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生态文学批评的重要研究对象,欧美田园文学传统可谓源远流长.然而,由于生态文学批评家对田园文学的理解陷入了一定的思维误区,他们对欧美田园文学的生态文学属性尚持矛盾态度.其实,欧美田园文学的生态属性始终贯穿欧美田园文学发展过程,欧洲古典田园文学、浪漫田园文学及美国田园文学中都弥漫着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理想和信念.回归自然山水,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是欧美田园文学永恒不变的主题和理想.  相似文献   

2.
哈代 ,一位兼现实主义者与诗人双重身份的作家 ,一位热爱田园生活的建筑师。由于不能忍受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社会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带着淡淡的悲观情绪完成了小说《远离尘嚣》。书中的奥克是一位新型的牧羊人 ,他身上具有一个普通劳动者所有的优点和他们没有的特殊品质。哈代坚信只有像奥克这样的农民才能将乡村生活从死亡的边缘拯救回来。特洛伊是一个与其相对照的人物。他们的性格对比也正是田园生活的纯静恬美与城市生活的喧嚣腐化的对比。对比在揭发主题上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它为人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腐朽堕落的城市生活的图画与一幅宁静悠远的农村生活的画面  相似文献   

3.
在幼儿教育中,利用田园资源进行田园教育,以让儿童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智慧,是一种常见的教育策略选择。笔者在幼儿教育一线,参与了田园教育的相关课题研究,并以利用田园教育中的祖辈资源来提高儿童的各项能力作了一些尝试与思考。一、田园教育中的祖辈资源及其对儿童能力发展的理论分析田园教育一般是指利用田园资源(多为农村幼儿园)对幼儿进行的教育。由于田园资源内涵丰富,包括自然意义上的田野,幼儿园内开发的类似于田园的小区域,以及隐藏在显性的田园  相似文献   

4.
范中胜 《红领巾》2004,(5):104-105
田园词成熟于苏轼,兴盛于辛弃疾.辛弃疾多方面突破和丰富了田园词的传统,拓宽了田园词的表现领域,丰富了田园词的表现手法.辛弃疾田园词的成就是在对传统的突破中取得的,其局限也可在传统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5.
冷凝 《黑河学院学报》2022,(4):145-146+180
广东省地域特色明显,旅游资源丰富。田园综合体作为现代旅游和休闲农业结合的新模式。在进行田园综合体景观设计中,旅游的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对广东省田园综合体中体验式景观设计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广东省田园综合体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表现了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文章运用现代生态学意义上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分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歌,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生态诗歌的“生态”思想内涵和山水田园诗歌的思想特征,从三个方面指出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不属于生态诗歌。  相似文献   

7.
马月琴 《教育界(基础教育)》2013,(收录汇总):127-128
田园教育倡导的是源自于自然田园的教法,更关注学生个体精神层面的成长。田园语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诗意追求,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突显田园特色能够让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高效。基于此背景,对田园阅读,感受自然之美;田园品析——体验自然之韵、田园习作——表达自然之美、田园实践——触摸自然之魂等策略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理想的语文,应该是"诗心语文"。对于小学语文来说,"诗心"更应是它的心脏。每个人都受到地域文化的熏染和滋养。因此,诗心语文主张走向田园、品味田园、创新田园和习耕田园,让学生亲近田园,在自然中抒真情、写诗意。诗心语文教学通过野外嬉乐节、生态式设计、一体双轨制上课和特定课型等,让儿童在田园嬉乐过程中对自然产生美好的情感,产生诗的思想、情感和语言。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田园生活是陶渊明田园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也因为其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本文就是基于陶渊明这一时期的田园生活,从思想、自然、社会、人生等四个方面,探讨其田园生活中所反映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0.
盛唐著名诗人孟浩然仕途失意,终慕归隐而钟情于田园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过故人庄》一诗,便以省净、平叙的语言对田园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绘中,寓含着诗人由济济仕途到仕途失意,转而归隐田园的思想变化过程,表达了诗人对远离浊世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