会真》汇校本的面世,不仅是周先生“红楼”大业完成的标志,也将成为现代“新红学”事业最终告成的象征。作为一部中华文献大典,《石头记会真》必将与“尼山事业”同存而惠及千秋。  相似文献   

12.
在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之《归园田居》(其三)中,“道狭草木长”的“长”宇被注音为“zhǎng”,“草木长”注释为“草木丛生”。  相似文献   

13.
“四书”“五经”简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为《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五经”为《诗经》《尚书》《周礼》《易经》《春秋》。《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与  相似文献   

14.
《春秋》经文,三传不同,孰优孰劣便成了讨论的话题。《四库全书总目》曾言:“今以《左传》经文与二传校勘,皆左氏义长。”①左氏学家侯康表示赞同②,公羊家皮锡瑞③也表示赞同,似乎此说已为后世学者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5.
前一阵,刮起了一阵“粉红”热,所谓“粉红热”,则是漫画《涩女郎》改编而成的喜剧——《粉红女郎》,在我班掀起了一股热潮。尤其是我周围的这几位,几乎兴奋过度造成神经错乱,都将自己对号入座入围偶像行列,还为我安上了一个十分不相称的名字——“小萍”。特别是我前排的这位,大伙儿叫她“万人迷”.这可把她乐得成天如一只骄傲的孔雀.到处显摆,让大伙儿眼花缭乱。疑惑飘来了一团“红雾”!  相似文献   

16.
从2004年至2008年,白先勇联合苏州昆剧院相继推出"青春昆曲"系列:青春版《牡丹亭》与新版昆剧《玉簪记》,实践了其"昆曲新美学"原则。这两部新编昆剧继承了昆曲"尚情"的艺术传统,尤其是《牡丹亭》很好地处理了舞台表演效果与情感表现的关系,达到了形神兼备。《玉簪记》则在对情感的细致描摹刻画和演员内心对主人公的体察与观照方面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7.
“三长两短”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其实它还颇有历史。《三遂平妖传》第五回有:“万一此后再有二长两短,终不然靠着太医活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有“将来我有个甚么三长两短.侄少爷又是独子,不便出继,只好请侄少爷照应我的后事。”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语文读本》(必修五)《左忠毅公逸事》中的“微行入古寺”一句.编者注释“微行”为“皇帝或官员穿平民衣服出行”。原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必修)第四册则注释为“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而其他古文选本的解释大多也与此类似。  相似文献   

19.
“长”有两个读音:一个是cháng,一个是zhǎng。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了忘却的记念》、《阿长与山海经》等作品中,多次提到自己的乳母“长妈妈”。课文下的注释是这样写的:“长cháng妈妈,鲁迅小时候家里的女工。她经常给鲁迅讲故事,后文中的阿长也是指她。”课文的编者对“长”的注音有待商榷。查字典可知:读“长cháng”时,有四个意项。第一是指长度;第二是指跟短相反;第三是指长处,优  相似文献   

20.
《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共著录“小说”42种,通过对这些“小说”书逐一考查,厘清其著录的正讹,并结合中国正史各《艺文志》与《经籍志》中“小说”著录情况,对先后成书的《隋志》、《见在目》、《旧唐志》、《新唐志》等重要史志的相关著录进行类别的比较,探究日本目录学著作中的“小说”观念与中国史志中“小说”观念的关系。《见在目》体现的“小说”观念,较为贴近《隋志》为代表的唐人小说观念,并以此为标准独立发展,而偏离《新唐志》为代表的析“杂传”人“小说”的宋人“小说”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