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利用陕西省三大区域494个自然村和全国农业生产数据,测算出陕西省以及其三大区域各农产品的区位商,选择出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根据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种类,提出了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培育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从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投入、科学技术和政府政策五个方面选取要素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此构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构建CCR- BCC交叉评价模型对2006-2015年间中国沿海11省市(不包括港澳台)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进行定量测算与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政府资金投入、海洋药物研发经费投入、海洋经济生产总值是影响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此外,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差异,可以划分为4个等级,第1等级有浙江、山东和广东,第2等级有江苏、上海和辽宁,第3等级有福建、天津和河北,第4等级有广西、海南。  相似文献   

3.
三明旅游资源整合思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明市旅游资源丰富,品牌多、等级高,尤以生态旅游资源见长,具备建设生态旅游胜地的先天条件。如何有效开发优势资源,发挥品牌效应,整合多而散的资源,做大做强做优三明旅游,是该市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三明旅游资源整合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经龙  郑淑婧 《资源科学》2006,28(1):174-179
品牌旅游资源是些知名度高、信誉好,在旅游者与潜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种旅游品牌,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使旅游者向往已久并以拥有该种造访经历为荣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是大尺度旅游者的唯一选择,中小尺度旅游者的首要选择。人们常说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就是典型的品牌旅游资源。文章在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品牌旅游资源进行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它们与传统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划分了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的等级,具体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分布,重申了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性,并对旅游业的深化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努力培植、挖掘品牌旅游资源、积极地营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才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5.
安小倩 《今日科苑》2009,(18):46-47
青海省是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又体现出极强的垄断性。但是青海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优势并没有在旅游经济中充分的发挥出来。充分认识旅游经济与旅游消费的关系,寻找青海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发特色主题积极引导生态旅游、建立多元化的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渠道、实施合理的旅游开发战略、开发和设计旅游商品等策略,提升青海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环境灾害的日见频繁,对区域旅游资源所面临的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已成为关系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本文对旅游资源灾害风险的概念及其评估的内涵予以明确界定,并高度概括出评估程序的六大步骤和四大重点。文章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旅游资源易损性和风险防治能力这3个维度精心选择了8个评估指标,并借助于量化的评估方法与模型,对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八大景区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对评估结果,作者予以详细的分析,认为克旗旅游资源所面临的干旱和虫灾风险比较突出,而地震风险较低,其综合风险在8个景区的分布可被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由于风险评估能够清楚地表明区域旅游资源所面临的灾害风险的种类与程度,为旅游资源的保护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所以,作者还进一步认为,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与旅游区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针对旅游资源的防灾保护,宜增加相应的灾害风险评估内容。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秀娟 《资源科学》2008,30(11):1768-1775
旅游资源是影响国际旅游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及比较静态分析方法,从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生产成本、利润等角度研究旅游资源对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机理。通过理论分析,得出3个结论:①旅游资源影响区域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机会,其赋存量越大,区域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机会越多;②旅游资源影响区域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比较优势,其赋存量越大,区域参与国际旅游竞争的比较优势越大;③旅游资源影响区域获取利润的潜在空间,其赋存量越大,区域获取利润的潜在空间越大。之后从3个方面,对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的旅游资源与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研究结论对于中国各区域的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①并不是所有的区域发展旅游业都具有优势,一个区域在进行旅游产业定位时,应充分考虑自身的旅游资源条件;②在旅游开发的次序上,同等条件下应优先开发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先把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培育为竞争优势;③在旅游吸引物的培育上,应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特色,优先把本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为旅游吸引物。研究方法对于中国旅游研究方法的创新也将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海  刘佳 《资源科学》2010,32(5):899-906
滨海城市是我国开展滨海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定量测度不同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加以比较来确定其开发类型与等级,对于促进我国滨海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选择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市场开发条件、区位交通优势、社会经济保障、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影响与制约滨海旅游发展的5个方面构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法,建立潜力评价模型;依据同一时间截面各指标数值,定量测度与评价各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把各潜力指数和综合潜力指数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将14个滨海城市划分为四类开发潜力类型,进一步确定不同城市的旅游开发功能与发展方向。通过对我国滨海城市旅游开发潜力的客观评价,有助于将潜力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为滨海城市旅游资源合理开发、旅游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政策指导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水利旅游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浙江省水利旅游资源可分为以古代水利设施为主体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以现代水工程为依托的自然旅游资源,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其开发价值进行定量评价,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得出5个评价结果,即大中型水库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水工程及库区景观质量是开发的关键;区位条件和客源市场是开发的主要保障;重视水环境保护以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利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服从水工程的主体功能需要,由此提出水利旅游资源划分的等级和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0.
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悦铮  李鹏升  黄丹 《资源科学》2013,35(2):304-311
海岛旅游是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科学评价与规划海岛旅游资源有助于改善海岛旅游质量、提升海岛综合效益.目前,国内关于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少,缺乏统一、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论文在参考现有的国内外海岛旅游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遵循科学性、综合性等准则,构建符合中国海岛特点的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层次58个指标,从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条件、区位特征三个方面对海岛旅游资源进行系统地测量,同时给出相应指标的评价标准,并通过制定评分等级标准与确定评价指标权重以及建立综合评价模型,使评价体系在海岛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希冀构建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为我国海岛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数据分析模型的设计原则,构建了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中度分析模型,运用区位商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中度进行测算。最后,根据测算结果,提出了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整合装备制造业资源,提高产业进入壁垒和消除区域产业集群的制度壁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创新集聚与产业集聚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计算高技术产业及五个传统制造业在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创新及产业区位商,揭示以上产业创新活动及生产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对创新活动区位商与生产活动区位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除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外,其余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分布与生产活动分布相关,而所选的传统制造业则并没有表现出以上特征。因此,仅从生产集中的角度解释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并不全面。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西沙群岛进行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群岛旅游资源拥有8个主类,26个亚类及79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83.87%和50.97%;西沙群岛354个旅游资源单体中,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有2个,占总数的0.56%,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41个,占11.58%,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101个,占28.53%,未获等级旅游资源单体212个,占59.89%。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基本特征为:数量大,类型丰,高等级资源少。西沙群岛旅游资源区可分为宣德群岛旅游资源区和永乐群岛旅游资源区两个基本对等的区域。西沙群岛旅游资源优势表现在资源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环境优良;其劣势表现在高端旅游资源数量少、交通不便、环境容量小、 地缘关系复杂。西沙群岛是中国热带海洋和海岛旅游资源最典型的分布区域,具有重要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状况,通常使用力量、水平、质量三个主要概念分别加以研究。所得结果,往往互相矛盾。特别是,我们所见的各种模型都是一维覆盖性的,对各个具体指标的选择,一般没有说明,而环境问题更没有被当作一个独立部分加以测度。本文提出一个在一维覆盖之外又对具体指标的选择的二维测度模型,其中还隐含以人为核心的第零维测度。试图从系统的角度,对地区发展作出完整的描述,其中,使用了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科教方面的74个统计数据,构造出36个测算指数,作出一个包括规模、结构、功能、质量、效益、活力六个方面的综合测度。并以199O年的数据,给出珠江三角洲十个城市的测算比较结果。本模型不仅有较为理想的二维覆盖性和系统解释的完整性,而且有很好的稳定性。其中的测算指数,可随统计数据的完善,不断重新构造,而不影响模型的结构及其解释。模型的设计,较好地符合整体的、内生的和综合的现代新发展观。文中,对应分析问题的近似迫近方法,作者还提出综合问题的“权宜迫近”设想。  相似文献   

15.
将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经济基础、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业态创新3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从旅游市场规模、主要旅游企业、旅游人力资本3个维度构建旅游经济发展评价体系,进而构建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0—2019年的统计数据测算两个子系统的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1)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子系统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特征,且数字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略低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2)2010—2019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区市整体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等级属于勉强协调,总体呈“M”形的增长态势;(3)四川、陕西和重庆属于协调等级且旅游经济滞后,云南、广西属于协调等级且数字经济滞后,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属于失调等级。该研究对持续推进“数字丝绸之路”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对比较优势的偏离是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比较优势判定方法的总结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度量地区经济发展对比较优势偏离程度的方法,即投资区位商对产出区位商的偏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各地区近年来的偏离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文章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以张家界市景区为例,采用实地考察景点、检索文献、整理资料等方法,从社会经济、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4个方面建立了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采用AHP-FCE法对张家界市旅游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等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为环境承载能力为适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主导产业创新系统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为案例,利用产业区位商和科技区位商两个指标分析了三个地区产业创新系统的特色,然后辅以增加值规模指标选择出不同区域主导产业创新系统,对各区域确立自身发展重点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综合区位熵指数的中国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我国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综合区位商计算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分别测算了我国省域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综合区位熵值.结合分指标区位熵值,分行业对我国省域高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布局进行聚类分析,指出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科技资源省域布局具有相似性,均呈现出"一枝独秀,二龙尾随"的省域布局;而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科技资源省域布局相对均衡,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则是"广东独大"的省域布局现状.  相似文献   

20.
确定旅游承载力是处理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以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综合多源数据,利用“双评价”、容量转换等方法计算旅游承载力。结果发现:①泸沽湖具有“三区合一”的典型特征,由自然保护区、社区、景区3类空间叠加而成。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于社区人口负荷与景区旅游承载力之和。空间供给、资源消耗、设施提供和管理水平共同影响旅游承载力,其中空间供给是关键的制约因素;②依照“确定总量—减去存量—计算余量”的逻辑思路,计算出自然保护区适宜土地面积,获得特定建成情景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社区人口负荷得到保护区承载力余量,可进一步转换为景区旅游承载力;③维持风景旅游型城镇建成环境条件下,泸沽湖高适宜的土地面积仅为298.5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7%;资源环境条件可支撑19920人,承载力余量为15918人,经过转换后可得旅游承载力为11938人/日;④针对短板的限制作用,提出采取倾斜木桶、延长长板等措施,为景区旅游承载力扩容提供思路。研究可为“三区合一”型自然保护地旅游承载力测算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保护地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